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红楼梦》”第二季第二讲,石中琪趣谈大运河畔的曹家传说

古代小说研究 2024-04-27 22:27:24

2024年4月27日上午,“都说《红楼梦》大讲堂”第二季系列学术讲座在江宁织造博物馆红楼剧场继续开讲,场内座无虚席,济济一堂。活动由中国红楼梦学会、江苏省红楼梦学会和江宁织造博物馆联合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生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执行秘书长石中琪主讲,题目是《大运河畔的曹家传说:从地域叙事到地方认同》

杨海静副主任主持

活动由江宁织造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副主任杨海静主持。她介绍了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其中包括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调研员王庆华,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苗怀明,中国红楼梦学会执行秘书长石中琪,江宁织造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晨,江苏省红楼梦学会副会长高安宁、韩中英,江苏省红楼梦学会秘书长严曙、副秘书长乔孝冬,江苏省产业协会秘书长张玉英以及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员、江宁织造博物馆馆校共建大学生代表、留学生志愿者代表、“金云锦”志愿者代表以及喜爱《红楼梦》的南京市民等。

苗怀明会长致辞

苗怀明会长首先致辞,他说,在“都说《红楼梦》大讲堂”第二季第一讲中,我们跟着张云老师一起学习大运河飘来的文学名著《红楼梦》,了解了《红楼梦》与运河的不解之缘,这次我们将跟着石中琪老师一起了解大运河畔的曹雪芹和《红楼梦》传说,南京、苏州、常州、扬州等城市除了《红楼梦》的遗迹,还有许多相关的传说。

在南京和扬州流传着一个故事,曹雪芹著书黄叶村,非常想念南京,就悄悄回到扬州、南京。今年六月将要上演的越剧《织造府》,开头就是这样讲述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到第八十回写不下去了,就悄悄地回到南京寻找灵感,这也许是编剧从传说中得到的启发。曹雪芹到底回来没有,请石中琪老师给我们讲讲这方面的故事。

石中琪研究员做讲座

随后,石中琪老师正式开讲,他首先作者问题讲起,以《红楼梦》文本和脂批为证,提出没有人比曹雪芹更可能是《红楼梦》的作者。就目前发现的历史文献来看,曹雪芹的人生有大量留白,这就为相关传说留下了空间。

石中琪老师梳理了从南京经过大运河到镇江、扬州,从苏北徐州经过大运河到山东、河北以及天津、北京的《红楼梦》传说。他指出,《红楼梦》的创作与传播,大运河具有深远而长久的意义。融入宏大历史叙事中的杭州、苏州、常州、南京、镇江、扬州、天津、北京等运河城市也成为红学体系中的特殊“地方”,地理空间与小说文本、家族记忆在政治、地方、民间的不断演绎中,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曹雪芹家族和《红楼梦》的认知与想象。

讲座现场

运河流域的许多城市尤其是与曹家关系密切的两京(北京、南京)普遍流传着曹雪芹家族的传说。这些传说大都讲述曹雪芹救助百姓、扶弱济困的故事,又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一些言行举止与曹雪芹的生平经历进行“捏合”,呈现出某种结构上的相似性,也使得民间传说“层累”造成的曹雪芹形象日渐丰满。曹雪芹的传说围绕曹家与《红楼梦》的创作建构新的“历史记忆”,强调“地方性知识”,给民众带来认同感与归属感。

石中琪老师旁征博引,从历史和地理两方面揭示“运河”的空间内涵。前三回建构起围绕苏州、扬州、京都(北京)等运河城市的小说空间。《红楼梦》的终结在常州毗陵驿。曹家任江南织造三代四人近六十年之久,运河往来与曹家兴衰有密切的关系。他认为南京是“红楼原型地”;北京是“红楼原创地”;常州是“红楼圆结地”;围绕“红楼原型地”南京的《红楼梦》传说,是极其丰富的。

讲座现场

他还特别讲述了发生在南京江宁陆郎乡花塘曹上村的曹家先祖曹光志的传说、发生在秦淮河长乐古渡的“曹雪芹和杜芷芳”传说,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兴趣,给南京听众带来认同感与归属感。

石中琪老师指出,《红楼梦》中充盈着曹雪芹真实生活感受与艺术构思的运河叙事,其创作也可以视作是曹雪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达到生命自我疗愈与和解的一种有效途径。

石中琪老师深入剖析了当代曹雪芹传说的历史形成,从“红楼故事”与“红楼叙事”的崭新视角带领大家再次走进《红楼梦》,并以张家湾镇构建以《红楼梦》为原型的古镇文化景观为例,列举张家湾博物馆的“红学文化”展示、“红学文化市集”、红楼文创产品等内容,充分肯定大运河畔的民间传说在当下的研究价值。

听众提问

最后,围绕着年轻人阅读接受《红楼梦》的方式、民间传说真假与旅游开发等问题,石中琪老师与听众进行互动,回答了相关问题,现场气氛活泼热烈,近三个小时的讲座,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参加活动人员合影

据悉,“都说《红楼梦》大讲堂”第二季系列学术讲座今后还将开启打卡盖趣味印章、吃粽子等新方式,更为精彩有趣,值得期待(乔孝冬)。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