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感情与家庭的温馨故事,这个故事可能会让你对“亲情”和“人生选择”有全新的认识。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我们怎么也爱不起来?为什么初见面的两个人吃一顿饭就分手了?为什么明明已经戒掉某样食物很久了,为什么还是垂涎三尺?为什么明明知道这件食物对身体不好,还是忍不住大快朵颐?
你知道吗?你对食物的执念正在影响你的人生。这是饮食心理专家爱丽丝•穆塞尔斯给读者的忠告,在《食物与执念:藏在饮食中的心理学》中,爱丽丝•穆塞尔斯将会带领我们厘清我们与食物的关系,帮助我们与食物建立更和谐的关系。
三毛有一句很经典的话:\“爱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都绕不开吃饭这件事。而从吃饭的细节中,就能够看清很多问题,从吃饭时对方让你感受到的舒适程度,就能看懂一个人到底对你是真情还是假意。
尤其是放在男女初见面时,一茶一饭,推杯换盏间的谈吐,可以窥见两人是否投缘。国庆期间,我回家才知道,侄女和同事家的儿子分手了,这以后见面多尴尬啊,我一直觉得俩年轻人挺合适的,都是研究生毕业,都在行政单位上班,我苦心撮合,以为很快可以吃到喜糖,结果是当头棒喝——分手了。
我问侄女,不是电话里聊得好好的么,咋就分手了呢?侄女说,吃了一顿饭,就不再联系了。一顿饭能吃出分手?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侄女说:\“从对方吃饭时的状态,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和自己合拍。我从来没见过吃相这么别扭的人,这一顿饭,我吃得真难受!”
整个席间,都是男孩在埋头苦吃,她没动筷,男孩也不问她是否口味合适,侄女主动找话题,男孩还是自顾自地吃着,都没有嘴巴来接话。\“看一个人吃饭的样子,就基本可以看到他生活中的样子。好歹是第一次吃饭,哪有这样不懂得尊重人的,真不敢想以后经常一起吃饭该有多难受?”
侄女叫苦不迭。是啊,看一个人吃饭的品质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吃饭的时候是举止大方,还是狼吞虎咽,是认真对待美食还是敷衍了事,一目了然。我不知道这个男孩为什么第一次和侄女见面这样贪吃,也许他也有一段无法与外人言说的美食故事,也许他对爱吃的食物就是有执念,美食当前,毫无拒绝的能力。
不管是哪一种,暴饮暴食对身体健康都不利,男孩可以尝试改写他与食物的关系,大胆地拒绝那些身体根本不需要的食物,不是见到美食就一定要狼吞虎咽的,也不是美食当前,就忽视了人际交往。
我终于理解了侄女的抉择,毕竟,谈恋爱结婚是人生大事。她因为无法忍受相亲对象自顾自地点餐,狼吞虎咽大快朵颐的样子,决定不再联系。孟非曾在节目中说过:\“两个适合一起生活的人,一定是能聊得到一块去,吃得到一块去,睡得到一块去。”
刚开始见面,吃饭是最佳检验途径。一顿饭的功夫,有人聊得热乎乎,相见恨晚;也有人味同嚼蜡,后悔见面。究其原因,无外乎吃饭的人言行举止,谈吐风貌,有没有给你留下好的印象,点菜攀谈有没有考虑你的感受,有没有和你聊到一起去,能聊得到一块的,多半能吃到一起去,还嫌聊得不尽兴,继续夹菜的大有人在。
正所谓:\“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厚重的人生、生活的好奇、两个人的真情实意,全都轻描淡写地藏在一茶一盏,一饭一蔬的细节里。
正视食物执念的过程也是自我疗愈的过程,在《食物与执念》这本书里,作者通过一步步的询问,通过大量的问题,梳理读者对食物的记忆,理解对食物执念的来源与原因,看到自我的成长经历,重要关系,自我概念,核心信念和习惯模式,开启一场自我发现自我疗愈的旅程,进一步改变自己,从食物的执念中跳出来。
愿男孩能在食物中找到善待自己的方式,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也愿亲爱的侄女,能够找一个能吃到一起,能够在吃饭中顾及你的感受且照顾你的人,牵手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