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撑不住了,金融战面临终结?崩盘危机拉开百年变局

六爷阿 2024-06-27 11:41:07

金融战打到现在,基本上可以说已经是烂尾了,只是美国现在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罢了。而且现在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摆在面前,就是该怎么收尾?收尾就意味着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谁来为金融战的失败负责?

那么这两个问题,现在基本上属于是无解,在美国内部,目前存在很大的分歧,也就意味着这是两个到现在还没有答案的问题,既然没有答案,那么这个降息的时间,就可能会一拖再拖,不断延后。

为什么大家都很关注美国会在什么时候降息呢?因为从资本流动的角度而言,美国的加息,收缩了全世界的美元流动性,给其他国家的资产价格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作为美国金融战对手,首当其冲影响的就是我们。

这两年我们的楼市股市都不是太好,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里面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资金的流动性层面,由于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加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很多人都在关心美国什么时候降息,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美国降息,那么在资金端,流动性的压力就会解除,好日子就会来了。

但事情真的会这样吗?

这背后其实有更深层次的逻辑影响,最后的结果,也可能会跟很多人表面上看到的和预期的事与愿违,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美国会不会降息,有可能在什么时候降息,以及降息之后金融市场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影响。

美国何时降息?

很多人之所以开始对美国降息抱有很高的期待,就是因为在6月,加拿大央行和欧央行已经先后宣布进行首次降息。既然大家都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战层面是荣辱与共的联盟,那么现在加拿大和欧央行已经开始降息的情况下,美国降息自然也就不会太远了。

说实话,这个观察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这里面还需要去伪存真。因为欧央行可能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可以作为风向标的参考标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这一轮加息周期展开之前,其他西方主要国家的央行,是采取的什么节奏就可以知道了。

这一次美国加息周期始于2022年3月,几乎与俄乌冲突是同一时间,前后脚发生。为什么要强调这个背景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美国加息周期经常会爆发地区的战争冲突,这样有助于其他国家的美元向美国回流,而俄乌冲突的爆发,就很好的促使了欧洲地区的美元回流美国。

美联储在3月加息之后,过了有四个月,欧央行才在当年的7月份开启了首轮加息。也就是说欧央行的加息时间是滞后于美联储的。当然欧洲加息时间晚于美国,确实也更有利于美元充分回流。

而真正早于美联储进行加息的国家,是五眼联盟中的英国和加拿大。

英国央行的首轮加息,是在2021年12月16日,甚至比美国还要早三个月。这之后紧随其后加息的,是加拿大央行,首轮加息时间是2022年3月2日。在将近半个月之后,才是美联储开启第一次加息。

从这个时间的先后顺序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真正对美国金融周期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其实还是五眼联盟里面的英国和加拿大。

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元指数有六大权重货币,按照权重的高低排名,依次是欧元,日元,英镑,加拿大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这里面英镑和加拿大元的权重加起来达到21%,介于欧元和日元之间。

众所周知,欧央行背后是以法国和德国为核心的一众欧盟国家,他们的利益关系,并没有像英国和加拿大,作为同是盎格鲁萨克逊民族的五眼联盟国家那样,与美国利益捆绑的那么深。所以作为观察金融战的风向标,这里我更倾向于把英国和加拿大央行的行动,作为一个更有效力的参考。

现在加拿大央行已经率先降息,所以接下来我们要作为一个重点观察的对象,就是英国央行会不会降息,会在什么时候降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决定着,美国会在什么时候真的转为降息。

6月20日英国央行举行议息会议,但是本次会议并未降息,据外媒报道,金融机构预计英国真正的降息时间,有可能会推迟到8月份。

同时,根据日本央行的最新表态,日本央行有可能会在7月的议息会议上,采取缩表或者是加息的动作。

我之前对于日本央行配合美联储进行金融战的举措有过很多分析,从目前的日元汇率走势来看,日元的表现确实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弱,前段时间日本央行甚至公开承认,投入了约600亿美元,对日元汇率进行了干预。

说实话这在当下的日美关系现状下,是很不可思议的行为,因为对美国来说,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弱势的疯狂贬值的日元。而日本央行官方公开下场对日元汇率进行干预,这是严重违背了美国利益的行为。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这边似乎也没有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现在日元的汇率还维持在160以下,可以说算得上是弱中偏强了。

如果日本央行在7月对日元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其对日本国债市场对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就是我之前曾经说到过的日本在金融上自杀式袭击的最后一步。

在今年3月19日,日本央行宣布加息的时候,我曾经有过一个分析,认为日本这是在牺牲自己配合美元,对东亚国家的货币进行自杀式袭击。

当时我的判断是,这种袭击的效果是否有效,最后的评估周期可能需要大概6个月,也就是到今年9月份,如果美国和日本在经历了半年之后,仍然对金融战的前景是悲观的,那么也就是说最晚到9月份,他们对金融战是否终结,就该做出一个最终的评估结果了。

当然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市场普遍的预期,还是美国有可能在6月或者7月就会开启首轮降息,但是随着现实的发展,6月降息已经落空,7月份降息的可能性也变得很小,现在市场预期的可能降息时间是在9月或者是11月。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9月降息是合理的,但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今年美国的大选日是11月5日,而美联储当月的议息时间是在11月8日。也就是说,如果11月降息,则正好是在新的总统选出来三天之后。

这里面有什么区别呢?

我一直强调一个观点,美国降息之日就是向全世界公开承认金融战失败之时。而金融战对于美国来说,可以说是举国之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一旦承认金融战失败,肯定是需要有人为此背锅的。

所以如果美国9月降息,那几乎就意味着拜登要为金融战的失败负责,他能不能活到大选之日可能都很难说。换句话说,如果美国那边的金融资本还支持拜登团队继续执政的话,那美国降息的时间有可能就会推到11月份。

这个观察的窗口不一定那么极端和准确,但是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角度,我们不妨对此拭目以待。

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很多人可能会想,这一轮金融战,美国有没有可能暂时不会结束,而是继续熬呢?从今年这半年观察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事实上正如我过去一直所强调的那个观点,打金融战其实也是一件成本很高的行为。

从我的观察角度来看,在金融战的背后,有一系列的宏观背景,是需要进行调整和统一的,实际上这就是一个交易逻辑的框架。在美国进行加息之前,市场上的大部分人,包括很多金融专家,都认为西方国家会长期维持低利率,然后胡说八道了一大堆理由。

在美国加息一年前,我就已经指出,美国很有可能在未来的三年之内发起金融战。而要观察金融战是否开启,有一个风向标,就是要观察两个大宗商品的价格,一个是原油,一个是粮食,粮食的价格主要包括大豆,小麦和玉米。

实际上正如我所言,在2021年,这些关系着全球各个国家主要通胀水平的大宗商品价格,就开始出现了大幅的上涨。而美国的通胀水平也是一路水涨船高,那么到了2021年底2022年初的时候,美国加息的呼声就开始日益高涨,美联储加息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但现实的情况是,绝大部分人对这个金融市场背后的逻辑,到底是先有箭,还是先有靶子,往往分不清楚,因为按照美联储以及美国公布的各种经济数据来看,那很显然是先有了靶子再射箭,但实际的情况可能恰好相反,他们是先射箭才有了靶子,只不过他们提前射出去的箭,是大部分人看不见的,而我是通过金融市场的相关走势去分析,那些无形的箭已经射出去了。

那么从逻辑上看哪种分析方法更有依据呢,我一直相信金融市场的交易是投入了真金白银,才形成了相应的走势,这比美联储发表讲话,一通嘴炮所引导的预期要可靠的多,就更不用说那些所谓的金融专家的分析了。

所以你按照我的逻辑去看待全球的金融市场,很容易发现和理解,为什么现实的金融市场走势,跟理论上的出现了矛盾。比如说加息是紧缩流动性,为什么西方国家的股市大部分都在上涨?为什么加息的背景下,大宗商品的价格却会持续上涨。

因为这需要放到金融战的背景之下去看,就变得很好理解。美国加息是紧缩全球的美元流动性,大量美元回流,会导致美国国内的流动性短期之内增加,而美联储缩表,才是紧缩美国国内的流动性。

当然这个对流动性的紧缩,也有一个临界点,在2022年9月加息之后,美国利率达到3%,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4%,随后爆发英国养老金基金危机和瑞士瑞信危机。直到2023年3月份,美国持续加息到5%,最终导致硅谷银行破产。由于美国中小银行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而随着利率上涨,国债价格下跌,导致了抵押品不足,由此迎来了流动性危机。

欧洲的危机之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六大央行开启了货币互换,提供流动性托底。

美国的中小银行危机之后,美联储开始对中小银行放水进行托底。

这两次托底之后,都直接导致了西方国家资本市场的大涨,因为央行的托底,相当于给市场透露了底牌。

而纵观整个美国加息周期期间的大宗商品走势,大家也会发现加息并没有对大宗商品市场形成釜底抽薪的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就目前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而言,定价权依然是在美国手里,理解了这一点,你也就很容易理解,要维持紧缩的预期,就必须要有通胀的配合,大宗商品的价格,又直接影响着通胀的走势。

所以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不降息是不会有暴跌的。这里面最难的,其实是从加息转为降息的这个转折点,需要充分的理由。现在还没有正式转为降息,所以在降息之前,很可能大宗商品都会有一轮下跌的风险,然后降息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和一众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胀,真的就会下来了呢?

中美的未来

我之前曾经说过这样一个观点,西方发达国家有可能将会迎来长期的高通胀。这背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可能是结构性的矛盾所决定的,也很难在短短期内化解。

第1个是货币层面的。由于美元严重超发,那些跟随美国货币政策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实或多或少都有着相同的问题。这在货币层面就已经决定了,未来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的流动性,将远超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水平。

我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时候,就指出了一个战略上的矛盾,美国军事上收缩之后,可能会是金融紧缩,而之后如果继续新冷战,美元是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全球扩张的,也就是说超发的美元会滞留在美国国内,顶多也就是西方国家的盟友圈子里,这会导致流动性严重过剩。

第2个是商品层面的。我们都知道钱和货是水和面的关系,现在西方国家的货币已经严重超发,但是在商品的供应层面,美国正在搞供应链重组和产业链转移,但是现在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心集中在中国,美国这将人为的导致西方国家商品供应短缺。

第3个是汇率层面的。就人民币与美元的实际购买力而言,现在的汇率可以说美元是严重高估的。如果人民币的汇率回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大家现在普遍认为应该在3~4之间,那也就意味着西方国家的进口成本将会提高一倍以上。这还不用说,现在他们还在加征各种关税,人为的推高商品的价格。

倘若在当前的这种中西方经济合作条件之下,人民币与美元,与欧元的汇率,可能波动不会太大,但是由于美国在推动新冷战,实际上这种经济关系,在未来很有可能面临着全面的重组,那中美之间的汇率,也有可能会向实际购买力平价看齐。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业产能,对大量的基础商品供应能力不足,而加上严重超发的货币规模,而且随着美元地位在国际贸易支付和结算的流通中下降,这种美元的严重供应过剩,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办呢?

从金融资本的角度出发,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货币的层面想办法。那就是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消灭资产,湮灭债务,从而消灭货币。

从这一轮美国加息周期来看,最主要的资产池子就是美债和美股。美国如果要消灭过剩的货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资产端刺破美债和美股的泡沫,随着资产的灰飞烟灭,大量的债务和货币也将一同被消灭。

同时这将导致西方国家的总需求,在短时之时间之内出现急剧萎缩。这种急剧萎缩的结果,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局面,全球资产泡沫大崩盘。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大家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被正式拉开。

但是大家可以稍稍感觉幸运的是,我们对资产风险的出清动作,要早于美国,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所以即便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复苏,很有可能会领先于全世界。

最后

当然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这需要美国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姿态,重新寻求与我们合作,共同携手来应对当下全球所面临的危机,这背后其实是三大周期共振与两大结构性矛盾持续恶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要解决这样的结构性矛盾和经济周期问题,通常来说需要极高的智慧,极大的诚意。但是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之下,我对这样的合作是悲观的。正所谓不破不立,如果没有深刻的危机,全人类都很难有深刻的反省,也就不会有真正的修正。

0 阅读:8

六爷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