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官是唐代最辛苦的官职,为何都抢着干?工作内容都有哪些?

孙桓谈国际 2023-06-10 06:35:03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 关注 ”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日出而作,日落不息,这样的工作节奏,似乎比体力劳动者更加忙碌。

日常维持这样工作节奏的人,就是唐朝时期的郎官。

他们每天早晨需要参加早朝,而后每个人都需要完成自己手头上的工作。

每天晚上,郎官还需要按照轮次值班,应对突发或特殊情况。

日落不息,正是郎官工作的常态。

虽然有些辛苦,但这一官职,却是不少唐朝新秀官员的心头好。

他们在进入三省六部工作之时,会优先选择郎官这一位置。

有的人甚至会把这段经历,当成自己镀金的工具。而唐代的郎官兼任与迁转情况,也有很大的特色,有着许多的讲究。

在这样政治安稳的时代,郎官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干这份工作的人都是哪类人?一起来了解一下唐朝郎官。

郎官执行,兼任职位

在唐朝的三省六部政治制度中,郎官主要负责实际工作的执行环节。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就像是公务机构中基层部门里的一线工作人员,实际接触各项工作流程,与不同部门和不同群体对接。

他们的职能并不涉及决策问题,所以在没有重大执行工作时,他们相对较为闲暇,时间安排十分充裕。

朝廷每个月会按照固定标准给他们发放俸禄,因此自然不会允许他们当个闲人,更不会任由他们“摸鱼”。

在政治事务相对较少时,郎官便会做起兼职的工作。

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兼任两项工作,这两项工作对于国家发展和皇帝的统治都十分重要。

第一项就是史书编撰,这涉及到过往的历史留存以及当代史料记录等重点工作。

古人非常注重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尤其是统治阶层,他们十分擅长从过往的历史经验中寻找教训,规避风险。

每一任统治者在位时,都会命令手下负责编撰史书,以更加清晰的方式来编辑过往的历史脉络,重新整理各类史书典籍。

如果为了这一项工作单独聘请官员,那对于朝廷来说,财政负担将会加重。为了节约成本,朝廷便把这项工作的任务交给了郎官。

在接到某一项具体的兼职任务时,他们需要暂时离开自己的工作部门,统一来到史书编撰的场所,在一个相对安静和封闭的环境中工作。

他们的周围围绕着史书,每天都与书籍打交道。在梳理脉络时,自己也能从中学到许多知识。

所以这一项工作,对于那些对自我要求较高的郎官来说,是一个锻炼自己的绝佳机会。在工作的同时,不放弃进步和成长,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说郎官日常的工作属于输出型工作,那么编撰史书这一项兼职,就属于典型的输入型工作。

除了需要梳理过往的历史脉络之外,他们还需要忠实记录当下发生的种种事件。他们写下的一字一句,都有可能成为将来人探讨历史的依据。

毕竟每一个朝代对于下一个朝代来说,都属于历史。

每一位封建统治君王,都希望能够在史书中留下较好的形象。

他们除了会释放威压,强迫史官按照自己的要求编撰史书外,还会刻意拉近与史官之间的距离,通过较为亲近的方式,在史官心中留下好印象。

因此在兼任时,郎官虽然地位不高,得到的尊重和体面却并不少。

除了兼任编撰史书的史官之外,他们还有时候还需要兼任为皇帝起草诏书的官员。

朝廷当中各大官职的任免,官员的升迁和贬谪,各项具体事务的决策和处理方式,种种工作都有可能出现在诏书之上。

而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的郎官,则会第一时间接触这些详细资料。

开元时期的著名宰相张九龄,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大多数中国学子的心目中,张九龄都是一位相当成功的文学家。他亲笔写下的种种诗句,如今依然广为流传。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官至宰相。

其实张九龄本人,就是郎官出身。对于他来说,郎官的经历,更像是他为自己的仕途镀金。

《曲江集》当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敕:中大夫、守尚书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仍副知院事、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张九龄,宜知制诰。”

由此可见,张九龄所担任的知制诰,在官员中间的地位并不低。

他需要随时陪伴在皇帝的身边,即使记录皇帝突如其来的某些想法,并且为皇帝建言献策,积极提供各种意见和建议,帮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在一些特殊时刻,他需要随时准备笔墨,为皇帝起草各种重要的诏书。

紧急时刻,他也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人。他亲笔写下的诏书,就代表着皇帝本人的意见。

知制诰手中的笔,是皇帝的喉舌。他们能够直接代表皇帝,所以其他官员对他们不敢不尊敬。

担任知制诰时,张九龄还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但是其他官员在他面前,却是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逾矩。就连当时的朝廷大官,对他也得礼让三分。

说这是狐假虎威也好,说人们投鼠忌器,总而言之,官僚体系当中的各位成员都心知肚明,现在的知制诰,未来一定会位极人臣,会成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左右手。

看在皇权的面子上,没有人可以肆意妄为。

整个唐朝,官僚体系中也形成了这样一项不成文的规定。现在的郎官,或者说现在的知制诰,几乎等同于整个官场的后起之秀,其发展不容小觑。

除了处理编撰史书和知制诰这两项兼任的工作之外,郎官也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轮到他们完成本职工作时,每个人必须要谨小慎微,投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有时候早晨出门工作,晚上不一定能回去。他们需要在工作单位值班,一值就是一个通宵。等到值班任务完成,第二天的早朝又开始了。

这就是郎官的基本工作和兼任情况,他们虽然忙碌,但日子过得很充实,并且仕途上充满希望。

郎官迁转,三种形式

郎官是一个年轻人仕途的起点,绝对不是终点。这条路是他成长的必经之路,在成长之后,它的官职也会发生变化。

这就涉及到郎官的迁转问题,在唐朝时期,郎官的迁转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自下而上迁转,也就是俗称的升官。

郎官在三省六部中属于基层官员,负责政策执行环节,需要受到三省六部长官的直接管辖。

他们的顶头上司,某些时候会在工作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压力和限制,这使得他们对当前的工作不满,拼尽全力想要升迁。

自下而上,就意味着郎官可以拥有更多的权利和空间,甚至拥有一定程度上的决策权。

《旧唐书》中就有过记载,一位郎官,因为起草诏书而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在官位调整中,他的官职非常幸运地从郎官调整为了侍郎。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礼部侍郎”“户部侍郎”这样的称呼。六部当中的一把手是尚书,侍郎更像是他们身边的副手。

侍郎既需要负责协助尚书做出某些具体事务的决策,又需要参与到郎官的执行环节当中,负责所有执行过程的统筹行动。

这是一个兼具了决策和执行权利的官职,也成为了郎官升迁主要的对象。

当然唐朝不乏有能人,他们格外优秀,在升迁的时候可以连跳两级。有人直接从郎官升迁为六部尚书,直接掌管一个部门,这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阶层跨越。

升迁是郎官最主要的迁转形式,除此之外,郎官还会平迁。

所谓平迁,指的就是平行迁转,从一个部门的郎官变为另一个部门的郎官。不过需要去别的是,两个部门的郎官,名义上等级相同,实际上实权则有所不同。

比如户部的郎官,和礼部的郎官,两相对比,自然是前者具有更大的实权。

户部是一个需要时常与金钱打交道的部门,他们也会与三省六部的各个部门结交,手中拥有广阔的人脉资源。小小的一个郎官,别人也不敢轻视。

然而礼部却是一个看似尊贵、实则空空如也的部门,他们只会在某些重大的仪式和典礼中发挥作用,平时不会有太大的用处。

这些部门的郎官,自然无事可做,无权可握。

所以就算是平迁,从礼部迁转到户部,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第三种情况最为少见,那就是中央的郎官外迁为地方官员。

这样的迁转情况,可以说是有利有弊。

在三省六部中工作,就处在国家的政治和权力中心,就在皇帝的身边,得到的机会和资源会更多。相比之下,来到地方工作,资源会贫瘠许多。

然而外派到地方,官员却能拥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他们正是需要这样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才能,来向上层证明自己的实际能力。

有了外放的机会,他们如果能够调回京城,官职升迁往往会更快。

所以这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单纯的评论好坏。

通常情况下,郎官迁转只有这三种形式。不排除特殊情况的存在,但那毕竟是少数。

郎官之位,前途无量

唐朝政治体系采用的三省六部制度,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属于皇帝之下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国内大事小事的种种决策。

而三省之下的六部,则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具体事务决策和执行工作。

以宏观的角度来看,郎官这样负责具体执行的官职,地位并不高。但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一官职前途无量。

在具体的事务执行过程中,郎官有机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也有机会结交不同群体,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

在兼任和迁转时,他们也有与皇帝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能够抓住机会的人,往往可以借此飞黄腾达。

因此才有人说,郎官看似人微言轻,实则代表了整个朝廷未来的动向。

结语

三省六部,不同官位和职位,分别负责不同事务的决策和执行,大家各司其职,共同推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建设。

唐朝的政治制度非常先进,在这一制度之下的郎官,自然也成为了后世发展的借鉴。

参考资料

《曲江集》

《旧唐书》

0 阅读:37

孙桓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