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人爆出一段视频:
在长春大学旅游学院里,几个大块头把学生的外卖抢了,还动手动脚的,看得人一头雾水。
这事刚出来就上了热搜,网友们都炸了锅:说自己上学那会儿顶多遇到外卖不送进校区的,没听说抢外卖还威胁人的。
让我们先来看看事件始末,再给大家唠唠这里面的门道。
事情咋回事?事情是这样:一位女学生拿着外卖在校园里走着,忽然,几个壮汉把她拦住,“校内不允许外卖!”
这小姑娘理直气壮地反驳:“我交了学费,这学校我也有份儿,你哪来权力不让我吃外卖?”
话音刚落,外卖就被壮汉抢了,还扔进了垃圾桶。
旁边一位同学实在看不下去了,喊了句:“报警!”
没想到,这几个壮汉更来劲了,威胁说:“你报警呗,我怕你?”
然后,几人就强行把男生车里塞,边动手边嚣张的叫嚷:上车,我还整不了你啦!
看得出来,这阵仗他们不是第一次摆,底气可足。
事情曝光后,学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校方出来澄清,承认事件是真的,还表示食堂人员已经和外卖公司“谈妥”,准备给学生道歉。
可是,这里就有意思了,学校又加了一句:“不过呢,道歉对象怂了,不敢露面。”
这话一出,网友们瞬间炸了——怂了的到底是谁?
学校的“神”回应:推锅技能满分学校的回应让人一头雾水。
食堂的壮汉抢人外卖,还威胁人家揍一顿,学校就轻飘飘一句“他们会道歉”,就算结了?
更搞笑的是,道歉这事竟然怪学生“怂了”。
网友们纷纷表示:要是学生怕被揍不敢露面,道歉还起啥作用?
换句话说,学校这是在明里暗里告诉大家:我们处理了,学生不配合,那就没办法了。
从这儿开始,事情不再只是“外卖事件”了,而是引发了更大的质疑:
学校的态度是维护学生利益,还是在保护“自己人”?
这“神”操作,让人怀疑学校在里头到底啥角色。
从法律角度聊聊这事先说说壮汉抢外卖这事儿,在法律上,简单理解就是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抢人外卖、扔垃圾桶里,这属于故意损害他人财物;
按《刑法》讲,这种行为达到一定次数,性质还会变“严重”,构成寻衅滋事罪。
这不是一件小事儿。
再说,这事被曝光后还威胁要揍人,学校居然一句“怂了”就想糊弄过去,真的合适吗?
更何况,抢外卖这事儿,如果学生报警,警察叔叔来处理,事情可能就没这么轻描淡写。
学校不是执法部门,没有权力放任或包庇这种行为。
那位“壮汉”觉得自己底气十足,敢在校园内威胁学生,这反映的恐怕不是学生怂,而是壮汉知道自己有靠山?
学校的“保护伞”到底罩着谁?这个“外卖大战”其实暴露了校园管理的问题。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壮汉敢如此嚣张,是因为知道校方不管,还是校方背后“支持”?
一般而言,餐饮公司是学校食堂的承包方;
如果他们真把学生当成“钱袋子”,不让学生点外卖,不是纯粹想垄断学生的胃口吗?
如果校方默许甚至参与其中,那问题可就大了。
其实类似的现象不止这一起,很多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类似情况。
学校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保证学生的权益,维护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但一旦校园利益和公司利益混杂,问题就可能接踵而至。
这样的“保护伞”,恐怕不是罩着学生,而是罩着公司?
这层关系不理顺,学生的正当权益注定受到伤害。
该“怂”的是学生还是学校?很多网友对学校的回应十分不满,觉得学校不但不保护学生,还在“甩锅”。
在这个事件里,最可笑的就是“学生怂了”这句话。
为啥学生要怂?
在自家学校里,吃个外卖还要被抢、被威胁,报警也没人怕,这样的校园环境咋让学生不害怕?
如果学校真正关注学生权益,应该和餐饮公司彻底交涉,而不是在学生背后“瞎帮腔”。
学校在回应中还特别提到“没有禁止学生点外卖的规定”,那为啥让餐饮公司这么管呢?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一边说不禁外卖,一边又对餐饮公司粗暴干涉学生生活视而不见,这套操作背后究竟为谁谋利呢?
公众监督:该让监管部门露面了我们希望这件事不仅仅是网上热闹一阵,而是要真的引起教育和监管部门的重视。
学生在学校里的权益到底谁来保障?校企合作该怎么做到平衡?
是时候管管这事了。
公众也要擦亮眼睛,敢于关注这种事件,敢于表达不满。
毕竟学校本该是育人的地方,而不是“商业利益场”。
我们也呼吁,市场监管、教育部门、甚至是纪检部门都要对此类事件介入监督。
让学校和企业清楚,别把学生当“韭菜”。
校园生活本应是安全、自由的,学生点个外卖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谁也无权干涉。
事件闹到今天,不是说这个小小的“外卖”有多大问题,而是大家都希望学校记住一件事:
守护学生的权益,别做利益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