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会好转—山东盛和塾

文化事昌秀说 2024-09-02 13:02:34

此图片来自于山东盛和塾

引言

利他的本质是爱,人们之所以不愿意去帮助别人,是因为觉得帮助别人是损害自己利益的行为。

但更多时候,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想要获得对方的尊重,先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多考虑。当我们为别人多考虑的时候,对方是能感受到的,同时也会对我们的善意和帮助,回馈同样的爱。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渡人,亦是渡己;利他,也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比热情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利他心。

本文以“利他心”为题,精选了稻盛先生著作《思维方式》、《活法》、《心与活法》、《心》、《京瓷哲学》中的内容,希望您品读完后,能从中受益:

一、何谓利他心?

所谓利他心,就是不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就算做出自我牺牲,也要为对方尽力的那颗心,是作为人最美丽的心。

其实,“利他”这个词的意思很简单。“有利于他人”,就是先人后己,把“为自己”放后面,优先“为他人”。

将别人的欢乐视为自己的欢乐,将别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的关爱之心,也就是美丽的心灵,这就是利他。

二、人为什么要拥有一颗利他心?

1、人生目的就是为社会、为世人尽力

对于任何人来说,人生的目的都是确定的。这个目的就是为社会、为他人尽力。

那么,为什么说人是为了“为社会、为世人尽力”才来到这个世界的呢?

这是因为,只有积善行,才能消除前世积累的罪孽、不净和恶业。

这个善行就是为社会、为世人尽力的“利他行”,不需要花费什么金钱,而是首先要拥有关爱和体谅之心,从这里开始就行。

也就是说,只要抱有一颗真正为他人好的和谐美好之心就可以了。这样的心态次数越多越好,次数越多就越能消除“前世积累的恶业”。

因为有了“前世积累的恶业”,这种因缘导致的结果会使我们的人生遭遇挫折。

因此,我们必须践行利他。只要如此循环往复,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不好的因缘,这就是修行。

所以,现世对我们来说,就是通过行善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纯化的时期。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方面,人生就是纯化心灵的旅程,而另一方面,现世还可以说是净化心灵的道路。

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利他,我们的命运就一定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2、因果法则:你尽管善良,命运自由安排

人生由看不见的手所主宰,这无形之手有两只。一只叫命运。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带着各自固有的命运。命运的来龙去脉难以知晓,但是我们的人生却处在命运的引导或影响之中。

有人对此持有异议,但我却认为,命运的存在乃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那么,我们在命运面前完全无能为力吗?那也不然。

因为还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驾驭我们的人生,它叫“因果报应法则”。

就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因生善果,恶因得恶果,因果规律,单纯明快。

我们身上发生的各种事情,都有其产生的原因。这原因不是别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你在想什么做什么,都成为因,而必生其果,你对所生结果如何应对,又成为因,又必有所果。这种因果规律不断循环,构成我们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由我们内心不断的思索描绘所形成。这个结论也是基于因果报应的法则。

因为我们心中的思维、基于思维的行为,就是种子,它必然结出相应的果实。

命运和因果,这两项重大的原则支配了所有人的人生。命运是经纱,因果报应法则是纬纱,两者交织而成人生之布。

人生超脱命运的轨迹,那是因为因果法则这个力量在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善行有时并不立即产生善果,那是因为命运的力量在干扰。

在这里,关键的是因果报应的法则要强于命运的法则。

主宰我们人生的这两种力量之间也存在着力学上的关系,因果的力量多少要超过命运的力量。

正因为如此,我们运用因果报应的法则,甚至可以扭转我们与生俱来的命运。

所以,想好事、做好事,就可以改变命运的走向,使命运向好的方面转变。我们人在受命运支配的同时,又可以因思善行善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3、顺应宇宙的意志

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就会好转。宇宙中俨然存在这样的因果法则。

这个法则还可以用下面的语言来描述。

宇宙中吹拂着利他之风。只要扬起巨大的风帆,借助这阵利他之风,人生之舟就能驶入美好命运的潮流,就能被导向幸福的方向。

这时,接受这阵风的风帆就是利他之心。

用亲切的关爱之心做事,人就能充分借到利他之风,人生之舟就能动力十足,朝着幸福和成功前进。

在企业经营的世界里,当我们强调“利他之心很重要”时,我们一定会听到批评和反驳的声音:

在严酷的商业社会里,靠“利他”、靠“关爱之心”之类的东西,能经营好企业吗?

然而,正因为是在炽烈竞争的商业世界,所以“体谅他人之心”,也就是利他之心,才特别重要。

三、如何磨炼一颗利他心?

1、设置缓冲器再做判断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利他呢?我教大家一个方法。

比如,当面对“买不买”“卖不卖”“是否该答应帮忙”等问题时,我们总是会瞬间做出判断,这种判断是我们本能做出的。

在判断前,我们可以先深呼吸一下,把这“本能判断”暂且搁一边,然后念想:

“等一下。稻盛先生说过,要以利他之心做出判断。我不能只想着自己是否能赚钱,还要考虑对方的利益得失。”

像这样,在得出结论前设置一个“缓冲器”,在真正确信自己的想法能够“利己悦人”后,才允许自己做出最终判断。

如果不遵循这样的判断流程,而只依靠自己的瞬间直觉,往往会做出“一味利己”的判断,从而可能损害对方的利益。

所以说,在“思考”这一过程中预设一个“理性的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养成了这样的思考习惯,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要真正做到利他,必须思考什么是真正有利于对方的做法

要真正做到利他,还有一点非常的关键——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有利于对方的做法”。

“爱”和“互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但这份“爱”切不可盲目。佛教中有“大善”和“小善”的概念。

比如,喜欢自己的孩子而对其溺爱娇宠,结果导致孩子长大后铸成大错。反之,对孩子严加管教,使得孩子的人生精彩纷呈。

在佛教理念中,前者即小善,后者即大善。

我们应该学会区分小善和大善。很多时候,人们自以为行善,其实却做了大恶。只有大善才是真正的“爱”。

但正所谓“大善似无情”,有时大善从表面上看似乎毫无爱意可言。比如日本有句谚语叫“狮子推幼崽下谷底”。

狮子把自己的孩子推下谷底,只养育能独自爬上来的小狮子,这似乎冷酷无情,但其实是“大爱”。

所以说,所谓真正的“爱”并非表面化的小善,而是真正的大善。

一般人眼中的“爱”,其实大多是误人的“大恶”。所以说,我们要有一双慧眼,用来分辨何为大善。

3、通过反省让利他心抬头

我们可以通过反省,磨砺内心,祛除邪念,在心中培育美好的善念,这终将带领我们踏上幸福美好的人生。

我们通常将自己的邪念、自私的想法称为“自我”。抑制住这个自我,使自己的善心在心中生根发芽,这个过程就是“反省”。

所谓善心,其实就是“真我”。所谓“真我”,存在于我们内心最深处,是与人为善的“利他之心”。

在人的内心最深处,都存在着真我。引出潜藏在深处的真我就会发现其中充满了美好的利他之心和慈悲之心。温柔体贴的心,便是真我的本质。

真我虽然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中,但是它潜藏得太深,人们总是被浮上心头的邪念所蒙蔽,忘记了内心深处的美好。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通过反省,让隐藏在下面的利他之心、真我浮出水面。

四、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回顾自己的一生,我认为,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事实上,这也是明白无误的、俨然存在的宇宙法则。

无论什么人,能够拥有的都只是当下的这一个瞬间。以怎样的心态活在当下,将决定我们的人生。

既有幸运的光临,也有逆境的考验,这就是人生。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

人生其实是非常单纯的东西。以利他之心为基础,在每天的生活中,尽可能地不断努力。只要这么做,命运就一定会好转,幸福的人生就一定会到来。

同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让自己的心灵保持美好和纯粹的状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就是说,用利他之心帮助他人、亲切地待人接物,拥有一颗美丽的关爱之心。

这是与宇宙意志相符的行为,人也会因此必然获得成长发展,命运也会转向更好的方向。

我认为,不管怎么强调这个道理都不过分。抑制利己的欲望,不忘谦虚,不是只考虑自己,而是行动时先考虑周围的人。

每当我们把这样的爱传递给对方时,爱就会相应地回到自己身上,这样,我们就能变得越来越幸福。

0 阅读:0

文化事昌秀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