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诊疗进展热点丨近视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前沿视点

有眼的视野 2024-04-11 18:52:39

编者按:病理性近视引起的眼轴过度伸长会导致后极部出现一系列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这些病变统称为近视黄斑病变,包括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漆裂纹、后巩膜葡萄肿、视盘倾斜等特征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进行性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和阻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体增生、黄斑水肿甚至视网膜脱离。近年来,随着病理性近视和糖尿病患病率增高,人们对二者眼底病变也越来越重视。AAO2023上,《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采访到圣路易斯大学医院Ramin Tadayoni教授,邀其分享了一些对近视黄斑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看法。

近视性黄斑裂孔自发闭合的可能机制

黄斑裂孔是高度近视的并发症之一,通常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手术的,只有当裂孔进一步发展,才会进行手术治疗。我们曾经观察了一组患者,在4年的随访中,15%的裂孔存在或者进一步发展恶化,到达需要手术干预的程度。而与此同时,19%的患者裂孔发生了自发性闭合。这样的结果也使我们意识到近视性黄斑裂孔有自发闭合的可能性。我们还观察了裂孔自发性闭合发生的时间和方式:通常发生在玻璃体完全后脱离的时候。所以黄斑板层裂孔在没有手术干预的情况下自发闭合,除了与黄斑板层裂孔相关的视网膜前增生的修复有关,也可能与玻璃体后脱离的产生相关。完全玻璃体后脱离可能造成玻璃体视网膜牵拉解除,最终导致裂孔的自发闭合。这对于理解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以及应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诊疗也很重要。

出现近视性黄斑裂孔的自发性闭合对认识其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措施有何意义

我认为其主要的意义是明确了裂孔的产生来自于巩膜、视网膜以及视网膜内部之间的张力作用。对于近视眼来说张力的来源不止玻璃体,因为单纯附着玻璃体并不能得到治愈。而如果是青光眼或其他疾病,只需要再附着玻璃体并等待较短时间,就能产生自发性闭合。对此,我们团队也研究了剥离内界膜的手术预后,并认为这样的干预加速了闭合,但可能不是强制性的结果。

人工智能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的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在我们眼科领域,人工智能最好和最早应用之一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疗。在此流行之前,我们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系统从图像中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今这样的开发技术已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上应用。但最近我们感兴趣的方向是找到替代传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类的方法。通过计算程序可以找到一个新的分类方式,但这样将会非常复杂,可能需要20年的时间。如果通过AI技术,则可以将时间至少减少一半。因此我们申请到了与此相关的国家项目,并称为EviRed。该项目需要长时间随访大于3000样本量的患者,使用OCTA、UWF-OCTA和OCT技术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人工智能得到一种新的分类方法,这将有助于快速确定患者的风险程度,并评估其病变的发展情况。

OCTA和人工智能等新成像技术相结合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管理带来哪些改变

如果有一个新的分类方法来评估风险,将是管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上的巨大改进。如果患者的风险较低,则不需要每3或6个月随访管理。从社会经济学角度考虑,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过度医疗的浪费。另一方面,新的分类方式可能有助于针对目标患者群体的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预防性治疗并没有显示出作用。但如果对于一组高危患者(80-90%的风险),那么预防性治疗是有益的,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担,同时改善治疗的结果。

0 阅读:15

有眼的视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