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立目标才有效?先明确“事业目的”

盼晴评趣事 2024-05-05 02:07:54

面对“目标”,不同的人心态和结果各不相同。虽然各部门都制定了目标,结果根本落实不了,目标数字也无法实现,应该怎么办?如何制定目标才有效?

如果员工不明白“公司存在的理由”“工作的必要性”以及销售目标背后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他们很可能会想:“这是社长吩咐下来的数字”“反正这是社长的命令,不管怎样,先定一个销售目标再说”“社长整天游手好闲,简直不像话”等。

我们应该通过实现销售目标,让员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收入有保障,企业也有充足的资金,自己未来的加薪也有保障”“社长为了员工这么努力,我想报答他”“连我的孩子也为这家公司感到自豪,我希望在这里长久发展”等。要使员工真切地感到实现目标不仅与社长有关,与自己的切身利益也密切相关,这一点至关重要。

因此,假如我们没有按照第一条明确事业的目的,即便遵照第二条制定出目标,这个目标也不可能顺利实现。

假设我们已经明确了“事业的目的”,并与员工实现了共有。接下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具体需要达成多少销售额,发多少薪水,需要怎样的机器设备,要多少运营成本;为了今后稳步发展,每年至少需要创造多少利润,交纳多少税款,在几月几日之前要储备多少资金;为了完成销售目标,派谁去哪里跑多少次业务,让谁负责按单生产,在哪天之前做出多少个,怎样交货……

只有细化到这个程度,企业才算设立了“具体目标”。

为什么目标必须具体

1、员工不了解目标很正常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现实:员工不了解社长的意图和目标是很正常的。常言道,“讲的人再用心,听的人再认真,内容也会出现20%的损耗”。在我母亲的老家,有一条数百米长的狭长街道,路这头的某某先生得了感冒,传到路的那头,就变成了“某某先生死了!什么时候举行葬礼”,这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确有其事。

假如社长认为因为“已经对员工说过了”,所以可以安枕无忧了,或虽嘴上不说,心里却认为“员工应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判断”,那就大错特错了。

2、拥有共同语言

上面说到员工“不清楚”是常态,因此,为了将意思转达清楚,首先应该使用人人都明白的共同语言,这一共同语言就是“数字”。“数字”是指金额、次数、件数,还有时间段和日期等。

比如,谈到“许多”这个概念,有的人认为“7”就是许多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超过“10”才算许多。“尽快”这个词也一样,有人认为“尽快”是指一周之内,也有人认为是指今天之内。因此,不采用具体数字,很有可能会出现可怕的后果。

可以用“数字”这一共同语言体现目标的有:

● 目标利润计算表(P/L)

● 目标资产负债表(B/S)

● 经营计划书

经营者必须仔细思考、认真制定下一财年的“目标利润计算表”,并向员工公示及共有。

附带提示一下,利润计算表(P/L)字面上的意思是“计算有多少损失与收益的报表”。它记录了所有销售和经费(包含原料及外包加工等生产成本),还可以通过计算损益差,弄清楚企业是否产生了利润。

资产负债表(B/S)是“把资产和借款(负债)放在左右两边,相互对照的报表”。左边的资产栏中罗列了企业的所有资产,包括现金存款有多少,机器设备是多少,库存有多少;右边的负债栏中罗列着企业的所有债务,包括有多少贷款,多少应付账款,多少支付票据,帮助我们一眼看清资产和负债之间是否平衡,哪边比重较大。

为了实现目标利润计算表和目标资产负债表中的目标金额,具体应制定什么战略,用怎样的战术去经营,还有期限到何时为止,数量是多少,由谁负责——具体反映这些内容的就是“经营计划书”。

社长应当向员工公布“经营计划书”,使员工明白其中的内容,并在经营中不断共有这些信息。

设立目标的方法

1、俯瞰倒推

“俯瞰”是指像鸟一样从高处往下看。明确描绘企业未来的理想状态(目标),由此倒推本年的经营计划,就是“俯瞰倒推”。

也就是说,制订目标计划时,我们决不能单纯在现有基础上叠加。这种方式通常是指每年制订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预估5年、10年、20年后发展的结果。

当京瓷还是一个中小企业时,我的老师稻盛和夫先生就极度认真地向员工讲述,京瓷要成为“原町第一”“西京第一”“中京区第一”“京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的企业。

然而,实际上通常他只制订一年的经营计划,他为京瓷制订中长期计划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事,但他的年度计划制订得极为细致周详。

让我们在沙滩上画一条直线。如果你低着头,眼睛盯着沙子,哪怕你多么想把线画直,可不知为什么,线总会画歪。只有瞄准远处的树木或者灯塔,我们才能画出一条笔直的线。制定目标也是同一个道理。

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第一条),请各位尽情畅想企业的未来,明确描绘目标,然后朝着看似“遥远”的目标,仔细思考今年的行动。我想,这一定会令人热血沸腾。

让我们真切地体验“理想”和“梦想”是如何转化为“计划”的,又是怎样一步步从“目标”变为“现实”的。

2、用“因果法则”看待目标

打个比方,假设我们制订下一年度的计划,目标定为利润达到6亿日元,比去年增加20%,毛利率与去年相同为30%,费用持平,结果是“经常利润”增加3000万日元。可是,这只是单纯的计划数字,是我们对未来结果的预估。

此时,我们需要运用“因果法则”。

没有“因”便没有“果”。为了实现“结果”数字,就必须在“原因”上下功夫。

为了增长20%的销售额,企业需要增加哪些部门和产品?要怎么增加,增加多少?要增加哪些类型的顾客?怎么增加,增加多少?反之是否需要放弃一些产品或顾客?

每个部门、产品的毛利是多少?是否能保持30%的毛利率不变?

费用真的能保持不变吗?是否还可以减少?每个费用科目是否都已经被仔细琢磨过?

谁对以上问题负责?负责到什么时候?打算怎么操作?

只有把这些问题的答案一个个具体体现在计划书上,“因”和“果”才能实现对等。

3、悲观地计划

稻盛和夫老师告诉我们,要悲观地计划,预设一切可能出现的变故,然后仔细思考对策,直到“结果变成彩色图像”,呈现在我们眼前。

▲稻盛和夫,日本实业家、企业家

话虽这么说,但几乎没有经营者能做到这一点。

那么,请你至少尝试写出10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无论它是什么。如果你想不出来,那么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 会计。

1)创造销售,维持销售;

2)提升、保持毛利率(到最大值);

3)其他:削减经费(固定费用)等。

● 业务。

1)与竞争对手相比,在品质、技术、工期、价格、服务上取得优势;

2)在细分领域占据第一;

3)付出不亚于竞争对手的努力,诸如此类。

● 员工。

1)薪酬是否满意;

2)未来工作是否稳定;

3)公司氛围是否良好;

4)是否有升职加薪的空间;

5)是否能在工作中得到成长;

6)是否能为世人和社会发挥作用等。

请放心,你一定能找出10个需要改进的问题。

4、如何思考“利润目标”

首先,利润分很多种类型,这里的“利润”指的是“经常利润”。

如下,“经常利润”是指除去利息等非营收成本后得出的利润。从“经常利润”中减去董事退休金、灾害损失等在本年度发生的特别损失,就得出“税前利润”。如果没有特别损失,“经常利润”就等于“税前利润”。

利润的类型

总营收额-生产成本(材料费、外包加工费等可变成本)=总营收利润(毛利)

总营收利润-固定成本=营收利润

营收利润-非营收成本(如利息等)=经常利润

经常利润-特别损失=税前利润

税前利润-法人税等=税后利润(净利润)

我们常常笼统地制定下一年度的“利润”,然而利润目标也有不同的级别,请自行对照。

第1级:用预计营业额减去预计成本得出利润

第2级:必达利润——从贷款或债务倒推计算得出的、必须实现的最低利润

第3级:公司去年的利润

第4级:行业平均利润(盈利企业平均利润、优秀企业平均利润)

第5级:员工人均利润100万日元

第6级:利润占营业额的10%以上

试着算出第1级利润目标,接着逐步实现第2~6级。我们至少需要实现第2级利润目标,否则企业将会出现资金短缺,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实现它。然后,请检视自己公司的利润目标是第3级还是第4级,并向着第5级目标进发。

老师说过,经营企业至少要有10%的利润(第6级),因此我埋头苦干,终于保证了10%~20%的利润。

当然,各位如果还有余力,还可以朝着20%、30%的利润率努力,请一定加油。

小结

面对“目标”,人们的心态和结果各不相同,我想用这个话题作为这一条的小结。

(1)持有“目标”。

● 持有并勇敢地挑战目标,取得成功(上上)

● 持有并勇敢地挑战目标,但未成功(上)

● 拥有目标但不够勇敢,然而成功了(下)

● 既没有目标也没有发起挑战,没有成功(下下)

可见持有“目标”并奋起“挑战”是关键。

(2)自己或企业的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看待,设立目标时要相信能力有无限的可能性。

现在做不到,当下暂时不具备能力也没关系,只要今后专心致志、努力拼搏,3个月、半年、1年、3年、5年、10年后,你一定能达成现在看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对我这种能力不高的人来说,这一观点非常宝贵,它鼓舞了我,赋予我勇气。

(3)赢取信赖与尊敬。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再出色的目标、再周详的计划,其实现程度都因领导者的人格而有所不同。

领导者应该从被信任、被信赖进化至受人尊敬。领导者至少应做到“被信赖”,否则目标就很难达成。如果一个领导者仅仅停留在“被信任”的层次,员工虽然会觉得“社长很诚实”,却不会心悦诚服地追随社长。

这一点极易被忽略,却非常关键。

作者:村田忠嗣,会计村柱式会社董事长、日本静冈盛和塾原发起人、日本最大会计组织TKC静冈地区副会长

来源:《经营十二条实践》

0 阅读:8

盼晴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