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冷,就看霜降。
”霜降,这个在每年10月23日左右到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的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它如同季节转换的信使,带来了关于天气和气候的重要信息。
霜,是霜降节气的关键元素。
霜的形成是由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多余的水汽就会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凝华成白色冰晶,这就是霜。
霜降节气的含义不仅仅在于霜的出现,它还标志着天气逐渐变冷,初霜出现,意味着冬天的脚步日益临近。
二、霜降节气的由来与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对霜就有诸多描述。
东汉王充的《论衡》中便有对霜的探讨,为后人了解霜的形成和性质奠定了早期的理论基础。
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霜降的记载则更为详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明确指出了霜降节气在农历九月中旬,此时天气肃杀,寒露凝结成霜。
今年的霜降时间为10月23日06时14分32秒,农历九月二十一。
在这个时节,正是农忙的时候。
民间有拔葱、摘柿、种麦等活动。
大葱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霜降时已适合收获;柿子也在霜降前后成熟,红彤彤地挂满枝头,等待人们采摘;同时,冬小麦的播种也在这个时期进行,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霜降有三候,这三候反映了不同的物候现象。
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捕获猎物,并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如同祭祀一般;二候草木黄落,随着气温的降低,树木和花草的叶子开始枯黄掉落,大地逐渐失去了秋日的斑斓色彩;三候蛰虫咸俯,蛰虫开始在洞中蛰伏,不再活动,它们以这种方式来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
在传统文化中,霜降还有祭祖的习俗。
这一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
最初,祭祖可能是为了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丰收,在霜降这个节气里,人们怀着敬畏之心,向祖先献上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习俗在传承的过程中也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如传承家族传统、教育后代等。
民间农谚中蕴含着丰富的天气预测智慧。
这些农谚是农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例如“霜降有霜,稻像霸王”,如果霜降时出现霜,这预示着稻谷生长状况良好,会有丰收的景象。
这是因为霜的出现意味着天气寒冷干燥,不利于害虫的滋生,从而减少了对稻谷的危害。
这些农谚反映了霜降节气与天气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为农民们安排农事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霜降晴,风雪少;霜降雨,风雪多”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霜降当天是晴天,那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风雪天气就会比较少;相反,如果霜降当天下雨,那么之后的风雪天气就会比较多。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霜降时的天气状况往往与大气环流形势有关。
如果霜降晴天,说明此时的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冷空气活动较弱,所以风雪少;而如果下雨,可能是冷暖空气交汇比较频繁,预示着后续冷空气活动会增强,风雪天气也就增多。
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风雪多会对畜牧业造成影响,牲畜需要更好的防寒保暖措施;对于农业来说,过多的风雪可能会破坏农作物设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霜降无雨,暖到冬至;霜降大雨,立冬飞雪”
如果霜降时节没有下雨,那么天气会比较暖和,这种暖和的天气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冬至;而如果霜降下大雨的话,立冬时就可能会出现飞雪的现象。
这反映了霜降时期的降水与后续气温变化的关联。
霜降无雨时,可能是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少,冷空气势力较弱,所以天气暖和。
而霜降大雨则表明冷暖空气交汇强烈,冷空气提前到来且势力较强,导致立冬就可能飞雪,这也意味着冬季可能会提前到来,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产生影响。
比如,农作物可能还没有完全成熟就遭遇低温,影响产量和质量。
“霜降不见霜,三九知冷暖”
“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如果霜降时没有看到霜,那么到了三九天气的冷暖情况就难以预测。
正常情况下,霜降出现霜是符合季节规律的,如果不见霜,可能是气候异常的表现。
这可能是由于大气环流、海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种气候异常会使得后续的天气变化难以捉摸,对于冬季的防寒保暖以及农业生产的规划都带来了不确定性。
“霜降孤霜,来年有荒;霜降霜足,来年丰收”
“霜降孤霜”指的是霜降时霜量很少,这预示着来年可能会出现荒年。
因为霜量少可能意味着天气不够寒冷,无法冻死害虫和病菌,同时土壤的墒情等条件也可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而“霜降霜足”则表示霜降时霜比较多,这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多好处。
霜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冻死害虫和病菌,为来年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所以预示着来年丰收。
通过对霜降节气当天天气情况的观察,结合众多的农谚,可以对今年冬天冷不冷做出一定的预测。
如果霜降当天晴好无雨,按照农谚的说法,可能风雪少,冬天相对暖和;如果霜降当天下雨或者霜量不足等异常情况出现,那么冬天的天气可能会比较复杂,寒冷程度也难以准确判断。
那么,你那边的霜降天气如何呢?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共同探讨这个有趣的节气与天气的话题。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