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教师节:陪伴一程,相念一生

临沂街上拍 2024-09-07 17:32:43

教师节到了,眼前就不由地浮现出自己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老师们的身影。每每回想起老师,我的心中便涌上阵阵暖流,对老师的感恩之心,更是千言万语也诉说不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们挥洒的汗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求知的学生。他们为教育付出的心血,也变成对学生的爱意,绵延了万世千秋。

如今,老师已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代表着希望和热忱。

回首过往,那些陪伴旅程的老师们像一座座山峰尽收眼底心生感动;像一条条浪花翻卷的溪流让人停足留恋深情款款;像一朵朵盛开的栀子花让人感觉温馨美好;更有的如雪中得碳、雨中得伞、漠中得泉般地难以忘怀!

其实,父母首先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本村读小学,记得6岁那年,我懵懵懂懂地走进了校园。吃饱穿暖是那个物质匮乏时期人们最朴素的愿望。那时候,记忆最深的是我们几个孩子常常在夏天时候赤脚到学校,衣服也是没几件新的,吃饭和大多数小伙伴一样,吃地瓜干子煎饼。上学时,都是自己抱着自家的板凳,拿着块石板练字画画,逐渐有了粗糙的纸质练习本后,也是正反两面地使用。现在说出来这些,孩子们没有一个相信的,都睁大了惊讶的眼睛,认为是在讲笑话呢!

当时国家刚刚在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多邻居的父母就让孩子下学帮着家里干活。尽管条件艰难,但父母却坚守着让3个孩子读书上学的执念。记忆深处有两件事,至今记忆犹深。

那时候,当老师或提干当军官是农村人最重要的改变命运的两种途径。有一次,父亲现身说法,用他的一个提干当军官的同龄人当例子,把我领进他家看其寄回的威武英俊的照片,现场教育我应该如何去做,父亲还鼓励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传递如此的信息,现在看来这些都是重要的启蒙教育了。

不管再难,父母一心一意供应孩子们上学。那时候家里都清贫,学费就成为父母的难处。听母亲说,有一次最困难时,父亲为了孩子的学费,去村里信贷员那里申请贷款30元,信贷员曾讥讽父亲说,“孩子上完学不还得回家务农?趁早下来干庄户吧!”但他们很倔强,坚决不同意。

初中毕业那年,县里刚刚实行“高中截留”的政策,就是在初中毕业前预选考试后,将全县范围内的初中毕业班的学生成绩“顶好”的截留到高中班,为的就是3年后的大学升学率。我就读的乡镇中学当年初中毕业班成绩在全县名列第一,共有18名学生被截留到高中学习,我初中阶段的学习真的做到了“融会贯通”,所以不仅位列其中,而且还在全县名列前茅!

在当时“吃上国库粮,就能成为公家人”的大形势下,个别有门路的同学,通过“运作”,最后从截留名单中退下来顺利考了中专学校。说实话,我也动过考中专早为家里减轻负担的念想,父亲则鼓励我说:“咱就别眼馋了,我们没本事走后门,你煞下心来好好学吧,3年后准行!”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多少年过去了,我想父母肯定不懂这么深奥的理论,但他们用自己朴实的方式,不懈地和孩子一起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也凸显出父母的长远眼光来!

《周书·列传》中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艾默生曾说,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老师不以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便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诲,并以敬爱回应。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对我们的呵护,从来都不亚于我们的父母。人生路上最幸运的事,莫过于能遇到不同阶段称心如意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指引我们学到知识和找到待人接物最好的方式。

初一那年秋天,叛逆厉害的我突然逃学回家放起牛来。不善言辞的父亲用“体验式”方法教育我,领着我去自留地里翻地,我手上起了泡,晚上回家后腰都直不起来了,他好像是没看见也不多说话。第三天上,我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劳累,和父亲保证以后不逃学了,也一定要好好学习。

随后,父亲就严肃地和我说,找薛老师复读一年吧。薛老师实际上和我邻村,大概有两华里的距离。他的“名气”来自于父亲的述说和周围群众的口碑。他当时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民办教师,由于全身心投入,他所教的五年级的毕业班成绩在全乡镇连续两年争得了第一,有个学生还被县一中的初中班录取了,简直就是放了颗“卫星”。

父亲的朴实想法就是,经过他一年的教育,我也能够再当颗“卫星”。

清楚地记得,老实本分的父亲,当时还有点顾虑,怕送我去邻村上学,是不是本村的其他老师脸上过不去?权衡再三之后,他还是骑着自行车送我去了。

薛老师足有一米八多的身材,青春帅气,红黑的脸膛,两眼炯炯有神。第一次见面,给人的印象是威严、温和、又有力量。他全身心地扑在教学上,我很快便感受到了:一方面的特点就是,他能够一视同仁。当时的我们班共10个同学,第一名的孩子就是他的侄子,因为我在数学方面有优势,补上了语文的短板之后,迅速在班里考试取得第一名,那时候作为老师的压力就来了,有人告诉他不能在“外人” 身上太用力了,得给自己侄子“开小灶”啊,可是老师却不这样想,他顶着压力,一直对我宠爱有加,我的成绩更是一路飙升越发“显山露水”。

另一个方面,因为我当时个头小,虽然离家距离不远,但冬春季节就完全住在老师家里,真可谓“同吃同住同学习”,这期间的收益多多,别人是难以体会到的。晚上的时候,老师要备课批改作业,我就在旁边做作业,第一时间得到批改指点。在备课结束的时候,他就对我循循善诱,教我如何“立大志”,又教我在思想上如何解决“我要学”的问题,他从古今中外的各类人物事件入手,讲得抑扬顿挫,如春风化雨。我懂得了拿破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名言名句,领略了毛泽东“四渡赤水”的雄才大略,如此等等,由点到面,有几次讲到兴致之高处,不由地把我从椅子上一把拽起高高地举起来!

他的启发式教育方法,激发了我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引发了我不断探索发现的少年之气,由懵懵懂懂到豁然开朗,由不爱学习到主动学习。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我们班连续考了全镇第一,令镇里和县里教育部门刮目相看!

上高中时第一课就是下发校徽。当时,高大英俊的班主任张老师郑重其事地说了两句话:“咱一中是全县人们公认的最高学府,进了一中的大门口,就标志着你的半只脚已经踏进了大学的校门”!第二件事是组织观看“光荣榜”。那年一中高考又是个丰收年,当时的大红榜就在校门口高高地张贴着,那段时间老师有意识地引导我们去参观。“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等,从那一刻起,我们的心中充满激情和豪迈,同时又是一番热血沸腾!

标杆的作用是无穷的!其实后来想,这是老师对我们的一种教育方法,就是让我们坚定信念,学有目标,顽强拼搏!

从高二下半年,学校计划把我们班的语文老师进行调整。有个别同学因为“先知先觉”,悄悄议论着将有一个年纪轻轻且刚大学毕业的老师,怕是难当大任。实在来讲,高中语文是重要的主课之一,正常的规律是一个老师连贯下来最好。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有些同学感觉真的有些不适应,新任黄老师的风格是介绍课文的前后背景,然后出一部分阅读理解题目,让同学们进行广泛讨论,把课堂活化,功夫放在“应用”上,从而激发大家的兴趣和参与。而对经典的古文好句好段,他绝对不允许你偷懒耍滑,在理解的基础上必须会背会写。

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黄老师以此教育我们说,增强历史自觉,激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就是如今的文化自信的意思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的《赤壁赋》等等,他带着我们都能倒背如流!同学们被一股清风所折服,学习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

读大学时,班主任黄老师讲授《美学》课的情形犹如就在眼前,让我们懂得了“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真谛!

在如今社会忙忙碌碌的节奏中,静下心来读书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而老师给予我们最好的教育,便是让我们始终保持着对读书的热爱。读的书多了,我们的智慧便会不断增长,书页翻动之间,我们也会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内涵。

多年以后再回头看,原来老师的爱,曾贯穿了我们的整个青春。也正是因为有老师的疗愈,我们才能有勇气有能力飞往更高的天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人师者,犹如红烛燃烧自己,落花滋养根基。

他们不在乎自己是否健康,只害怕自己不能再奉献,时刻都在为学生尽自己的努力。正如张桂梅老师,即便忍受着病痛,也要为大山的孩子带去希望;正如叶连平老师,95岁的高龄仍奔波于校园,不愿落下一节课;记得老师们都是挥洒了自己半生的热血。

孔子曾要求学生经常修养德行,他对弟子们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学问,而是他成为了怎样的人。

我们也唯有在老师的口传身授下,品格才能日趋完善,三观也才会逐渐成形。在未来的日子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老师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其实就是不断地鞭策我们。

在踏上工作岗位后,我对“师者”又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其间更多感受到的是领导和同事们对事业的孜孜以求、睿智从容的魅力。从最初对岗位的认知选择、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工作细节的把握、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等等,遇到的良师益友,扑面而来的都是他们的特色和长处!

一路走来,让我受益匪浅,成长进步,学习了别人的许多长处和优点,改掉了自己许多的缺点和不足,提升了自身的修养。“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事业养人!”“珍惜自己的单位,单位就是自己的家”如此等等,常常回响在耳边,琢磨一下,就是智商和情商兼具的意思,上升一个层次来讲,只有更加坚定信念信仰,经得住各种考验,方能行稳致远……

人生就像一条大河。著名作家柳青先生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前些日子,突然听到自己高中阶段教我数学的张老师不幸去世的消息,我痛苦失声。我马上联想到冰心曾经叙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许多年后,冰心得知自己老师的死讯,写下这样一句话:“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的流泪。”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师恩更深。

历经了沧海桑田,和老师间的情谊却在时间的沉淀下愈加厚重。

老师对我们的恩情,不止于课堂,更绵延我们的一生。他教给我们知识,更让我们明白行走于世间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为我们付出的精力和心血,每一天都让我们朝着梦想更近一步。

在教师节这一特殊日子里,我敬仰作为“先进文化的推动者,立德树人的耕耘者”的教师职业,我更愿为普天下广大老师们献上心中的赞歌“师者如光,点亮万千梦想”!

作者:琅琊水木 摄影:杜昱葆

0 阅读:10

临沂街上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