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2024年半年报出炉,上半年整体业绩同比普降,且分化显著。
总营收、归母净利润两个指标同比均正增长的机构“屈指可数”,主要为红塔证券、东兴证券、首创证券、华林证券等中小券商,部分机构积极抓住自营、资管业务等发展机会。
不过,也有不少机构出现大幅亏损。比如,中泰证券今年上半年因自营下滑拖累归母净利大降近76%,天风证券更是因自营大减拖累归母净利亏损。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投行、两融等政策影响及高基数效应,上半年券商业绩同比表现不佳。预计下半年随着基数压力缓解和业务复苏,行业基本面有望实现向上修复。
归母净利:13家同比正增长
相比去年同期,2024年上半年券商机构业绩普遍出现下滑。就总营收指标来看,51家券商概念机构中,今年上半年仅有10家同比正增长,其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营收超过100亿元的仅有6家,而去年同期有10家。
就归母净利润指标来看,上半年只有13家同比正增长,其他均同比下滑。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超过10亿元的券商概念机构有17家,而2023年同期有21家机构。
再看看51家券商概念机构整体表现,2024年上半年营收总额约为2530亿元,而去年同期数据为2898亿元;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总额为696亿元,对比去年同期的885亿元明显下滑。
就头部机构来看,中信证券营收、归母净利微微下滑,分别约为302亿元、106亿元,依旧排名行业第一,业绩波动相较平稳;华泰证券依旧占据行业第二位子,但与第一名差距仍较大,营收、归母净利也有所下滑,分别约为174亿元、53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国泰君安、中国银河、招商证券、广发证券。
各大业务条线全线下滑,尤其在收入主力投行、自营下滑拖累下,海通证券业绩出现大滑坡,行业排名落后明显。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88.65亿元,同比下降47.76%;归母净利为9.53亿元,同比下滑75.11%。
总营收、归母净利润两个指标同比均正增长的机构“屈指可数”,主要是华安证券、南京证券、第一创业、中原证券、华林证券、东兴证券等中小券商。
东兴证券上半年业绩增幅亮眼,得益于投行、自营业务双支撑,其营收同比大增168.28%至48.78亿元,归母净利同比增加64.67%至5.76亿元。
在资管、自营业务双提升的支持下,首创证券总营收同比增加47.62%至12.55亿元,归母净利同比增加73.39%至4.77亿元。作为中小券商,首创证券业务亮点在于资管业务,行业排名靠前。上半年首创证券资产管理类业务实现收入5.52亿元,营收占比为43.96%,同比增长144.51%;投资类业务实现收入5.25亿元,营收占比为41.82%,同比增长39.14%。
红塔证券一向偏科严重,对自营业务依赖强,此前一度因自营业务坐上“过山车”导致整体业绩波动大。今年上半年,投行、自营业务表现不错,该公司总营收同比增近32%至10.28亿元,归母净利同比增加52.27%至4.49亿元。
高管变动频繁以及业务向科技金融转型,华林证券受到的关注度也很高。2024年上半年,华林证券实现营收6.18亿元,同比增长31.51%;实现归母净利1.23亿元,同比增长19.52%。业绩逆势增长背后的支撑力量在于自营业务,上半年,华林证券自营业务实现收入约1.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29.83%,而去年其自营业务亏损0.57亿元。
几家欢喜几家愁。天风证券受一季度业绩拖累影响,上半年营收同比滑坡66.56%至7.22亿元,归母净利同比大滑坡约159%至-3.24亿元,是为数不多出现亏损的机构。该公司多项业务收入出现下降,但自营业务减少是主因,今年上半年自营业务营收5.9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3.45亿元。
经纪业务:40家不同程度下降
券商各个业务表现如何?
就43家上市券商整体收入来看,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经纪、投行、资管、自营、信用业务净收入总和分别为457.62亿元、140.03亿元、226.29亿元、749.72亿元、168.15亿元,而2023年上半年经纪、投行、资管、自营、信用业务净收入总和分别为526.32亿元、237.53亿元、229.48亿元、827.24亿元、234.9亿元。
“证券公司的经纪、投行以及方向性自营投资业务等传统领域通常具有周期性特点,其收入水平与市场的热度密切相关。”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非银分析师吴马涵旭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由于政策变化及高基数效应,上半年投行、信用业务受影响,而资管业务表现相对稳定,自营投资则出现业绩分化。整体来看,券商整体业绩同比表现不佳,预计下半年随着基数压力缓解和业务复苏,基本面有望向上修复。
就券商收入主力的经纪业务而言,43家上市券商中有40家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中金公司、天风证券、东方证券下滑幅度均接近30%。对此,吴马涵旭向记者分析,经纪业务分为代理买卖证券、交易席位租赁和代销金融产品等。今年上半年市场交投活跃度下滑,成交量同比减少,经纪业务业绩承压。经纪业务发展整体呈现以下趋势及特点:一是代买业务弹性下降;二是代销业务成长性增强;三是业务格局相对稳定。长期来看,兼并收购和差异化能力将推动行业多层次、高质量发展。
“新‘国九条’后,国内IPO收紧,加之资本市场行情不佳,一贯‘看天吃饭’的国内券商的三大主业均面临一定冲击,业绩大幅下滑在意料之中。”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有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周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
投行业务:9家下降超50%
自去年下半年IPO、再融资节奏放缓以来,投行业务收缩明显。
在43家上市券商中,今年上半年有34家机构的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下降幅度超过50%的有9家,包括头部券商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中信证券,而华林证券、中银证券降幅更是高于70%。
但在逆势中,一向以自营业务为主的红塔证券发力投行,投行业务净收入由去年同期的0.08亿元增至0.28亿元。此外,中国银河、东兴证券、广发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也是逆势增长。
与此同时,近年来,在注册制改革下,券商投行行业格局呈现恒者恒强态势,“三中一华”期间招兵买马,抢食增量蛋糕。而除部分中小券商抓住了市场机会之外,大多数机构收获较少。
数据显示,41家上市券商投行净收入差距较大,今年上半年净收入超过10亿元的仅有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大多数投行净收入为个位数,其中低于1亿元就有16家上市券商。前十名差距也不小,中信证券以17.35亿元占据第一名,光大证券以4.3亿元排名第十。
除了业务收缩压力,在投行严监管态势下,执业质量要求提高。券商投行因业务违规频繁收到罚单,今年上半年,中信建投涉及投行业务的罚单便有6份。
另外,券商投行保荐项目的撤否率居高不下也备受关注。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保荐项目家数分别为98家、86家,但主动撤回家数分别为50家、45家。海通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国金证券保荐项目家数均超过40家,项目撤回率也很高。
自营业务:27家同比下滑
今年上半年,43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表现分化,27家上市券商净收入同比下滑,降幅超过50%的有7家(均是中小券商)。
其中,华西证券自营净收入由去年同期的5.5亿元下滑69%至1.7亿元,中泰证券自营净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8.4亿元下滑61%至7.12亿元,天风证券自营净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6.37亿元下降约61%至6.4亿元。此外,光大证券自营净收入同比减少11.62亿元,海通证券自营净收入同比减少14.96亿元。
但招商证券自营净收入逆势同比增长21.31%至47.53亿元,广发证券同比增长43.15%至36.55亿元。一些中小券商更是表现亮眼,华林证券自营净收入由负转正,增至1.65亿元;东兴证券、南京证券自营净收入同比大增超过100%;国元证券、红塔证券也表现不错。
“投资业务回撤主要是受2023年高基数及2024年上半年权益市场震荡双重压力影响。不过,部分券商选择加大对固收资产的投资力度,固定收益投资成为券商自营业务的稳定器。”针对自营业务表现,吴马涵旭如是分析。
“券商自营向来是业绩分化较为明显的业务,这种分化主要还是来源于不同券商资产配置策略的差异。今年以来,固收类资产表现较好,一些在固定收益类资产上配置较多的中小券商,自营业务的收益反而表现会很好,而在权益类资产上配置较多的券商,自营业务表现则相对较差。”在周赟看来。
信用业务:9家净收入为负
信用业务也是券商的重要收入来源,但今年上半年多数机构该业务净收入出现下滑。比如,中信证券该业务净收入同比下滑57.44%至11.16亿元,行业排名第三。
值得关注的是,9家机构上半年信用业务净收入为负数。其中,天风证券信用业务净收入约为-9亿元,该公司这一业务多年持续为负数;中金公司信用业务净收入亏损扩大,由去年同期的-4.19亿元扩至-8.13亿元,业绩承压;国联证券、东北证券去年同期该业务净收入为正数,今年上半年转为负数。
就信用业务表现来看,吴马涵旭告诉记者,券商利息净收入减少主要出于三大方面的原因:
一是融资融券规模和利率均有所下滑和股票质押规模的减少,导致信用业务的利息收入降低;
二是今年以来,上市券商发债融资规模提升,导致债务利息支出有所增长;
三是2024年上半年以来,债券市场延续牛市特征,为增厚收益,部分券商给固收投资分配了更多的资金和杠杆,带来利息支出增加。
政策层面,2024年7月11日起,证监会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存量转融券合约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月30日了结。上述措施的落地,表明监管始终将维护制度公平性和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放在突出位置,券商融券业务未来或短暂承压。
券商破局:差异化、特色化
业务普遍下滑,拖累券商整体业绩。那么,当前大中小券商如何应对低迷的市场环境?
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告诉记者,经纪、投行、自营等业务收入受大环境影响,券商行业“看天吃饭”行情明显。大中小券商在资本、业务等综合能力上存在差异,中小券商还是寻找差异化竞争道路,在擅长的领域中发力布局深耕。
“面对行业寒冬,券商行业需重新审视现有业务结构合理性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并根据实体经济的需要实施业务转型,更加强调业务的合规性,切实提升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专业能力。”周赟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对于头部券商而言,一方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业务方向,如将投行业务转向并购重组、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以及债务承销等领域。另一方面则可积极布局“走出去”战略。近年来,国内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头部券商也应顺应国内企业的海外业务需求,加快海外市场布局,通过境内外业务协同发展,提升自身穿越行业周期的能力。可以预计的是,具备较强的海外业务能力将是国内头部券商在行业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也是其日后成长为世界一流投资银行的基础。
“我国中小券商则需要进一步集中有限的资源走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路径,服务于特定属性或区域的客户,在细分业务领域保持竞争优势。当然,中小券商也可通过并购整合,迅速提升自身规模,补齐业务短板,使其具备与大型券商竞争的实力。”周赟进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