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家有学习拖拉、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孩子,是种怎样的体验?
有位妈妈回答说:“简直是加速衰老的催化剂呀”
不得不说,孩子拖延磨蹭,确实也是成长中的一大硬伤
不管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但凡是孩子缺乏了行动力,就很难把一件事情做好
周末去朋友家做客
她的女儿一一,平时是一个特别活泼又好动的小女孩
可一到学习的时候身上“懒劲儿”就出来了
听朋友说:
“这孩子就这样了,不到十分钟就能写完的计算题,非要趴在桌子上发呆、掰着手指头玩,现在好了,一晃一个多小时都过去了,作业还没有写完”
若耐心劝说“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都找不到好工作,也买不到很多喜欢的东西”
一一不仅没有动摇,反而无所谓地发出灵魂三问:
“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
“找不到好工作,就没有其它工作了吗”
“买不到喜欢的东西又能怎样”
这种无欲无求的无所谓态度,就是属于内在动力不足,也被称为“内驱力”不够
所谓的内驱力,指的是能唤醒状态、产生行动力的内部力量
其中,内驱力是存在于孩子的机体内部,诱因又存在外部
如果我们想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就必须要结合外部诱因去产生相互作用
比如,以下5个小技巧,对孩子的内驱力激发就大有帮助:01
减少批评指正
让孩子多经历高光时刻
一个内驱力爆发的孩子,需要的是自信、自觉、还有自由三大内在动力
如果只依靠外力的催促恐怕难以持久,唯有自发内驱才能不断向上
性格比较直爽的堂姐,是一个见不得孩子磨蹭的急性子
每次遇到侄子晨晨写作业的时候都要上演一出“鸡飞狗跳”
堂姐嫌娃写作业太慢,每隔几分钟就要去看看作业进展如何
一看哪个字的笔画不对,那少不了一顿批评和唠叨
要是哪个字写歪了,更是严声呵令地要求擦掉重写
在写作业精益求精这条路上,我也似乎看到了晨晨眼里的无奈:
写太慢会被骂,写快了还是会被骂
如果孩子写慢了要被骂,写快出错了又被骂,这样的简单粗暴方式只会把孩子给“吼”笨了
侄子晨晨就是这种情况
堂姐不在场的时候虽然写作业速度慢,但大脑仍在思考、也处于答题的过程
可堂姐一出现后,晨晨就开始紧张不安,甚至连最基础的知识都给忘记了
这就是批评指正带来的低谷记忆
如果让孩子带着这种不愉快的低谷记忆去学习,那潜意识的成长力量激发自然是受到影响
为了能降低负面能量的侵蚀与伤害,建议家长最好多为孩子制造一些“高光时刻”体验
比如,尝试把孩子当成自己眼里的“学霸”,哪怕他们只是上学前检查了一下书包,这一点也值得拿出来好好赞美一番
都说学霸学习的时候看上去都比较轻松,那是因为他们周围都满是赞美、和倾慕感,光是这份“高光时刻”就是孩子内驱力里的一份动力源
放下批评指正,多看看孩子身上的优点,他们的“高光时刻”才会随着动力源而不断扩大
02
拒绝死记硬背
让孩子能不断获取反馈
教育孩子不能操之过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需要不同的应对策略
有一位粉丝网友来稿说:
她的婆婆是77年的,是一位比较年轻的奶奶
孩子呢,自从上班之后就一直跟奶奶一起生活
因为奶奶对孩子学习上的严加管教,也让网友这个妈妈感到放心
特别是学习拖拉、磨蹭这件事上,奶奶从不含糊妥协
她对孩子立规矩说:“写不完的作业罚抄三遍,提前能写完的作业,剩余时间可以自由安排”
刚开始孩子为了避免罚抄还是蛮有积极性的,可自从上四年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孩子身上的拖拉劲儿又出来了
本来写作业的效率就不高,再加上写不完的作业罚抄三遍的“任务”,几次三番下来,孩子直接摆烂不想学习了
后来经过沟通了解后才知道,原来孩子写作业磨蹭的背后并不是故意不想写,而是一想到有太多作业就觉得心烦意乱
特别是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写不完就罚抄的梗后,情绪就很容易崩溃了
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就特别深,教育孩子也需要不同的阶段去不同对待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我们适当地给予一些规矩束缚,是为了让“小树”能生长得更直溜一些
可孩子长大之后就不同了,他们有自己的学习节奏、个人主见,家长能做的就是不给孩子施加压力
为什么很多孩子长大后就沉迷游戏而厌学?这跟游戏能抓住人心的设计原理有关
游戏每通关一次,就能获得对应任务栏的奖励,即便是失败了也可以继续闯关获奖
学习也是如此,我们不要执着于某一种教育,一旦意识到此路不通就要及时转换策略
试着帮助孩子不断获取正面能量的反馈:
虽然作业写得慢,但正确率高
虽然有些题不会做,但基础题都做对了
虽然字迹不是很整洁,但每次作业都按时完成了
…
让孩子带着正面信息传递去成长,随着所产生的愉悦情绪越来越多,孩子对学习自然会产生更多积极性期待
03
凡事别急着批评
试着把“缺点”变成“优点”
孩子从来都不会因为父母的期盼,而成为所期待的样子
他们都是一步又一步地脚踏实地成长,特别是从小带着自信心成长的孩子,人生之路都不会太黯淡
我认识一个朋友,她从小热爱文学
从上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特别喜欢看小说,也喜欢以日记的方式写散文
到了初中,每逢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朋友更是沉迷写散文
不到一个星期,就熬夜写了有5万多字的小说
这件事情被朋友的父母知道后,妈妈放下手里的工作专门回家,进屋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小说”给撕成碎片
嘴里还不停地指责朋友:
“我们现在那么辛苦的工作,就是为了让你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你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你说你喜欢写小说,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我看你学习不好,纯属是被这点事耽误了”
为了让朋友从此不再和小说沾边,妈妈更是辞职在家专门看着
很多年之后,我在朋友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本泛黄的小本子
那是还没有被销毁的最后一本日记,也是朋友儿时对文学的热爱
看着秀丽的字迹、还有别具一格的文学功底,我忍不住感叹到:有这么好的文学风格,为什么不好好发展潜力呢
朋友却冷冷一笑:“那又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
这句话,说出来是那么轻松,实际上却透露着深深的无力感
所以,朋友内心一直有挥之不去的自卑感是有原因的,父母眼里的期待确实能培养一个孩子,但也能摧毁一个孩子
不想因为期待而让孩子背负太多压力,那对孩子一定不要急着批评,经常试着把“缺点”变成“优点”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比如,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管是看小说、写小说,还是玩游戏、做手工,我们都允许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业余规划
父母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做好时间规划,让孩子养成“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的习惯,好习惯伴随一生,也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04
鼓励孩子自信心
让孩子知道“他真的能行”
孩子为什么一到学习的时候就变得漫不经心、拖拉磨蹭呢
我们在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不要一概而论,孩子对学习区别对待,也不一定是他们不喜欢学习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有一位妈妈,自从生了二胎之后,对自己的大女儿就越来越没有耐心了
她认为,姐姐原本是那么的乖巧可爱,现在却变得不可理喻
上课捣乱不听讲、放学不写作业、各科成绩垫底还不让别人说,如果再说什么,就直接发脾气伸手打人…
这样的性情大变,在妈妈看来也是孩子没事找事
事实上,原本乖巧可爱的姐姐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是属于缺乏安全感的内心恐慌
弟弟的到来,让一家人全部都围着他转,姐姐也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
于是,一向听话的姐姐也开始索取更多,他希望被妈妈多抱一抱,却被指责“多大了”
一次次努力地表现自己,却又一次次地被忽略后,那种难过、委屈和无力感,才会让一个原本听话的孩子变得不听话
因为,比起听话,“不听话”的批评更能得到妈妈的关注
也记得育儿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很经典:
你所看到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并不是行为上的缺陷,而是属于内心深处的需要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孩子对学习不够上心时,不要急着批评、也不要认为孩子就是不爱学习,经常对孩子说一些积极鼓励的话
比如:“相信自己、你可以的”,“不要怕,大胆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这种能够从精神层面起到鼓舞的信心力量,就是激发孩子内驱力的一种成长动力,而遇事不慌、自信满满的孩子,也会在自我成长中不断完善自己
05
认可孩子的荣耀
唤醒孩子对生命力的觉醒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对某件事产生长远的渴望与期待
在帮助女儿激发内驱力这件事上,兰妈自己曾经就有过深切的体验
记得以前一让女儿写作业的时候她就不耐烦,不是烦躁地说“等会”、就是一拖再拖地只说不动
特别是三年级往后,从写话过渡到写作文的“摆烂”行为就更明显了
你说让她把作文字数提升一些,人家就仅仅添加两句话,和老师要求的作业字数还相差甚远
为了能帮助女儿提升写作能力,家里各种参考书也数不胜数,不管平时怎么催促、如何在旁边启发,似乎都无济于事
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把女儿写得好的一篇作文发的朋友圈,被很多朋友表扬、甚至当面赞美“有写作天赋”后,女儿接连又写出了好几篇不错的作文
这便是“高光时刻”的生命力觉醒,越是荣耀的时刻,孩子越能感受到自我存在价值
唤醒孩子内驱力的真正价值,也是一样
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缺乏上进心,这就是“外部诱因”
想要再结合“内部动机”去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关键就在于去唤醒他们对自己生命力的觉醒
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家长把孩子所获得的所有奖状、和奖品放在显眼的位置,最好是孩子平时写作业能够一眼看到的地方
这种时刻被荣耀所吸引的成就感,才是来自内心的真正潜力崛起
每一个孩子都在努力成长,每一个孩子也都渴望在家长和老师的瞳孔中,找到那份对自己的赞许与存在感,如果我们能停下脚步多看看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来说也是难得的展示机会呀
那么,关于孩子从拖拉、到主动学的内驱力激发,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你有自己的孩子吗?
理论上的空淡
每一个孩子都在努力成长,每一个孩子也都渴望在家长和老师的瞳孔中,找到那份对自己的赞许与存在感,如果我们能停下脚步多看看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来说也是难得的展示机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