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舞弊案,张廷玉不上折,是为了保亲弟?不,他是在等人救自己

卿心君悦 2024-05-23 21:09:47

文丨卿心君悦

科考舞弊案发生后,八爷党联合麾下势力力保张廷璐,以至于一心要杀主犯立威的雍正,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此紧要关头,能够决定事态走向的张廷玉,却破天荒的保持了沉默。

为何向来深通圣意的张廷玉,这一次没有第一时间站队雍正?

又为何孙嘉诚出现后,原本沉默的张廷玉却突然改变了主意?

难道真相真如张廷玉对孙嘉诚所说的那样,他不上奏折表态,是因为心乱如麻,下笔不能成文?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隐藏在张廷玉暧昧态度背后的真实隐情。

老八的算计

科场舞弊案被李卫与李绂引爆后,向来不放过任何能给雍正添堵的机会的老八,第一时间去见了被关押候审的张廷璐。

见来者是贤名在外的老八,张廷璐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样,痛哭流涕的喊道:

“八爷,您救救我呀,八爷,我是夹带了七名考生,但是考题泄露之事,真的不是我干的。至于谁干的,我不能说,我真不能说,您也不要问了。我认罪,我认罪就是了。”

从张廷璐的话里,老八意识到张廷璐知道考题泄露的主使,本就是为了打探情况而来的老八,又岂会错过这个惊天秘密。

于是老八再现了当年诱审肖国兴的绝技,借张廷玉的仕途前程相“威胁”,诱导张廷璐说出主使:

“我是来救你的,你不说我也没办法。可是你有所不知啊,令兄张中堂大人明天只有向皇上辞职了,他一生清名,都葬送在你的手里了。”

在张廷璐表示此事与张廷玉无关,希望老八替哥哥张廷玉辩白时,老八继续诱导道:

“你不说,我如何替他辩白。如今朝野议论纷纷,都说令兄是皇上最近的人,考题泄露必然和他有关。”

老八的意思很明确,如今你哥张廷玉是最大嫌疑人,你要是想救你哥,唯一的办法就是说出真正的幕后主使,否则这个锅,你哥背定了。

头脑简单的张廷璐,听说此事已经牵连了亲哥张廷玉,犹豫片刻之后便道出了真相:

“是弘时,王爷。”

而得知真相的老八当即表示:

“我会尽全力在皇上面前保你,所以你要挺住,至死也不能说,明白吗?”

老八为何要力保张廷璐?

其一、算计雍正。

如果雍正不杀张廷璐,不仅会得罪整个清流,还会伤了那些正经参加科考的读书人的心。也就是说,老八保张廷璐,是为了陷雍正于“不明是非”“不公不正”的骂名之中。

其二、拿捏弘时。

老八力保张廷璐,也是为了暂时稳住张廷璐,避免其为了保命而供出弘时。一旦张廷璐供出弘时,那么老八就失去了一张拿捏控制弘时的绝佳底牌。

而弘时是老八用来坑雍正的主要工具人之一,就像后续他对老十四说的那样:

“科场舞弊案的主谋是弘时,这件事只有我知道,有了这个把柄,我们就可以制约弘时,然后把他往太子的位子上推。在老四的手里咱么不能获胜,到了弘时,咱们一定能把他扳回来。”

其三、挑拨雍正与张廷玉的关系。

最不愿意看到张廷璐死的人,莫过于张廷玉了。

在老八看来,他力保张廷璐不仅可以卖张廷玉一个人情,还可以挑拨张廷玉与雍正的关系。

如果雍正执意要杀张廷璐,那么很可能会伤了一直勤勤恳恳辅佐雍正的张廷玉;如果雍正碍于众意没杀张廷璐,那么也会因为张廷玉没站在他这边,而对张廷玉心生芥蒂。

总之,力保张廷璐,无论成与不成,对老八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有了这个盘算,老八的表演随即正式开始。

在第二天的内部小会上,老八先是上演了一出“君臣一心”的戏码,站出主动承担责任,请求雍正给予自己处分,以保全雍正的圣名。

这番情真意切的表演,让雍正既欣慰又感动。

老八这么做可不是真的为了雍正的圣名着想,而是为了让雍正放松警惕,同意由他全权负责科考舞弊案,进而名正言顺的左右案件的发展。

随后,如愿拿到审理科场舞弊案差事的老八,转身就授意八爷党的人上疏力保张廷璐与诺敏: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做一件事情,联络各部衙门的官员和各省督抚,联名上折子保张廷玉,保诺敏,这两个人一个也不能杀。”

交代完这件事,老八又去找了自雍正继位之后就深居简出的老十四,试图将老十四拉入阵营,以增加这一局的胜率。

不过老十四可不是个无脑的主,见此事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是在帮老八做嫁衣,便婉言拒绝了老八的邀请。

虽然老十四拒绝出山,但这并没有影响老八的计划顺利推进。

夜访

在老八的背后操作下,雍正一共收到了四百二七份奏折,其中有三百八十一份是力保张廷璐与诺敏的,只有四十六份主张严惩两人。

这种一边倒的局面,让本想严惩张廷璐、诺敏二人的雍正陷入了两难。

雍正的两难倒不是没有力排众议的魄力,而是他不得不考虑态度不明的张廷玉。

正常来说,如果上疏支持严惩的占比大,那么即便张廷玉不表态,雍正也可以顺势处置了张廷璐,毕竟这是人心所向的结果,不是他个人独断专行的决定,他是“迫于无奈”与大局,才对张廷璐下杀手。

这样一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此事可能伤及到的与张廷玉的君臣情分。

可如今不同了,绝大多数人都在力保张廷璐。

在这种情况下,张廷玉的态度就很重要了。

如果张廷玉同样力保弟弟张廷璐,或是始终不表态,那么雍正若是执意杀了张廷璐,势必会伤了张廷玉的心,进而影响张廷玉对他的拥护。这是继位不久的雍正,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毕竟,一旦失去了张廷玉这个助力,雍正无异于自断臂膀。

而如果张廷玉上疏支持严惩,那么雍正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力排众议,处置了张廷璐,且不会失去张廷玉这个肱股之臣。

从某种角度来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张廷玉的态度成了左右事件发展与走向的关键。

这也是为何雍正一直追问李德全,有没有张廷玉的奏折的原因。

这一边,雍正彻夜不眠、坐立不安的等着张廷玉的奏折;另一边,一个不速之客出现在了张廷玉的府邸,这个人就是孙嘉诚。

在八爷党私下联络官员们集体上疏力保张廷璐与诺敏的时候,以孙嘉诚为核心人物之一的清流派也没闲着,那四十六份主张严惩张诺二人的奏折,便出自清流之手。

在清流的小会上,孙嘉诚慷慨激昂的表示一定要据理力争,如果雍正不严惩张廷璐,他们就辞官。

随后,为了多一分胜算,孙嘉诚将目光锁定到了张廷玉的身上:

“我还有个想法,张中堂历来是非分明,老成谋国,他是为了避嫌所以深居不出。在这个关头咱们得争取他,只要他能大义灭亲,咱们就多了一成胜算。”

这个想法得到了清流文官们的支持,这才有了孙嘉诚夜访张廷玉的剧情。

一见张廷玉,带着任务前来的孙嘉诚,开门见山的挑明了来意:

“晚生受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同僚们的委托,来扶保我大清国的柱石来了。”

孙嘉诚深夜造访所为何事,张廷玉心知肚明,毕竟此时朝野上下的注意力,都在如何处置张廷璐与诺敏一事上。

可听孙嘉诚说是来“扶保”自己的,张廷玉不免有些疑惑。于是他略带不解的“哦”的一声,等待孙嘉诚的后话。

向来不屑弯弯绕,只愿打直球的孙嘉诚直言道:

“恕晚生斗胆直言,中堂,在令弟的事情上,您不应该沉默呐。”

对于孙嘉诚的直言不讳,张廷玉没有丝毫不悦,有的只是深深的无奈:

“不沉默,我又能怎么样呢?”

孙嘉诚激动的说道:

“沉默就是暧昧,暧昧就是偏袒,中堂,许多人都在看着您呐。”

注意!孙嘉诚的这段话,其实有一定的试探与“逼迫”意味——

将沉默与偏袒画等号,无异于是在逼张廷玉表态。一旦张廷玉继续保持沉默,那么就等于默认了是想偏袒弟弟张廷璐。

而孙嘉诚此次前来,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还代表了国子监、翰林院等一众清流文官的态度,所以张廷玉不得不重视,也不得不给出回应。

这才有了张廷玉的这句解释:

“我也想了很久,我也想上个折子,也想大义灭亲。无奈心乱如麻,下笔不能成文呐。”

我沉默,不是因为我想偏袒张廷璐,我也认为应该严惩,维护朝廷纲纪,可是事关至亲生死,我想写奏折,却不知从何写起,我的心情,你以及你们应该能理解吧……

见此,孙嘉诚顺势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奏折,说道:

“晚生已经替中堂写好了。”

就这样,在孙嘉诚的横插一脚下,雍正终于等到了张廷玉的奏折,而雍正面临的两难也就此迎刃而解。

隐情

在张廷玉与老十三的进言下,雍正以“罪己”为基础,严惩了张廷璐与诺敏,并要求所有在京官员到现场观看行刑。

一场由“山西做假案”和“科场舞弊案”引发的风波,就此划上了句号。

这时,我们再回头思考一下,整个件事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张廷玉真的不知道雍正在等他表态吗?又真的不知道八爷党力保张廷璐的真实目的吗?

不可能不知道!

如果换做旁人,或许未必能猜到,可对于深通圣意,屹立两朝不倒的“职场之神”张廷玉来说,这就是手拿把掐的事。

那么问题又来了:

既然明知雍正在等他表态,也清楚沉默很可能会让雍正不悦,甚至起猜忌,张廷玉为何没有第一时间站队雍正?

除了不忍心亲手将弟弟送上断头台之外,还可能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太早上奏折反倒容易惹火上身。

老八诱导张廷璐时曾说过一句话,朝野上下都认为张廷玉与考题泄露有关,理由是张廷玉是雍正身边人,且又是张廷璐的亲哥哥。

这句话虽然有夸张的意味,但也不算是凭空捏造的,毕竟这种猜测有理有据。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张廷玉第一时间上奏折表态,要求严惩张廷璐,反倒容易让人怀疑,这是心虚的表现,所以才会着急的杀人灭口。

其二,时机不对容易被扣上“卖弟求荣”的帽子。

从各省督抚,到六部衙门的堂官,绝大部分的人都在上书力保张廷璐。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张廷玉太早的出来站队雍正,就等于得罪了所有力保张廷璐的人。

对方卖人情,他可以不接受,但是赤裸裸的打对方的脸,这不符合和光同尘的官场规则。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大义灭亲与心狠手辣之间,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

也就是说,作为张廷璐的亲哥哥,如果张廷玉太快的表态,主张严惩,不仅会得罪那些力保张廷璐的人,还可能因此背上无情无义,卖弟求荣的骂名。

这也是张廷玉没有第一时间站队雍正的原因。

而张廷玉之所以在孙嘉诚夜访后上书表态,是因为孙嘉诚的出现,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

说白了,孙嘉诚的出现等于给张廷玉送上了一个台阶,让张廷玉的表态蒙上了一层“被逼无奈”的色彩。这样一来,不仅弱化了他表态中“卖弟求荣”的成分,使其解读更趋于“大义灭亲”,还不至于将那些保张廷璐的人得罪死。

而这也是为何张廷玉闭门谢客,不见任何人,却见了孙嘉诚的原因。因为他就是在等人来“逼”他大义灭亲。

其三、张廷玉猜到了科场舞弊案的幕后主使。

注意剧中一个细节,张廷玉曾撞见弘时与张廷璐在一起。

对于两人凑到一起是为了练字的说辞,张廷玉当时就心存疑虑。如今事发,再结合之前这种不寻常的情况,以张廷玉的段位,很可能猜到了考题泄露与弘时有关。

而这便是张廷玉犹豫着没上奏折的另一个关键隐情。

不捅破真相,弟弟必死无疑;捅破真相,弟弟可能还有生还的余地,这一点,参考当年康熙处置“刑部冤狱”一事就可以。

当时康熙为了稳定朝局,草草了结了刑部冤案,仅将司马尚、黄体仁革职查办。而到了现在,事情涉及弘时,雍正为了朝局,为了儿子,同样极有可能将事情大事化小。

也就是说,张廷玉没有第一时间站队雍正,是在犹豫是否捅破真相,以及说服自己为了大局放弃张廷璐。

而这也是张廷玉去观看行刑时,双手紧握,痛苦万分的真正原因。

在他看来,他本有机会救弟弟一命,即便希望渺茫,但是他还是放弃了……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科考舞弊案算是张廷玉遭遇的最大一次职场危机,一着不慎,或是没有把握好分寸与时机,要么清名尽毁,要么失宠于雍正。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

3 阅读:2191
评论列表
  • 2024-05-31 19:02

    折子可以替人写的啊?[笑着哭]

    我不快乐了 回复:
    🤔孙嘉诚写好了,张廷玉誊抄一份再递上去啊

卿心君悦

简介:情感观察者,书评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