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四大跳槽去外企的时候负责一个小部门。
这个小部门在财务部下面,所以平时开会周围会计出身的多,包括我的顶头上司。
顶头上司是个大姐,平时开会习惯拿个计算器,人家边讲她边在下面按。
看哪个数不顺眼,就按计算器验算一遍,有时候还真能发现错误。
而只要让她发现了错误,她就会一边怒怼作报告的,一遍群嘲下面坐着的人“对数字不敏感”。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弄不明白啥叫“数字敏感”?
直到有一天,换成我汇报,我在上面讲,她在下面按计算器。
好像是讲到了一个收益比较的问题吧,忽然被她打断了。
她在下面举着计算器,没好气的跟我嚷:“我算了两遍,都是这个数,怎么跟你的结果不一样呢?”
我看了一眼,心想我哪知道你咋算的呀?
然后想打马虎眼,说等会去我再验证一下。
结果这大姐不依不饶,说你不是四大做咨询的吗?怎么“对数字这么不敏感”?
但我估计她可能是看我平时嘻嘻哈哈不顺眼,想给立个规矩,于是让我现场算。
我当时也是年轻气盛,最看不得盛气凌人,看她那副装x的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
心想老子当年做算法都是现场手推公式的,就你算这么两个破数,还得按计算器,有什么可牛x的?
于是我就去旁边白板上给她算。
其实大姐人还不错,看数比较大,说“让你们平时不带计算器,看你怎么算”?
但是说完没一会,又把计算器递给我了。
我当时正在气头上,心想高考老子都没用过草纸,算这么两个数还用得着计算器?
也没接,马上心算出来个数。
然后让她把计算器拿回去,自己算一下对不对?
她一脸懵逼,愣了一下,想说什么,又忍住了。
然后老老实实按计算器,精确到个位数,结果一致。
然后我告诉她,她的问题在哪,好像是年化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换算没用公式而是用了简易算法,数大了之后差异就大了……
从那之后,只要我在场,这位大姐再也没提过“数字敏感”的事。
等我再想到“数字敏感”这个概念的时候,自己已经创业做老板了。
第二天要跟投资人过数,前一天晚上叫着财务、产品、运营过报告。
我边过边在心里面捋思路,毕竟第二天是我自己讲嘛,投资人可能问到的所有问题我都要在脑子里过一遍,有备无患。
过着过着我发现有个数自己解释不了,然后换了另一种算法,心算的结果还是有差异。
于是只能打断他们,让他们把那个数的公式从头捋一遍。
果然,公式有问题,数根本不对。
当时我心里那个小火苗是突突的往上蹿,压都压不住,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投资人面前张口结舌的狼狈相。
这个报告早就让他们做了,之前也让他们自己过了好几遍,居然还是被我挑出了毛病。
我下意识说了一句“怎么这点数字敏感度都没有”。
那一瞬间,我突然跟当年的大姐共情了……
难怪她对数字那么在乎,因为她的老板在乎。
她如果挑不出错,被老板挑出来了,她就丢人丢大了。
同理,我要是跟投资人过数,连这么低级的错误都能犯,那人家凭什么放心把钱投给我呢?
所以,所谓“数字敏感”,其实就是谨慎、仔细、负责……的统称,说白了就是“别出错”。
只不过这个要求还不好直说,所以就想出了“数字敏感”这么同义词。
领导只要不想挨老板骂,那就一定要求下属“敏感”。
其实还不只是“数字敏感”,还要“文字敏感”,“格式敏感”,“情绪敏感”……
总之什么都要敏感,否则领导已经被气得要死了,你还跟没事人一样呢,你说你两谁是领导?
归根到底,领导要的还是“省心”,你比他更“敏感”,在他之前排除错误,他才能省心嘛。
底层人的可悲正在于,大把时间浪费在这件事上,却每天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