以色列总算有人说了句明白话

沃惜灵 2024-09-20 03:49:07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詹得雄(新华社《参考消息》原常务副总编辑)

7月31日凌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德黑兰遭暗杀。

此前,据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6月20日报道,以色列军方发言人丹尼尔·哈加里19日说:“哈马斯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它植根于人民心中。任何认为我们可以消灭哈马斯的人都错了。”他还说:“说我们将确保哈马斯的消失,那是在误导人。”

此言一出,马上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当然也遭到了执政者的反对。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办公室立即驳斥:“内塔尼亚胡总理领导的政治内阁,已将摧毁哈马斯的军事和执政能力作为战争目标之一。”以色列军队“自然也应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

据法新社耶路撒冷6月19日电,哈加里接受以色列电视十三台采访时称:“哈马斯是一种意识形态,你不可能消灭一种意识形态。”他还说:“如果我们没有替代方案,哈马斯最终仍将在加沙掌权。”

自去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并扣押大量人质以来,中东局势大变,甚至影响到世界格局。当前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希望马上停火、谈判,实现和平,尽量减少平民伤亡。据6月26日的报道,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37625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另有86098人受伤。以军轰炸加沙民居的电视镜头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义愤。联合国已多次通过决议要求立即停火和谈判。但是,以色列不肯就此罢休,发誓要消灭哈马斯。

5月10日,联合国大会第10届紧急特别会议以143票赞成的压倒性优势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应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仅美国和以色列等9个国家投了反对票。投票结束后,出现了令世界震惊的一幕: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在众目睽睽之下,用小型碎纸机粉碎了《联合国宪章》的封面,以示以色列对联合国的轻蔑和敌视。

这位代表真是太不懂历史了。2023年10月7日并不是当前事态的起点,它的因果链条环环相扣,很长很长。如果没有联合国,以色列连存在的法律根据都没有了。这段漫长的历史简单说来是这样的: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地区在《圣经》中被称为迦南,是许多国家征战过的地方。到公元135年,罗马皇帝镇压了犹太人的起义,勒令所有居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迁离,从此他们流散四方。后来耶路撒冷成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最终的目的地就指向这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由英国代管,英国为自身利益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园”,同时又笼统地说此举不能伤害当地已在居民的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出于对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悲惨遭遇的同情,舆论倾向于建立“以色列国”。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在1947年11月29日通过181号决议,规定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得到了57%的土地,阿拉伯国家认为不公平,随之发生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果原本划给巴勒斯坦人的土地的78%,又给以色列占领了。此后以色列又通过几次战争扩大了领土,由此仇恨越来越深,战乱不断。设身处地想想:你的宅基地被人占了,成了人家的“祖宅”,而你却成了难民,这口气咽得下去吗?这就是哈马斯存在的理由。

当然有一点应该说明,并非所有犹太人都主张复国,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不少人担心复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灾难,不幸被他们言中了。以色列内部也有很多人希望和解,倾向“两国方案”。最有代表性的是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前领导人阿拉法特,于1993年9月13日在华盛顿白宫签署了《奥斯陆协议》,开启了和解的历程。不幸,1995年11月4日拉宾在特拉维夫参加和平集会时,被一名犹太极端分子刺杀,局势随之逆转。当时就有评论说,阻碍和解的是双方的极端分子。如果双方都以消灭对方为最终目的,这个仇恨如何消解?

伊斯梅尔·哈尼亚遭暗杀只会极大地加深仇恨。哈加里说得对,“哈马斯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既非凭空而来,也不会被炸弹消灭。只有消除仇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争端。如果双方都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真心接受“两国方案”,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那么人类文明摇篮之一的地方,才会真正成为“流淌着奶和蜜之地”,而不是人类的坟墓。

哈马斯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既非凭空而来,也不会被炸弹消灭。只有消除仇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争端。

0 阅读:0

沃惜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