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成为教育,让学生成为学生——作家汤清发谈《心灯》创作

楠熙看文学 2024-09-19 02:56:20

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长篇小说《心灯》充分体现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精神,歌颂了青年教师舒山根投身山乡教育的英雄事迹,弘扬了他平凡而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是一个值得传播的振兴山乡教育的好故事,更是一部献给乡村振兴之教育振兴的现实主义作品,一部闪烁着教育智慧光芒的现实主义作品,一部献给教育、教学、教师的诚挚之作,厚重之作,创新之作。

《心灯》 汤清发 著 作家出版社

让教育成为教育,让学生成为学生

文/汤清发

长篇小说《心灯》是在我国当代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时代呼唤。它塑造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时代楷模,一个光辉的榜样,一个崇高的人民教师典型形象。它描写了中国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河南省邓州市禹山沟走出的大学生舒山根,偶然看到一个没有文化的打工同乡遭受老板嘲笑侮辱,从而触动灵魂,主动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和优越生活,带着女友毅然决然回到深山投身教育扶贫,服务乡村振兴之教育振兴。

山根虽然蜗居深山,但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历经一系列平凡而又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故事,研发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塑造学生高尚道德、点亮学生心灯、唤醒学生内驱力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小说谱写出一曲当代教师为教育扶贫、乡村振兴,献出青春乃至生命的英雄赞歌。

评论家何向阳评价说:《心灯》在人物刻画上给人以新鲜生动之感,尤其是山根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新人形象,而围绕山根的一系列人物:他的爱人,他的大学同学,他的同事,他的岳父岳母,他的学生,村支书,山民,都有不同笔墨的展示,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而为山根本人的形象塑造可谓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建筑群,使得作品中的主人公舒山根这个人物,给人以真实可信、可亲可爱之感,成为成就这部小说的顶梁柱。从对他的描写来看,感觉这应该是一个生活中有原型的人物,但经作家之笔,使之更为丰满,更为立体,也更具有启示意义的人物形象。

在如今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舒山根这个人物显得尤为难能可贵,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像舒山根这样的老师正是当今教育教学所需要的、为家长和学生所欢迎的好老师。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赢得教育才能赢得未来。”这特别突出了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

英国经济学家马蒂亚·森曾说,教育的缺失是能力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贫困的代际传递。据调查,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似乎和脱贫力度成正比的,教育扶贫对于摆脱贫困有着极富温度的力量,也是最根本的扶贫。所以教育是重中之重。

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山根回乡投身教育就有一种特殊意义。评论家张陵认为:山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具有强烈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的人生理想。他有一种听从党的号召,到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创造人生的政治自觉性。眼下中国农村特别需要教育扶贫,特别需要像他这样的人才,他必须勇敢地站出来,到斗争第一线去。正是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支撑着他不愿意向世俗理念妥协,不愿过平庸的生活,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乡村的艰苦生活以及种种磨难,没有使他退缩,反而更加激发他的热情,更加夯实他的责任心,使他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英雄。

《心灯》关注的是教育问题,看似并不直接表现时代的大主题,实际上作家正是从教育入手,通过描写山村教育现状,描写老师们的日常生活,折射出“三农”现实。作品写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残障学生的上学问题,都是“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可以看出,因为村中只有一些失去劳动力的老人,乡村空心化,才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父母都在远方城市打工,许多少年儿童还未成年,就必须承担起家庭生存的责任,所以很多人上不了学。如小说中的高鹏飞,父亲在外艰难打工,他只能和爷爷相依为命。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城镇化进程加速,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许多外出打工的村里人居住在城镇,也把孩子带到城里去读书,不再回到贫穷的山村,乡村学校生源严重减少,学校规模不得不收缩。这些描写,都折射出乡村社会出现的危机。我们看到“三农”问题在这些乡村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中不断缓解,人民群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加强。

从这个角度讲,《心灯》关注的是乡村振兴之根本——教育之振兴。

习总书记“扣扣子”的比喻,引人深思,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的正确引导。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山根感觉对青少年道德的培养和“三观”的引导,还是应该及早着手,越早越好。如果能从小学阶段着手最好。少年学到的东西犹如刻在金石上一般,少年时期形成的良好品质和习惯将惠及终生!作为教育者,应该想方设法对青少年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和人生观的引导。

我国时下的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些问题:一方面是老师高压之下的知识灌输,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地被动应付——加班加点,大量刷题,题海战术,外加课外辅导班。年纪小小的学生,就被这些繁重的学习压得疲惫不堪。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产生了迷惘厌学、应付任务,甚至出现同老师父母对立、抑郁神经、离家出走……长期下去,我们培养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缺乏创新能力。

山根敢于直面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严重弊端——“要分数的灌输式教学”。针对这种制约青少年进步、发展的教育面貌,他大胆探索创新,研发出一套以爱贯穿始终,以肯定赞美、激励启发为主,运用故事激活学生的思维,用智慧点亮学生的心灯、唤醒内驱力、塑造高尚灵魂的《简易智慧教育》。这里的灵魂就是孩子的道德和智慧。因为任何一项优秀品质,都是以道德和智慧为源头与基石。

通过对学生进行智慧(品质)训练,把青少年培养成道德品质好、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有技能、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的学生。他们受理想、希望、志向、目标、前途、责任、爱好、兴趣的激励,由过去的要我学、被迫学,变成了我要学、主动学、自觉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好悟透,才能具有创新精神。简言之,《简易智慧教育》既能破解学生痛苦厌学、迷茫混沌的状况,让其真正实现开悟觉醒,又能顺利通过各类考试乃至高考,更能赢得人生未来的社会大考。

需要说明的是,运用《简易智慧教育》,学生不唯成绩显著,其道德水准、认识事物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商、待人接物、处理人际关系等等,都会高人一筹。山根的这种创新教学精神,应该说是对当今教育教学提出的一种大胆改革,一种引领,起到了示范和榜样作用。

从这一点讲,这部作品特别适合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广大家长,以及所有关心教育的有识之士阅读思考,并付诸实践。

小说《心灯》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著名文学评论家何向阳、白烨、张陵、刘大先、刘诗宇在《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评论,对这部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北京青年报》《大众日报》《山西晚报》《扬子晚报》《知音特刊》等十几家媒体都作了深度报道和宣传推介。

作品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捧和喜爱。本书还获得南阳市2023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作品扶持。

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创新开展教师宣传工作”:强化教育、教师文艺作品创作,推出更多讴歌优秀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文艺精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希望借此强有力的浩荡东风,让更多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广大家长从小说《心灯》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真正让教育成为教育,让学生成为学生!

0 阅读:3

楠熙看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