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美剧版《三体》播出一段时间了,除了剧集本身引起的各种各样的讨论。这个关于刘慈欣,还有中国科幻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讨论。而讨论点除了《三体》如何,还有刘慈欣本人的厉害,还有一个问题也是绕不开的。
大概就是网飞《三体》质量并不是那么好,但是美国还有很多经典科幻影视剧。
但是中国科幻这边长篇科幻系列史诗就只有《三体》一部,其它优秀长篇科幻小说倒是不少,但是系列史诗是真没有。同时从这点推到整个中国科幻,目前科幻大师也只有刘慈欣一个。哪怕算上另外三大天王,那也都是中国上一代科幻大师。
新一代中国科幻作家像江波,陈楸帆,宝极,郝景芳,七月等等。他们别说和刘慈欣比较了,和另外三大天王比较都有一定距离,中国科幻除了影视,游戏等文娱作品不行,科幻文学都走到了十字路口。
目前科幻作品要创新的难度非常大了,因为基础科学本身发展进步不大,连带各类科幻题材已经有很多前人作品,他们已经挖掘了太多题材,后人要在这些作品中寻找一条创新之路的确很困难,对写作者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
不过,中国科幻因为《三体》和刘慈欣带来的效应,中国科幻的道路或许才刚刚开始。
除了刘慈欣和《三体》?中国科幻怎么就不行了中国科幻确实没有那么好,但也没有那么差。自从《流浪地球》《三体》开启中国科幻影视化以来,中国改编成影视游戏的科幻作品,现在其实寥寥无几。刘慈欣一个人就有几十部,加上科幻三大天王和其它中国科幻作家。
我个人感觉别说未来十年了,就是再撑三十年问题也不是太大。
其实我们现在谈到中国科幻问题,主要还是刘慈欣和《三体》这样的大家太少了。怎么讲呢?中国作家里刘慈欣是成就最高那个,目前来看,除了两点争议较多,观众共识也比较多的,
一是他女性角色写得不太好,现在中国社会环境女性主义兴起,谈到《三体》避不开庄颜,程心,自然也就避不开说刘慈欣笔下女性如何如何。
二是所谓文笔问题,文学性问题,那是从刘慈欣《三体》必须世界级别严肃名著角度出发的,这点确实也经常有人批判,反驳的也有不少,反正是个争议点。
但其它角度,尤其是所谓社会思潮,什么左也好,右也罢,还有各种主义什么都行。
刘慈欣老师作品的主题出发点其实很杂,但认真追溯大概有两三种吧,一种就是《朝闻道》奠定的科学家是殉道者,他的作品里面为了追求真相的科学家都有这种气质,二是结合中国近代史讲生存,但主题延展的哲学就太多了,涵盖非常广,简直基称立体防御。
你说他有点伤痕吧,《三体1》确实有这个味道,嘲讽腐败问题的《镜子》,嘲讽资本主义极致《赡养人类》,思考社会主义极致和养老的《赡养人类》,关心中国曾经矿工史诗的《地火》,再到嘲讽愚昧民众杀死科学家被打脸的《流浪地球》。
《中国太阳》《全频带阻塞干扰》《球状闪电》又红又专的反帝国主义。
《魔鬼积木》《天使时代》《光荣与梦想》《混沌蝴蝶》关于帝国主义对于第三世界压迫的思考。
其它作品还有《诗云》《带上她的眼睛》《地球大炮》《山》《圆圆的肥皂泡》《梦之海》《思想者》等等等等,各种脑洞大开下关于科学、社会、人类文明和宇宙文明等哲学上的思考,题材丰富,表达多样,思考非常深入。
刘慈欣作品丰富到什么程度呢,像很多大师后人都对他搞过后现代解构,但刘慈欣自己就写了解构自己的《太原之恋》,刘慈欣是真的站的角度实在太高了,就像热度最高的《三体》最后宇宙都重启了,人类算个什么,更不用提人类那些观点的纷争了。
中国为何出不了下一个刘慈欣?因为科幻,太难写了所以,科幻的门槛根本就没有降低过,2008年我刚开始看科幻作品的时候,当时在幻盟上发的时候还有一些差评者给的理由简直苍白无比:什么为啥不爆破行星,为啥没有高达云云。
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中国所谓的科幻系网文,大部分还是披了个科幻名头的后宫和龙傲天文,即便好不容易有几篇有深度的,里面的科技层面和理念除了超光速,能量武器外,其他居然甚至连现实水平都不如。
如果说小破球和三体是降低了读者的门槛这点我是赞成的,但是如果说对作者的门槛,我觉得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高。因为现实发展的速度已经超乎大部分科幻作者的想象力,好多作者都抱怨过科幻根本不好写的原因就是这个原因。
这就导致中国科幻文学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够得上门槛行业内的人,未必会有时间去写科幻小说。而去写科幻小说的作者,又未必有科学理论基础,写出来的作品也就不是那么科幻小说了。
这个又有科学基础又去写科幻小说的人呢,中国科幻迷还瞧不起三大天王,江波,郝景芳这一票作者。其实他们在国内都已经是顶尖的了,只是刘慈欣过于天纵其才了。因为多数科幻作家偏理科生,是很难写好文学作品的。
很多人还嫌弃刘慈欣文笔不好,文学性不足什么的。如果你真的写过小说,稍稍了解文学的话,你就知道刘慈欣不但科学理论扎实,科幻脑洞大,对于文学架构,叙事和描写能力也是顶尖水平,真真切切的万中无一。
为何没有下一个刘慈欣?中国科幻,还非常小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科幻还是很小众的,现在都不是太赚钱。这也是当初刘慈欣为什么十万块把《三体》版权卖了的原因,大刘创作巅峰时期都是不赚钱的,有娘子关电工工作撑着,完全就是一个爱好。
无论专业还是业余做文字工作,如果没有“红”、“火”起来,纯靠文字想养活、好一点养活自己都是艰难的。现在如此,历史上,古今中外都如此。
文字文学创作公平好,而在当世名利双收,在作家史上从来屈指可数。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文字、文学创作达到一定高度,作者、创作者本身必然要达到的——思想、价值取向、见识……之卓尔不群,天然的与名利,和获取名利之所必为有冲突,逼仄穷困的结果大多也就在所难免。
北岛主编给孩子系列丛书,刘慈欣、韩松负责选编之《给孩子的科幻》,是国内不可多得科幻扫盲、入门……精湛的科普选集,所选诸短篇不但能一窥科幻的整体大略,也能看到它们对大刘乃至《三体》的影响,拓宽和加深对《三体》和科幻的客观认识。
科幻和电子游戏一样,真正障碍和令人担心的是因噎废食和过度功利。电子游戏现实中的可能,在思想上被卡德科幻作品《安德的游戏》几十年前已经标记,游戏除了成瘾获利在智力开发、建设性方面的优势等等几乎不被提及,很大原因在于管游戏的对游戏认识不足,开发放出来都是成瘾性、强成瘾性而谋利的游戏。
国内科幻在《三体》和大刘之后,中国科幻现在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三体》取得的国际地位毋庸置疑,第一部英文译者的普及功劳是公识,人物叶文洁的形象经历,让某些人特别喜欢也是真的。对于叶文洁时代的全景描画、真正思考至今欠奉,一句“伤痕”是抹不掉也远远不够的,因为在教育、知识、思想、艺术……界伤痛依然隐隐,叶文洁、圆圆们的存在就是明证。
《三体》后无史诗,再无刘慈欣?中国科幻,或许才刚刚开始我个人不是理科生,但是很喜欢科幻,也在尝试写过科幻小说,但确实太难了,底子太差,就算后天真的学了也找不到那个逻辑,比如设想一个未来会出现的科技,你不懂基础理论不懂应用科学能写出来个啥啊,写着写着就变成yy了。
除了编个名词概念啥的,底层架构一窍不通,所以真正的科幻小说看的越多,越不敢去动笔写,写来写去只能写点所谓软科幻了,所以很羡慕理科学的好的,我这种只能在社会科学方向的小说上下功夫了,努力写出唯物史观架构的小说这辈子就烧高香了。
科幻文学的培养好比大刘这一批人至少培养了一片土壤,撒下了几颗种子,能让国民意识到黑暗森林,红岸基地,全频道阻塞,顺便说句就有益方向的幻想而言,甚至当年的另类小说《龙咒》我都不反对,那可是咱们惨败……
这类作品能有助于思考,有助于探索,问究科学,给人积极影响,就很好。另外,科幻这片田的后期的耕耘管理更为重要,形成气候风尚才好。希望少些纯娱乐的投入,比如《满江红》《热辣滚烫》那种作品,多向真正做事的人关注和鼓励。
科幻,科普能由流浪地球等带动,幸甚。而且科幻对于科学思维普及都是正面意义的,美国当年就有很多小孩看《星球大战》喜欢天文,甚至立志当航天员的,他们到了真的工作岗位自然而然按照真正的科研规律来做事,没几个人会抱着小说电影相信,或按照小说写的搞科研,真信的人智商也告别科研了,这类人看别的一样会迷信,甚至害处更大。
随着刘慈欣,《三体》和《流浪地球》等作品的爆红,中国科幻的影响可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