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教授来了:有人毕业就失业,他们毕业成博导

一个外行人 2017-08-24 09:31:48

暑假即将结束,又有一批年轻人将要完成角色转换,由学生变成教师。其中,一些1990年左右出生的年轻学者,刚毕业就担任名校教授、副教授,甚至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在一些人看来,他们直接走向了人生巅峰。

在今年完成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的一批青年才俊,有1989年11月出生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特聘副研究员邓忠奇,1989年2月出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宫勇吉,1990年9月出生的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顾实等人。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比如宫勇吉,更直接担任博士生导师。

28岁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宫勇吉。

事实上,年轻学者从学生转作教师,直接跨过讲师、副教授等级别,直接担任教授的,许多都是通过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自香港或国外名校引进的人才。据公开资料显示,1989年出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刘知琪,1990年出生的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杨树,和1990年出生的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教授、博导刘明侦,都是第十二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27岁的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顾实。

而1989年出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宫勇吉,1990年出生的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顾实,都是第十三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27岁的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教授、美女博导刘明侦。

27岁的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杨树。

知多D

所谓“青年千人计划”,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根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组织实施的“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青年千人计划”。

申请“青年千人计划”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属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申报时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引进后全职回国工作;为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对博士在读期间已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应届毕业生,或其他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破格引进”等。

南都记者获悉,“青年千人计划”支持措施包括:中央财政给予引进人才每人人民币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中央财政按照批准的引进人才名单和经费补助标准,给予引进人才科研补助经费,一次核定,按进度拨款;引进人才的其他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参照“千人计划”现有政策执行。

28岁博导宫勇吉

和学生年龄差不多没有代沟是优势

昨日,南都记者专访了今年暑期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教授、博导的宫勇吉。他1989年2月出生在山东莱阳农村,2007年从莱阳一中毕业后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完博士后,通过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系工作。他研究的方向包括新型二位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表征、二维异质结构的设计及合成、传统催化及电催化、新能源材料锂电池。

宫勇吉告诉南都记者,他已成家,妻子也是大学老师。

南都:为何选择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

宫勇吉:去年夏天打算申请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就和北京几个高校接触,包括北大、清华、北航,其中北航提供的实验条件最好。基于各方面考虑,我就选择了北航。我从美国提前回来办了入职手续,5月底正式入职。

南都:北航具体提供了什么科研条件和待遇?

宫勇吉:首先是可以直接做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另外,在“青年千人计划”的经费配套上,国家给多少经费,学校就给一比一配套,一共拿到了3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而且,实验室面积有保障,个人待遇也稍微好一点。住房方面,学校有统一面向教职工的住房让我们购买。

南都:今年暑期三个月你是怎么安排的?

宫勇吉:主要是在学校建实验室,搭建实验平台。300万元的科研经费都投进去了,九月初差不多就可以使用了。

南都:是不是开学后你就要开始带研究生了?

宫勇吉:9月份入学就有学生过来。第一年有两个学生,都是硕士研究生。正好错过了博士招生时间,只能明年再招博士了。

南都:新学期在教学上将有何安排?

宫勇吉:这是第一年(带学生),要先培训,拿到教师资格证后再上课。

南都:角色上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心态上有什么变化?

宫勇吉:就是觉得,有很多东西要好好准备一下,毕竟要开始带学生了,教学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自己要准备好。

南都:对自己的学生有什么期待?

宫勇吉:还蛮期待的。之前是学生,现在是老师,希望能把学生培养成才。

南都:你是1989年出生的,和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年龄上差距不大,差不多是同龄人,有没有考虑过如何与他们相处?

宫勇吉:到时候根据具体情况看吧。反正年龄差不多,没有代沟,交流起来更方便一点,这也是优势。不过,年龄差不多,看起来不像是老师的样子,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具体怎么把握,还需要实践来告诉我。

南都:接下来科研规划有什么打算?

宫勇吉:就是把自己手里面的事情做好,没有想太多。在新的领域踏踏实实做吧,尽量出一些好的成果。

南都:你的家人也在高校工作吗?

宫勇吉:我有一个姐姐,在老家做医生。我已经结婚啦,老婆是北京人,在中国人民大学做老师,她是去年夏天回来的,从讲师做起。

“网红”博士邓忠奇没有痴劲很难混学术圈

邓忠奇是2017届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入职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最近,他因《28岁人大博士生就任川大副教授》一文走红网络。

南都记者前日专访邓忠奇时他说,最近在帮Springer(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社)出版社校稿,稀里糊涂地成了“网红”。他特别告诉南都记者,他的生日是1989年11月7日,严格讲“不算90后”;另外,他的聘书上并非写着副教授,官方职称是副研究员(副高7级),“虽然我也没有完全弄明白这跟副教授的区别,但毕竟名字不一样。”

毕业后入职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的邓忠奇。

邓忠奇说,攻读硕士期间,老师建议他攻读博士,他本人则想去工作。在短暂体验了一把工作后,他发现还是喜欢学术,于是选择了继续深造。

提起为什么就业选择四川大学,邓忠奇称喜欢川大经济学院的学术氛围。在他看来,这个选择也是缘分,“我其实就参加过一次工作面试,就是这儿了。”

在邓忠奇发表的论文中,刊于《经济研究》上的《服务业生产率真的低吗?》一文获评很高。该文在中国知网上被下载总数超过了2500次。据悉,这篇文章还受到了四川大学面试官的赞赏。

邓忠奇说,短暂体验了一把后,他发现还是喜欢学术。

说起学术履历,邓忠奇比较谦虚,“我还没有过硬的研究成果,更没有代表作。目前有两点勉强可算是贡献:一是定义了一个新概念,二是提出了一个新公式。但这两篇文章都尚未见刊。“新概念”的那一篇已投到《Economics Letters》(国际著名经济学期刊)上了,处于审稿期。而“新公式”的那篇英文论文,就是他在面试川大时的试讲论文。

邓忠奇认为,没有痴劲是很难混学术圈的。“我基本没有假期,风雨无阻,除非回老家看父母,一般都在看论文”,他说除去午休的一小时,他通常从早上九点看论文看到晚上十点。偶尔也会放松一下自己,看看电视。

他告诉南都记者,“闲的时候也看电视,几乎什么类型都看。但有的电视跟我写论文一样,花两个月写个模型出来后发现有硬伤,也就弃了。”

谈起自己的突然“走红”,邓忠奇说,“我平常生活挺低调的,可能人际关系还不错,一个劲地被老师和朋友推介。”不过看到很多网友对学术有兴趣,邓忠奇也感到欣慰。他觉得如果可以借此机会唤起别人的学术兴趣,也无所谓。

目前,邓忠奇已在四川大学入职一个多月,他说接下来自己只想安心做学术,希望能发表好文章,不负大家的期许。对于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后辈们,邓忠奇的建议是“多学多看多做,然后不断克服难题,超越自己”。

因为刚到四川大学,很多学生和老师还不知道邓忠奇。提起新来的同事邓忠奇,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熊晖对南都记者称,只是从新闻里了解到邓老师的科研概况,所以目前暂时无法对其学术水平进行评价。

“四川大学唯才是举,不受年龄等条条框框的限制,我是赞成的”,熊晖说,在国际上学术领先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很高兴看到我国在科研管理方面逐渐与国际主流做法接轨。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特聘副研究员陈学政对南都记者称,四川大学在破格晋升或聘用方面,实施的政策和评审程序十分严格,“以邓忠奇老师目前所取得的学术成果,我认为他完全有资格被特聘为副教授,我相信很多同事和我有同样的看法。”

0 阅读:2

一个外行人

简介:作为一个外行人,以独特的视角观点去分析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