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啊,摇篮》——谢晋告诉编剧:我要表现的是人的感情

饮水机守护者 2022-06-27 21:00:58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电影《啊,摇篮》,摄制于1979年,由谢晋执导,祝希娟、张勇手、马晓晴、张瑜、方超等主演。影片获得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属于学校包场的爱国主义教育电影。

电影放映了接近四分钟才打出字幕。它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一支由延安撤退的保育院队伍,冲破艰险,安全撤出包围圈的故事。

未出字幕之前,电影就从侧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担架上的母亲推开五岁的儿子亮亮,升华了革命的残酷和母性美。谢晋导演的功力不得不佩服——残酷战争下的温暖,也有希望和爱!军民间的鱼水情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群非专业的保育人员在抗战时期,在一无所有中创立的幼儿园,它庇护了战争中成长的孩子。堪称红色的延安保育院。电影全方位地讲述了这个中央幼儿园的历史,也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这是一个父母有级别才能进入的幼儿园,但一样有牺牲,一样很艰难,骑着大白马送来的孩子,转瞬就变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儿——在战火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特殊的生活方式与防御能力,让人无法忽略他们曾经面临的恶劣环境。

影片人物众多,一共有7个大人7个孩子,还有一个马晓晴演的湘竹,只能算半个大人半个孩子。小演员中,最大的6岁,最小的是方超,当时只有2岁。应该感谢一众小朋友的高超演技。

谢晋的电影总是有自己的风格,虽然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电影阐述了人性之美,——关怀妇孺、珍视生命,是谢晋一贯有之的精神,主体就聚焦在了这群孩子身上。

当时,WG刚刚结束,剧本的两位作者还未能从传统创作思维束缚中解放出来,曾打算把这部片子搞成惊险样式,上有飞机,下有炸弹,前有洪水,后有追兵……谢晋告诉两位作者,我不拍战争片,我要表现的是人的感情,我要让中国电影有点“人”的味道!

马背上的摇篮——从保育院这个特殊的侧面放进战争的大时代。不仅有儿童的天真,还有战争的残酷,还有女主角李楠心态的转变。孩子是永恒美好的,大人才是要成长的。电影开头虽写着献给“国际儿童年”,对妇女的真诚关怀却一分不少。

孩子在这个片子里是最高价值的象征,虽然小孩子的哭声实在听得我脑瓜子疼,不过看到孩子们聚在一起吃枣馍,那情景确实充满温情。

电影的镜头语言抓住了思绪起伏,李楠站在窑洞窗口看孩子们吃枣馍,视角焦点的景别递进、叠化幻觉,很好地表现了人物从冷漠转为好感。

孩子们合唱《南泥湾》那场戏,除了孩子们稚嫩的歌声外,没有任何配乐,但想到如果自己是刚下了战场的伤员,拖着一身的伤痛,这时听到孩子们奶声奶气地唱歌慰劳我,真的心都要融化了。

电影有一个很不错的细节——亮亮手中的那个红玻璃。肖旅长在烽火台给孩子们发子弹壳时,亮亮偏爱玩红玻璃,引得肖旅长也拿来看——红玻璃是李楠、肖旅长两人关系发展的重要媒介。

罗桂田、丁大勇这两个角色的塑造,是有意在反驳对保育员职业的刻板印象——不是只有男人能上前线,也不是只有女人能带孩子;上前线的女中豪杰固然可敬,带孩子的男人也闪闪发光。抛开zz至上的背景来说,故事里呈现的性别平等、职业平等的状态,还挺理想的。

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谢晋就是谢晋,他有那种叫“电影感”的东西,一直牢牢地抓着你,从头看到尾,一秒也没快进。

“八月十五月儿圆啊,爷爷为我打月饼啊!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心哪!”每次听到这首旋律优美动情的《爷爷为我打月饼》,我的鼻子就会酸起来。这么说吧,电影插曲罗天婵的《睡吧孩子》,李谷一的《马背上的摇篮》,胡松华的《翻山越岭上路程》。三位大歌唱家的作品加起来,都远远不如这首童声合唱打月饼。

现在的孩子应该是无法理解那种吃块土月饼的奢侈,那种对爱和安定的期待了。在罗桂田弥留之际,他眼前居然出现了幻觉,七个打月饼的孩子长大了——他想到的是这帮小娃娃会成年,还会穿着军装,这一幕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罗大叔躺在厨房的草堆上,心满意足地看着孩子们,渐渐闭上了眼睛。孩子们只顾着玩面团,玩够了才发现——“爷爷睡着了”。

孩子奶声奶气地说“爷爷累了”,接着他们又发现“爷爷哭了”,方超还轻轻帮他拭去眼角的泪。这是最纯真的脸庞,最干净的嗓音,不需要矫揉造作,孩子就能打动太多太多的人。

大家不忍吵醒爷爷,自觉保持安静。默默退出去关上了门。在这个脏乱的厨杂角落里,逝者获得了天使的祝福,和天堂一般的静谧。谢晋善用配乐来煽动情绪,这一场却很安静,没有一点多余的声音,死别之情分外令人动容。

李楠在影片里的思想变化是作为重点描述的——她在《红色娘子军》中扮演的女性还是奋勇杀敌,而如今女性的本体意识正在觉醒——影片中依然有着女性的传统认知,但是却在逐渐转变到母性的认知——从女英雄到孩子母亲,身份的转变与认同显然离不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推进。女性开始从前线退居到后方,真正做回到一个女人。

结尾是令人欣慰和温暖的——肖旅长知道自己的独子早丧,他将悲痛压抑下来,将父亲的深情投入到烈士遗孤亮亮身上,选择和不能生育的李楠在一起,这难道还不具有先进性吗!我为什么突然想起重温这部影片呢?就因为谢晋告诉编剧:我不拍战争片,我要表现的是人的感情,我要让中国电影有点“人”的味道!这就对了!片子虽然是1979年拍的,在手法上有很多过时之处,比如很多表演的脸谱化,夸张的特写和充满戏剧性的大推拉,人物台词做回声等等,但我就是喜欢这些,我总是喜欢不了那些洋气的东西!今天中国的导演想去歌颂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已经越来越变得遥不可及了!

0 阅读:29

饮水机守护者

简介:每天关注篮球,10年老球迷,守护饮水机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