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除了吃粽子,这8个习俗也要牢记,赶走霉运,全家安康

月下词 2024-06-05 11:58:30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等,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庆祝传统。此节日起源于多种因素的融合,包括古代的天象崇拜、龙图腾祭祀、夏季时令的祛病防疫习俗,以及纪念历史人物等,其中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说法最为人所熟知。

端午节的起源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起初可能与古人对自然界的崇拜相关。上古时代,人们敬畏自然,崇拜龙图腾,视龙为雨水与水源的掌控者,而端午时节正值仲夏,雨量充沛,是龙显灵之时,因此有祭祀龙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此外,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端午日为“恶日”,需要通过特定仪式驱邪避疫,保佑家宅平安。

在众多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中,纪念屈原的故事流传最广,影响最深。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爱国者与诗人,其忠诚与才智备受楚怀王赏识,却因遭奸臣陷害而被流放。屈原心系国家兴亡,对楚国的衰败痛心疾首。

公元前278年,当得知楚都被秦国攻陷的消息后,屈原悲愤交加,于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闻讯的楚地百姓悲痛不已,为防止鱼虾啃噬屈原遗体,纷纷划船至江中抛投米粽,并敲锣打鼓以惊走水兽。这一行为逐渐演化为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的文化习俗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情感。除吃粽子外,还这8个习俗也要牢记,赶走霉运,全家安康!

1:赛龙舟。龙舟竞渡,作为端午节最具标志性的活动之一,源远流长,据传起源于楚地,用以纪念屈原。《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龙舟赛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更寓含着人们对忠良的怀念与尊敬,以及对生命力量的颂扬。龙舟造型威武,舟上众人齐心协力,鼓声震耳,号子响亮,展现了一种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2:挂艾草与菖蒲。端午挂艾草、菖蒲,是古老的传统,旨在避邪驱疫。《风俗通义》云:“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艾草与菖蒲皆有浓郁香气,古人相信它们能净化空气,驱逐恶气,保护家人健康。此习俗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及利用自然之力以护生的智慧。

3:佩香囊。佩戴香囊,乃端午习俗之一绝,尤其盛行于孩童之间。香囊内填充有朱砂、雄黄、香草等物,外包以丝布,色彩斑斓,形态各异,既有装饰之美,又兼具避邪防疫之效。《太平御览》记述:“端午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除汗气,去毒。”佩香囊,既是对孩童的爱护,亦是对生活美好的寄托。

4:系五色线。五色线,又称长命缕、续命丝,是端午节特有的一项习俗。古人以青、红、白、黑、黄五色丝线编织成索,端午清晨系于孩童的手腕、脚踝或颈间,以祈求平安、驱邪避凶。《岁时百问》云:“为屈原投汨罗,恐蛟龙所窃,故以五色丝缠粽而投之,以驱蛟龙。”五色线不仅色彩鲜艳,更蕴含着五行相生、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5:避五毒与饮雄黄酒。端午时节,古人认为自然界中的“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最为活跃,因此有避五毒的习俗。饮雄黄酒则是其中之一,相传雄黄能解毒,故民间有在端午时分饮用雄黄酒或涂抹于孩童额上,以防虫毒侵扰的习俗。《本草纲目》记载雄黄“治疮杀毒”,反映了古人的保健意识。

6:洗草药水。端午节有洗草药水的习俗,这源自古时的沐兰汤习俗。古人认为,端午日草木药性最强,此时采集各种草药煎水沐浴,不仅能清洁身体,还能驱除邪气,治疗和预防皮肤病。《大戴礼记·夏小正》中就有“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的记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疗法的重视和信赖。

7:打午时水。一些地方,端午有打午时水的习俗,即在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打取井水或山泉水,认为此时的水具有特殊疗效,能治病健身,甚至有延年益寿之效。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时间节律与自然现象的特殊认识,以及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8:悬钟馗像与贴午时符。在某些地方,端午节还会有悬挂钟馗像或贴午时符的习俗,用以驱鬼避邪。钟馗作为捉鬼的神祇形象,被视为能够保护家宅安宁,而午时符则是书写有咒语或吉祥话的符箓,贴于门楣或室内,用以抵御邪气,确保家人平安。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让我们携手同行,于古韵今风间寻觅智慧之光。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千年积淀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传承不息。在此,月下词诚邀诸君,共赴文化之旅,探幽揽胜。望君常顾,于此间,我们一起,聆听历史的低吟,续写华章……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