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宁作家的写作三要素:生活为基,观念为魂,技巧为翼。

江江众人 2024-10-20 16:04:38

昨天下午三点,在包头文联的会议室,我们聆听了石一宁老师的文学讲座,题目是《生活、观念和技巧》。

老师以这三个概念为引,阐述了如何从生活、观念和技巧切入写作。

老师讲,写生活时,因行业千差万别,需因人而异,尽力规避题材的同质化。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观念和角度,所写内容应契合自身实际。

接着,老师举例柳青,他在乡村一住就是十几年,正因如此,他的作品满是生活气息,深受百姓喜爱。

若他没长期扎根农村,绝无可能熟稔乡村生活,更不可能创作出那些鲜活的作品。

老师还提到阿瑟·黑利,他每日写一篇小说,耗时三年,经深入调研,无论是科技题材还是生活题材的作品,都出类拔萃,堪称典范,这也是深入生活的成果。

另外,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创作反映利比亚撤侨事件的报告文学《国家》,先后采访50位亲历者。

文中描写了在枪林弹雨中,几十位中国工人被扣,中国使馆去交涉,利比亚警察不认中方证明,最后众人唱起国歌,打动了利比亚警察。最终释放了这些工人,这一极具生活感的画面……

此作品大获成功,外交部还将其发往各使馆供人阅读,无疑是深入生活调研的硕果。

通过这三个事例,老师总结:生活写作可点面结合,把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写成真实的大事。

并且,在选择生活素材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此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正能量的。

老师还提醒,写生活时要避免小说中的硬伤,比如小说中的逻辑不能出大问题,他举例说,一个市长必须经上级任命才能开展工作,不能随意上任,这就是写小说要规避的逻辑错误。

在观念方面,老师进行了论述。文学观抽象于具体,与一般文学题材观相关。

比如在散文和小说的虚构问题上,一般而言,散文多为真人真事,但在表现他人事情和情感时,并非完全真实,会存在一定虚构,而小说的虚构是相对的,并非绝对。

老师还提出,不能认为发表了就是成功,没发表就不是成功,他举例鲁迅和托尔斯泰,他们虽未获诺贝尔奖,但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极大。

此外,文学观还涉及创作误区,创作者要写自己擅长的东西,且在创作时要关注普遍观点。

关于技巧,老师讲道,写文章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技巧练到一定程度会达到炉火纯青、毫无痕迹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无技巧,实则是熟能生巧。

若想技巧好,就得好好研读优秀作品,向经典作家学习,学习他们的架构、语言等。老师强调,语言是一门艺术,小说有小说的语言,文学有文学的语言,语言运用要恰当。

老师还举例一位周立波作家的《山乡巨变》,因其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所以写得老辣劲道,技巧娴熟。至于文学创新是内在驱动,但创新很难,要十分谨慎。

0 阅读:0

江江众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