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钓中你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话,“你用的子线比我的主线都粗”,“钓鲫鱼我就没用过这么粗的子线”。在我看来说这种话的无非就两类人,一种是钓了两天黑坑半瓶子咣当,鱼不见得能多钓几条但却喜欢在不上鱼时,在背后对钓友指指点点;一种是野钓经验少,盲目地追求极致,或理论大于实践,容易被带节奏还没找到钓鱼的方向。真正见过大风大浪的老手不会对人评头论足,常年混迹野钓的人对资源鱼情了然于胸,上不上鱼并不是很看重这个,钓鲫鱼子线适当放大不是过于夸张就没问题。
现在网上也有一种子线宁细勿粗的言论,总是强调说子线用粗了没口,有时候你用0.8的没口或者有口不中鱼,换上0.4,0.3的就能有效上鱼。宁可把线放细,宁可断线也不要用比较粗的子线,这样你才有机会和鱼搏一搏,所以钓鱼子线要用得特别细为好。这种观点您认同吗?夏季野钓鲫鱼有必要追求这种极致的运用吗?
子线粗细对鱼吃饵的影响,我们要根据季节,鱼的活性,摄食欲望,开口大小等因素综合去看待。并不是说线用得细漂相就能明显,用细更多地体现在精细化作钓,极端的鱼情下才会有意义。比如冬春季节鱼活性差开口小,不用说大家自然会针对鱼口轻把线号放小。而鱼摄食欲望高,挣扎力度的夏秋两季,0.4跟0.8的子线实际体现出的差距是很小的,基本上不影响作钓。鱼活性高,鱼情也复杂,子线粗点不是问题只看钓点有没有鱼。
再者说夏季钓鲫鱼一般子线能用多粗?1.5到头了,0.8至1.2的区间范围是钓友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粗子线钓灵确实挡口,钓钝实则影响不大。野钓能否有效上鱼综合性比较强,并不是单靠某一方面决定的。比如我钓点诱来了鱼用1.5的子线能连竿,你说用的粗,但你位置不当用0.4的照样没口。子线粗吗?粗,但能上鱼就是硬道理。有口不中鱼。有鱼出不来口自然就知道调整了,没鱼没口用什么都一样。
细子线隐蔽性好,入口好,鱼吃起来省劲,但越细的子线越容易缠绕打结,打卷,耗损是比较严重的,如果驾驭不了甚至不如粗子线省劲好用。夏季近岸小个体鲫鱼居多,我们作钓时主要针对一二两,三四两的这种个体的鲫鱼比较多,一般使用4至6号袖,子线0.6,0.8或是1.0粗一点可降低耗损程度,对上鱼也不影响。有些钓友盲目用细,搭配,调钓却显得不伦不类。例如有次我旁边坐了个钓友,60公分的大漂搭配5公分长的0.3的子线钓钝,守钓鲫鱼。要是正常使用子线,悬坠状态下子线弯曲适度出口确实能好,但子线如此又短又躺底,用细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野钓普遍的鱼情,影响鱼获的主要原因是水域资源,钓点的选择,作钓当天鱼开口的情况占主导,过分地纠结线组包括调钓,没有太多实质性意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凡事跟着鱼情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好。
野钓3.5子线断过3-4次,4.0子线断过1次,现在都是3.5+3+3或者6+4+8,基本很少断了。
钩子大小才是最重要的,线粗只是轻的鱼口不会显示出来而已,但是那么小的鱼钓到有什么意义?
夏天野钓从来就是2+1一种线组
我正常用的2+1.5,钩子伊豆6号。遇到餐条多,鱼钩适当收至伊豆四号,可以大小通吃。
有没有口,和信号传递灵敏度,和子线粗细没有什么区别,就以鲫鱼来说,0.3到1.2都用,基本没有任何区别,区别在于1.2不容易打卷,0.6以下非常容易打卷。对于中鱼,只能说1.2的打不中的几率会大一点点。而且也是相对浮钓而言,如果钓底基本没差别。3两左右鲫鱼子线1号,主线1.2 可以很好避免子线打卷。
12+10+10主,子,钩
说得好[得瑟]我10+8钓小白条
[点赞][点赞]
大线钓大鱼 小线钓小鱼
钓无定律
[点赞]
夏季还谈什么挡口,1.5的子线,六号的伊豆,略大点的餐条照样钓上来,更别说鲫鱼了。用个0.4,0.6的子线,来个三四斤的鲤鱼把线切了,空留自己在那凌乱[呲牙笑]
我用6+4.昨天中了条8KG的草鱼!
小时候不懂,用2.0分主线当子线绑鱼钩,鱼也没少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