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初,国民党集结45万大军,向山东解放区发起猛烈进攻。面对这一局势,粟裕迅速调整作战部署,决心在这一战中彻底消灭74师。这个师在此前的战斗中屡立战功,被视为蒋介石的王牌部队。粟裕明白,若能围歼74师,不仅是一次重大的军事胜利,更能极大鼓舞解放军的士气。
粟裕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这支部队自战前便潜伏在敌后,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反击。6纵司令王必成接到粟裕的电报后,激动不已。他素有“冷面将军”之称,平日少言寡语,但这一次却忍不住大笑:“这次总算有机会和74师决战了,大家都准备好了,打出气势来!”6纵士兵同样振奋,因为在此前的涟水战役中,他们与74师交战两次,互有胜负。如今,再战老对手,6纵上下斗志昂扬。
1947年3月,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攻势。尽管在战场上屡遭挫折,蒋介石仍希望通过攻占山东,扭转战局。国民党调动了三路军团,其中74师及其配属的部队为第一路军团,主力直指解放区核心区域。面对国民党密集的作战部署,解放军一时难以各个击破。莱芜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根据党中央的指示进入短暂的休整状态,同时准备发动内线歼灭战。
党中央分析认为,解放军应该在有利时机内大量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因此,华东野战军在休整期间,积极进行战前动员,调集兵力,以待时机。而国民党则认为解放军已经开始疲软,蒋介石下令前线部队进一步跟进,并在指挥官汤恩伯的授意下,74师孤军冒进,向坦埠推进。这一冒进为解放军创造了歼灭敌军的机会。
5月,华东野战军在得知74师将要进攻坦埠的消息后,立即调整部署。经过深入分析,粟裕决定将74师作为主攻目标,以5倍兵力围歼这支蒋介石的王牌部队。然而,华野内部对这一决定存有争议,不少人担心兵力不足,难以围歼精锐的74师。就在此时,彭德怀发来电报,建议学习陕北战场的作战经验,趁敌军分散之际,迅速形成合围。彭德怀指出,若能阻断敌军援军的增援,围歼74师的胜算极大。这一电报坚定了粟裕和陈毅的决心,二人决定改变战术,迅速展开行动。
华东野战军决定采取“剜心”战术,将74师从国民党大军中分割出来。一纵、八纵负责切断74师与邻军的联系,四纵和九纵则从正面进攻,伺机合围。与此同时,其他部队负责牵制敌方援军,确保74师无路可退。
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正式打响。粟裕亲赴前线指挥,他向一纵司令叶飞下达命令:“务必在天黑之前拿下曹庄西面的高地,确保我们对74师形成包围之势。”在多日的激战后,解放军逐渐切断了74师与其他部队的联系。张灵甫,74师师长,虽然察觉到形势不妙,但依然幻想着可以凭借精锐之师突围。直到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解放军包围,才开始撤退。
然而,张灵甫的撤退计划被一支“隐形部队”——华东野战军的第六纵队彻底打乱。六纵早已在敌后潜伏多日,正等待时机出击。当粟裕下令六纵封锁74师退路时,王必成带领他的部队如神兵天降般占领了垛庄,成功切断了74师的最后一条生路。
在攻占垛庄的战斗中,六纵士兵奋勇拼杀,不顾敌机轰炸和敌军炮火,快速占领了关键高地,彻底断绝了74师的退路。王必成曾对手下说道:“今天这一战,拿不下垛庄,你们提头来见我!”在他的坚决指挥下,六纵完成了粟裕交给的重任。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时,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仍未意识到74师的危机。蒋介石认为凭借74师的战斗力,应该可以支撑到援军到达。然而,解放军各路纵队严密阻击国民党援军,死死卡住了增援的道路。5月15日,华东野战军向孟良崮发起总攻。四纵、九纵正面强攻,六纵则从后方封堵,解放军士兵与74师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随着74师的据点相继失守,张灵甫已经深陷绝境。5月16日,解放军总攻之下,74师阵地全面崩溃。面对这一结局,张灵甫无力回天,最终选择在山洞中自尽。战斗结束后,王必成登上了孟良崮的高地,长舒一口气:“终于报了大仇。”
这场战役中,六纵的突然出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74师被全歼,有两个人是想不到的,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