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内容我们说道:蜀汉丢了荆州,诸葛亮的隆中对事实上就已经破产了。唯一的机会就是效仿当年刘邦从汉中出发夺取关中,复制秦统一的模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诸葛亮先后五出祁山,但一次都没能成功。
哎!我没说错: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实际只有5次,其中真正出兵攻打祁山只有两次,至于第六次,其实是第三次北伐时魏军反攻汉中,不是主动出击,后人为了叙述方便就说成了“六出祁山”。
诸葛亮北伐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地理限制。咱们看地图:从汉中到关中,中间隔着险峻的秦岭,自古以来这里有四条古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陈仓道是因为这里有个重要隘口“陈仓”而得名,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走的这条路;褒斜道又叫斜谷,从斜谷出去就是五丈原,诸葛亮最后就死在这里。傥骆道极为险峻,除了当地山民行走,很难用于大规模军事行动。
最后的子午道,或者说子午谷就比较有名了。从子午谷往上正对着长安。诸葛亮北伐时,魏延建议给他5000精兵出子午谷直逼长安,不用绕行祁山,后来的历史证明这行不通,明末高迎祥就走了子午谷,被孙传庭伏击全军覆没。
而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最值得一说、同时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就是第一次,因此这次确实在战略上达成了突然性,如果不是后来丢了街亭,我觉得很大希望可以拿下关中。
因为按照曹魏方面的判断:诸葛亮北伐肯定是走陈仓或者斜道,这也是当年曹操征汉中的路线。但诸葛亮却来了个声东击西:派赵云领一支疑兵摆出要出斜谷进击楣县的架势。自己则率领主力从阳平关向西走祁山道。因为诸葛亮熟读史书,知道秦国的发家之路,秦人最早只是在甘肃天水一带养马的小部落,后来逐步平定陇右后才拿下了关中。
▲第一次北伐声东击西
关中是个四塞之地,三面环山,中间是渭河平原,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这里既可以养兵又容易防守,一旦形成气候就可以东出函谷关进军中原。历史上秦灭六国、北周灭北齐、唐的统一都是以关中为根基进而夺取天下。所以从西周到汉唐的1000多年里,长安都是中国的首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想走秦国的道路,先平定陇右拿下关中,然后出函谷,定中原一统天下。
▲一出祁山路线
而从结果看,诸葛亮的进军路线确实达到了战略突然性。以汉中为基地从阳平关出发,向西经过略阳,沿汉水一直北山,走祁山道出祁山进攻陇右。那陇西诸郡根本没想到诸葛亮会从这进军,再加上这里本身就是曹魏统治的薄弱区,诸葛亮打着“兴复大汉”的旗号,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很快就闻风而降,诸葛亮在天水顺便收服了姜维。
一时间曹魏朝野震动,曹睿亲率大军从洛阳驰援,坐镇长安后,分兵拒敌:一面派曹真率主力在斜谷口的郿县防着赵云,另一面派张颌带兵前往陇右抵抗诸葛亮。
关中和陇右隔着陇山,这里山高林密,百转千回,想要通过只有两条道:关陇道和番须道。秦国当年从陇右进关中就是走关陇道。不过经过多年荒废,关陇道已经越来越难走。东汉初年,刘秀在平定陇右时又开了一条新道——番须道。诸葛亮听说张颌来了,料定他必定走番须道。
而在番须道西端有一个重要据点——街亭,这里可说是陇右通往关中的东大门。那后来的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马谡只会纸上谈兵,最终被张颌击败丢了街亭。《三国演义》里把主将从张颌换成了司马懿,“失空斩”这段除了“空城计”是虚构的,其余基本和历史吻合。
街亭一失,魏军就可以源不断派往陇右,再这么耗下去就有腹背受敌的危险,诸葛亮没办法只好撤军。第一次北伐的梦幻开局就因为丢了街亭而功亏一篑,诸葛亮没办法只好挥泪斩马谡。那从这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北伐其实就是一场以小博大的军事冒险,三国里面蜀汉最弱,只能用这种出奇谋的办法赌一把,它的容错率很低,就和二战日本打太平洋战争一样。所以第一次北伐失败后,曹魏在这个方向就有了防御,再想出其不意就不可能了。
之后几次北伐,诸葛亮只能走陈仓、斜谷。曹魏的办法就一条:凭险据守,和你拼消耗;我在本土作战,补给方便。你的粮食只能翻越秦岭从四川运来,所以之后的北伐都是无功而返。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率军出陈仓道,被一个小小的陈仓挡了去路。陈仓守将郝昭凭险据守,蜀军打了20多天都没拿下来。再加上道路险要,补给困难,诸葛亮最后只能撤军。
▲第三次北伐路线
第三次北伐其实是向西拿下了武都、阴平两个郡,目的是为进兵祁山打开通道。诸葛亮还是想先占陇右,然后向关中推进。结果第二年魏军从子午谷、斜谷进攻汉中,诸葛亮防守,双方打成了拉锯战,真正的北伐并没有开始。
第四次北伐是沿着上次开辟的道路再出祁山,攻占陇右。曹魏派司马懿抵挡,诸葛亮本来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因为阴雨绵绵,粮草接济不上只好撤军。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率10万大军出斜谷,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扎营。这里距离长安只有100多公里了,是诸葛亮比较冒险的一次行动。结果司马懿施展老乌龟技能,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拖了半年,最后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在五丈原。
以上就是诸葛亮五次北伐的具体过程,不过有一点咱们可能都没注意到:五次北伐,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总共其实只有6年,差不多每年都要北伐一次。因为诸葛亮知道拖不起啊,曹魏的人口、土地几倍于蜀汉。他必须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全力以赴,时间一长实力对比更加悬殊,北伐就更不可能成功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才是诸葛亮最可贵之处
在我看来:以诸葛亮的才智,第一次北伐失败后,他应该就已经知道北伐时不可能成功了,毕竟在中国历史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只成功过一次。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正是诸葛武侯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嘛。
其实从战略上看:以陇右为基地,然后拿下关中,进而一统天下的大战略是对的。除了我上面说的秦国模式,周人的发祥地也在西祁,所谓“风鸣祁山”指的就是这里。周人搞了中国历史最早的西部大开发,占据了关中,逐渐做大,最终东进灭商。
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之战,99%就是北统南,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都是从西北往东南。成功的北伐就两次:朱元璋灭元和国民革命军北伐。杜兰特就说过“地理是历史的子宫”,历史的重演背后都有相似的地理因素。所以下期咱们就把观察视野拉到西北,看看地理条件是如何决定中国历史的走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