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告诉九派新闻,今年两会他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农田生态系统农药残留风险防范与管控”的建议。
沈仁芳代表。 图/新华社
沈仁芳介绍,加强农田生态系统农药残留风险防范与管控,已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他看来,农田生态系统农药复合残留及其生态环境风险不容忽视。“农药已经成为保障我国粮食供给的重要生产资料。尽管我国已实施农药减量化的战略布局,但农药的使用量仍然达百万吨级规模。当前我国农药利用率仅为41%,仍有相当部分农药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各个环境介质。”
他调查发现,农田土壤、灌溉水和粮食作物中均检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残留,且多为多种农药复合残留,其复合风险值得关注。“农药长期残留可能导致土壤质量退化,降低农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人体健康。”
其称,当前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农药残留现状存在家底不清、风险不明、环境监管弱、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
为此,他提出以下四项建议:
一、加快建立农药残留风险联防联控体制机制。加强不同部门的协同,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建立农田生态系统农药风险管控协同机制。加强农药残留风险管控组织领导,由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督管理、粮食和储备、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部委组成,建成一支懂政策、懂法规、懂业务的农药监管服务队伍。建立健全跨部门联防联控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农田生态系统农药残留风险防范管控工作。
二、加快制定农田生态系统农药残留基准标准。强化顶层设计,以农药评价、产品质量、安全使用、残留限量、生态环境风险作为重点,全面推进不同种类农药在土壤、水体和作物中残留的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标准引领,鼓励行业协会制定与农药残留相关的团体标准,健全农药风险防范与管理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农药残留风险管控标准制定,推动农药残留标准国际化。
三、加大农药残留风险防范与管控科技投入。建议加大科技投入,尽快启动农田生态系统农药残留风险防范与管控科技专项,系统开展全国农田生态系统农药残留大普查。开展农药在“土壤-水体-作物”体系中的环境化学行为、迁移转化机制、复合毒理效应、生态环境风险等多尺度综合研究。加大力度研制新型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研发基于3S技术、机器视觉系统等自动化施药装备的靶向精准智能施药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农药的环境残留等;建立国家农药风险评估与监测监管科技创新平台。
四、加强农药科普和职业农民培训。加强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的普及,搭建农民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平台,提升专业化农药残留防治服务水平。开展农药配药及精准施用规范化培训,制定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规范,逐步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升农民的农药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彭茸雯
编辑 刘萌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