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从来就不是官场批判,而是弃恶从善

吾之二 2024-07-30 23:44:52

在现实中,很多读者把《西游记》解读为官场小说,大家提到最多就是“有背景的妖怪都被主人带走了,没有背景的都被打死了”。

于是,自然而然,大家就很过于简单地把西游记看作是官场小说。其实,这样解读是片面的,而且还不准确。

《西游记》的主题并不是讽刺官场,它的主题是惩恶扬善。

大家争论最多的就是为什么那些妖怪最后被打败后,都被神仙给领走了,而不是直接一棒打死呢。

其实,《西游记》从全文到结束一直强调惩恶扬善的理念。

谁都会犯错,但是也要给一个机会给他们改过自新。

我们从孙悟空出场就可以看出,当时孙悟空一出生,一直没有作恶,但是后来学了法术之后,不仅叫猴子们操练兵器,打打杀杀,而且还大闹天宫。

施耐庵在第七回就给孙悟空写了判词: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孙悟空是第一个做恶的人,后来被惩罚压在了五行山之下。如来说了一句话: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就是做好事会得到好报,做坏事最终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但惩罚之后仍有改正的机会和希望。

既然孙悟空尚且还能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那么后面那些妖怪被神仙收回去,就是给犯错的人一个从善的机会,更不用说我们人类了。

书中的第八回,如来看到东西南北四大部洲众生善恶不一,众生愚昧,为了劝人为善,普度众生。

那么用什么来劝人为善呢,那就是三藏真经。只有把这三藏真经真能劝化众生弃恶扬善。

首先先从唐太宗开始,让他去阴间地府一遭,看到了作恶多端的人受到的恶果,更能激发他向善的决心。这也成功劝化了一个明君,这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的盛世。

这个基调的奠定了劝人从善,摒弃作恶的理念。

唐太宗听了观音的三藏真经比小乘佛法更能脱亡脱苦,普度众生后。

于是就让唐僧去西天取经了。

接下来,观音又去劝了沙悟净、猪悟能、白龙、孙悟空,他们四个人都是犯了天条或者过错,但是他们还不醒悟,还是会继续从恶下去。

于是观音就找到他们,劝告他们弃恶从善,一直让他们从善才能修成正果。

四人经过观音的开悟,知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于是专门等唐僧,跟着他一起去取真经,得善果。

接着,师徒5人于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上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都从不同角度演绎了,一个人有了善念,还不够,还要行善,做到知行合一。

而他们师徒5人也慢慢地修炼自己,最后,师徒5人终于修成正果。

《西游记》后来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弘扬了善良和正义的理念,还传达了面对困难要运用智慧勇于挑战。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