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地区为什么动荡不安?从历史和意识形态两个线索来认识

法老娱乐 2022-03-04 13:25:23

一个从历史上找原因,一个是从意识形态上找原因。理清这两条线,自然知道中东的历史为什么动荡不安,也知道中东的未来为什么还要悲观。

一战之前,大清帝国被称为东亚病夫;奥斯曼帝国被称为西亚病夫。

但是,奥斯曼的问题要比大清更严重。大清民族成分单一,儒家观念更具超越性。而奥斯曼的民族成分要多复杂有多复杂,巴尔干的斯拉夫和中东的阿拉伯,完全是两类人。大清治下,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标识,即中国人。而奥斯曼治下,却有三个身份标识,是哪个部落的、是哪个地区的、是哪个宗教的。所以,一旦帝国衰落,奥斯曼的结果一定比大清惨,想不分裂都不行。

历史早给定下了基调,接下来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具体就是民族主义。

为什么大清和奥斯曼打不过欧洲国家?

经济很重要、政治很重要,而比经济和政治的底层则是民族主义。1848年欧洲革命之后,欧洲国家普遍完成了民族国家的转型。民族主义,简单说就是单一民族的自我身份认同。而民族国家则是民族主义的表现,要求单一民族主体和主权在民。

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与传统的帝国主义和帝国国家有什么区别吗?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帝国国家打仗要钱、民族国家打仗要命。拿破仑最先以民族主义为工具,带着法兰西民族打遍欧洲国家。实际上,拿破仑打败的不是欧洲国家,而是欧洲国家中的贵族。所以,民族国家打帝国国家、传统王朝,就是一种降维打击。前者要命、后者要钱,这根本就没法打。

大清和奥斯曼都要自强,那就必须完成民族国家的转型。而转型之后,中国还是中国;而奥斯曼就剩下了一个土耳其。

接下来,再说中东。说中东,还是先从历史说起。

从1516年开始到今天,总共500多年的时间里。中东的前400年,一直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最近100年,中东,包括北非埃及在内的整个阿拉伯地区,开始转型为民族国家。

转型的标志事件是:奥斯曼帝国在一战后失去了阿拉伯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站队正确,跟这协约国一起打同盟国,中国成了战胜国。这个很重要。反观奥斯曼就知道为什么重要了。因为奥斯曼站队错误,跟着同盟国一起打协约国,奥斯曼成了战败国。战败国的命运就是被瓜分。

巴尔干想也别想,在一战前就已经被奥匈从代管变直管了。一战后,奥斯曼还要失去阿拉伯地区。

但是,奥斯曼选择站队同盟国,主要是德国,也是逼不得已。这根本就不由得奥斯曼来选,它必须站队德国。一战前,巴尔干被奥匈帝国抢走了(但主要是打输了俄奥战争,账要记在俄国身上);马格里布地区和塞浦路斯,被英法抢走了;意大利趁乱抢了利比亚(意大利是同盟国,但这家伙后来反水了);北边的领土,则直接被俄国抢走了。

所以,对于奥斯曼来说,整个欧洲列强中,也就德国像个好人。因为德国没抢过自己的土地。于是,奥斯曼就要赌一把,借着德国的力量,有仇报仇、有恨报恨。最为刺激奥斯曼敏感神经的,是英国人。当时,奥斯曼在英国订购了两艘军舰。一战爆发后,英国直接征用,啥说法也不给,根本就没把奥斯曼当回事。欺负你,就是天经地义。于是,哈里发动怒了,直接发布圣战旨意,号召全体穆斯林死命干。

但是,帝国衰落就是大厦将倾,根本就不会产生什么向心力。所以,哈里发的命令,啥用没有。哈里发前面号召打国战,阿拉伯后面就造反。这就是帝国的悲剧。

阿拉伯为什么造反呢?还是因为英国人。英国不止有坚船利炮,而且还有比坚船利炮更厉害的武器,就是民族主义。利用民族主义这张牌,英国策动阿拉伯人在后方搞造反。

当时,英国给希贾兹地区总督、两圣地的管理者侯赛因伊本阿里开出了价码:战后支持你侯赛因建立一个大阿拉伯王国。这个阿拉伯王国有多大?除了侯赛因已经控制的希贾兹和叙利亚,还包括今天的约旦、巴勒斯坦和伊拉克。

记住这个版图,以后泛阿拉伯主义主要就是英国人许诺的这个大阿拉伯王国。

但是,英国人搞了一女三嫁。同时向法国许诺:战后把叙利亚和黎巴嫩交给法国;同时还向犹太人许诺: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斯曼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只能被瓜分,要多惨有多惨。但是,侯赛因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英国人搞了一女三嫁。这时候只能算两嫁,到二战之后才算正式完成三嫁,因为以色列建国了。

巴黎和会搞分赃,分赃的结果是:英国拿到了伊拉克、巴勒斯坦、外约旦和埃及,法国拿到了叙利亚和黎巴嫩。同时,沙特也出手了,直接拿到了希贾兹地区。这个地区有麦加和麦地那这两个圣城,所以非常重要。

历史的故事讲到这里,再讲意识形态的故事。

当时的意识形态就是民族主义,而民族主义的输出地就是法国。法国拿到叙利亚和黎巴嫩之后,一定要玩民族主义输出,我们法国搞共和、选总统,你们也这么玩哈!然后,侯赛因就悲剧了。都共和了,还要你这么个谢里夫干啥,于是人民直接赶跑国王。

英国呢?英国的民族主义没有那么生硬,它搞君主立宪。搞君主立宪,你得有君主啊。所以这时候,英国人最缺的就是国王。而侯赛因又被自己玩得又那么惨,于是英国人赶紧“雪中送炭”:侯哥赶紧来,我们这里正缺国王。于是,侯赛因的儿子,费萨尔当了伊拉克国王;阿卜杜拉当了约旦国王。

但是,英国人和法国人这么玩,完全就是在顶层搞分赃,根本就没照顾阿拉伯人是怎么想的。

这就是一个民族。既然你们不可避免地输出了民族主义,那就没必要再切分成叙利亚、伊拉克、约旦这么多个国家了。

为了分赃和统治需要,你们却把阿拉伯地区当成披萨各种切。阿拉伯人当然有理由认为你们是在搞阴谋,目的是削弱阿拉伯人。

直接切分了,各自搞成民族国家,就不行吗?问题特别大。

叙利亚和伊拉克是两个国家,但两个国家境内都有库尔德人。那你让库尔德人怎么办?是不是应该也建立一个国家,但现在却没法建了。

而各自国家内部也有问题,那就是宗教,即逊尼派与什叶派之争。两派就是两群人,却被封装到一个国家里,能不闹事吗?黎巴嫩则更严重,别的国家还是是伊斯兰内部分歧,而黎巴嫩则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民族国家的一个基础是共同的想象,上帝死了、国王也死了,那我们就造一个神、编一个故事。这个神、这个故事,就是民族主义。但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本民族的特色,就是自己为什么与众不同。法国有法兰西民族,法国人说我是光荣的法国人,因为我们浪漫、因为我们有雨果。但你让中东的阿拉伯国家怎么搞?伊拉克、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他们的历史记忆、语言、宗教、生活习惯,根本就找出什么差别。然后,我是一个光荣的伊拉克人、我是一个光荣的叙利亚人,就没法说。

正是这些民族国家的界限不清晰、差异性不够,所以一个新的概念出现了,即泛阿拉伯主义。简单说就是:我们阿拉伯人觉悟了,我们不要当披萨了,我们要当一整块的大饼。这就是整个阿拉伯的大民族主义。

意识形态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举个例子,甲午中日战争,大清比日本的国力强,但一战就打得跪地求饶。而二战中日本侵华呢?那时候中国的国力与日本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结果中国却越打越强,让日本陷入了侵华战争的泥淖。原因就是大清之后的中国完成了民族国家的转型。

中东也是如此。纳赛尔当上埃及总统后,主张泛阿拉伯主义,号召阿拉伯人民一起收拾以色列。然后,1958年的时候,叙利亚竟直接跑到埃及,要求带着整个叙利亚并入埃及,建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这就是意识形态的力量。不战,不仅能够屈人之兵,而且能够兼并一个国家。

接下来还要谈历史,这个历史就要切换的具体一点儿,就是以色列。

之前说了,英国人支持犹太人复国。但是,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只有3%,这时候根本谈不上复国。但后来,犹太人开始向巴勒斯坦搞移民。二战中,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于是,以色列建国也就开始加速了。在1948年的时候,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达到了三分之一,人口达到60万。这时候,复国水到渠成。

当时的联合国搞了分治方案。但是,阿拉伯人肯定不不能同意。自己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然后却要腾出地方,给一伙犹太人建国。这个道理,谁也接受不了。联合国不是上帝、不是真主、不是佛陀。所以,以色列建国,根本不是一纸联合国协议说了算的,只能靠战争,而且是持续不断的战争。

1947年,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8年,南黎巴嫩战争;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2008年,加沙战争。说中东动荡不安、战争不断,你不用看别的,就看围绕以色列打了多少仗,就知道了。这个地方要是能够太平,那才是见了鬼。

名正言顺然后才能事成。

打仗这么大的事情,你得要一个多大的名正言顺呢?泛阿拉伯主义就够了。所以,在战争中,以色列的犹太民族主义会越来越强,而泛阿拉伯主义也一定会越来越强。但,犹太人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国家,而泛阿拉伯主义却始终停留在意识形态层面。

但,意识形态的力量是巨大。凡是中东搞战争,就一定会扛泛阿拉伯主义的旗。比如伊拉克进攻科威特,萨达姆实际上就是为了抢石油、找钱花。因为两伊战争中受到的伤害实在太大,所以欺负一下科威特搞点儿钱。但是,打科威特却非要往以色列扔几颗飞毛腿导弹。这是为什么?名正言顺才能搞战争。往以色列扔几颗导弹,才能说明自己名正言顺,扛起了泛阿拉伯主义的大旗。简单说:我揍科威特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主义。

民族主义是怎么来的?这个学术上有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民族主义是被制造出来的。因为上帝死了、国王也死了,国家要凝聚就要有新的故事,所以就制造出民族主义这个东西。一个重要的揭示就是:民族主义是可以制造出来的。

欧洲人不是把中东分出了那么多个国家吗?于是,这些国家就可以制造自己的民族主义。制造了叙利亚的民族主义、制造了伊拉克的民族主义,阿萨德和萨达姆才能获得最硬的执政基础。所以,当泛阿拉伯主义需要的时候,大家会扛一下这面旗;当不需要的时候,大家一定会扛自己的旗。

你们民族国家的政治精英这么想,但肯定有人就不这么想,有人就一定真诚地相信泛阿拉伯主义。所以,泛阿拉伯主义与中东国家的民族主义就是一对矛盾。因为一直打不过以色列,所以泛阿拉伯主义不仅没有自然消解,反而越来越强。

但是,中东乱局就只有一个泛阿拉伯主义吗?还是先讲一下历史。这个历史是冷战。

冷战就是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选边站,这是当时的大势,谁也避免不了。硬着骨头、谁也不选的,有吗?当然有,看看咱们自己就行了。但骨头硬,你得有个好身板。中东已经乱成这幅德行了,还怎么指望它有个好身板。于是,阿富汗、叙利亚、埃及、伊拉克、阿尔及利亚、也门和利比亚,站队苏联;突尼斯、黎巴嫩、摩洛哥、约旦、沙特,站队美国。

泛阿拉伯主义,与阿拉伯国家各自的民族主义,存在矛盾;阿拉伯各民族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其他还有民族矛盾、教派矛盾、世仇恩怨,矛盾重重。而这时候,冷战选边站,那就准备矛盾激化了。两伊战争是怎么打的?美苏要是没掺和,连鬼都不信。

冷战期间,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苏联出兵阿富汗,在这里搞了十年战争。

你苏联搞战争,美国人就不能闲着,你出兵、我就砸钱。同时,阿富汗战争,也被阿拉伯人定义为圣战。战争中,极端宗教和激进分子不仅获得了直接的物质支持,而且获得了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在阿富汗,也就出现了各种组织。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就是其中一员。

苏联出兵,其结果就是导致阿拉伯的极端势力抬头。阿富汗战争结束以后,这伙极端势力自然失去了的存在意义。因为敌人已经没了。

但是,两伊战争爆发了,而且伊拉克摆出架势要收拾沙特。沙特富得流油,却弱得要命,根本扛不住伊拉克,只能各种找盟友。于是,本拉登这伙极端势力也就有了刷存在感的机会。但沙特政府不是傻子。指望一群游击队对付现代国家伊拉克,完全不可能。所以,美国大哥来了。大哥出手不同凡响,一下就把伊拉克打成残废。伊拉克是残废了。但是,你沙特是阿拉伯世界的一员,而且还控制着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怎么能引狼入室。于是,极端势力也就有了新的敌人。九一一事件后,老美就更彪悍了。山姆大叔就是一头冲进屋子的巨象,什么伊拉克、什么阿富汗,捆在一起打。打完之后呢?暴力输出玩了,你得输出秩序。但美国人输出的这套秩序,在这块土地上完全没有市场。

然后,极端势力变成了恐怖组织,恐怖组织日益做大,现在的ISIS根本不是本拉登的基地组织能比的。ISIS主张伊拉克+大叙利亚,与英国许诺的大阿拉伯王国相差不大。这就是历史给中东种下的草。但ISIS不能与泛阿拉伯主义划等号。泛阿拉伯主义是一种民族主义,而恐怖组织以及ISIS是一种极端宗教主义。

但是,问题是:ISIS为什么在中东如此有市场?泛阿拉伯主义整合不了中东。而因为这个主义的超越性,所以中东国家的民族主义便遭遇瓦解。这就为其他的主义来组织中东提供了机会。而ISIS就有了机会和市场。

最后,总结概括一下中东的历史和现实特点。

一个是中东的现实特点:大民族、小国家,既是历史的形成,也是意识形态的结果。

一个是历史的曲折演化:民族很大,却因为各种历史原因,被分割成各自不同的国家。

一个是意识形态的矛盾:泛阿拉伯主义,制约了各国民族主义对内部的有效整合与凝聚。

一个是自然的可乘之机:既然民族主义、泛阿拉伯主义都不能整合中东,自然也就为极端宗教主义提供了可乘之机。

而以上这些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解决。

中东有民族国家,但中东民族国家与其他地区的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完全没法比。不仅内部的差异性不够,而且还遭遇了泛阿拉伯主义的制约。因为以色列的存在,所以泛阿拉伯主义一直在增强。冷战以及美国在中东各种破坏,又导致了宗教极端主义的快速发展。这个主义正在跃跃欲试地整合中东地区。问题摆在了哪里,但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实现解决。所以,动荡不安就成了中东的特征。

0 阅读:112

法老娱乐

简介:谢谢你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