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剧情无逻辑
作为抗美援朝系列的续作,《志愿军2》的故事背景聚焦于铁原狙击战。这场战役被誉为抗美援朝中最艰难的战役之一,我军将士以血肉之躯抵挡敌军的重装进攻,其悲壮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导演陈凯歌却未能将这段历史的精髓呈现出来,反而用蹩脚的手法将故事演绎得漏洞百出。
首先,影片中的地道挖掘戏份就令人匪夷所思。按照剧情设定,我军战士仅用一天时间就挖到了敌军脚下,这种效率简直堪比现代化机械作业。要知道,正常作战的安全距离至少也要几百米,纯靠人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挖掘工作,未免太过离谱。这种不合理的情节设置,不仅有悖常理,更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其次,影片中的亲情线过多,给人一种为煽情而煽情的感觉。尤其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李想(朱一龙饰)一家三口还能悠闲地互动,甚至有空扔个糖,这种设定简直让人哭笑不得。战争的残酷性在这种温情脉脉的场景中被大大削弱,反而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更让人失望的是,影片最重要的大场面戏也未能拍出应有的效果。敌我双方的对决本应是展现我军以小博大战术的绝佳机会,结果却被简化成了一个水淹七军的桥段,完全没有抓住战役的精髓。
相比之下,《长津湖》在战役设计上就显得更加引人入胜,剧情环环相扣,难怪能成为影史票房冠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离开了徐克与林超贤,陈凯歌似乎已经无力驾驭如此宏大的题材。
在角色塑造方面,《志愿军2》同样表现平平。张子枫饰演的妹妹李晓,整部影片的戏份就是找父母、吃糖果,或者对着敌军唱民谣,显得十分尴尬。
而陈飞宇饰演的角色虽然戏份不少,却未能展现出战争创伤带来的痛苦和绝望,反而像是在演绎一出"抗日神剧"。这种肤浅的角色塑造,不仅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更是对历史的一种亵渎。
总的来说,《志愿军2》无论是文戏还是武戏,都暴露了陈凯歌江郎才尽的事实。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它不仅未能传达出应有的历史厚重感,反而沦为了一部失败的商业片。这种对历史的不尊重,对观众的不负责,实在令人失望。
02 唐国强点名批评
除了观众的不满,连第一部主演唐国强都对《志愿军2》提出了尖锐批评。在一段网传视频中,唐国强与编剧探讨第二部内容时表示:"凯哥作为一个大导演,这是一个作为历史留下的影片,你现在弄的成了商业片了。"
唐国强的不满主要源于第二部直接删除了他饰演的毛主席的全部戏份,连海报上都没有他和刘劲的名字。
要知道,自2006年起,广电就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要反映领导人的生平、业绩、工作和生活经历。正是基于这一要求,国家对此类题材的创作给予了一定的资助和支持。
《志愿军》三部曲在备案时都被定位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旨在全景式展现伟大事迹。然而,第二部却删去了重要历史人物,以虚构角色为主,还暗中删去了"历史"这一重要标签。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向"商业化"靠拢,也难怪唐国强会如此不满。
唐国强甚至直言:"再弄这个片子就不是《志愿军》了,就变成了《长津湖》了!"这番话虽然有些尖锐,但也道出了许多观众的心声。《志愿军2》确实在试图模仿《长津湖》的成功模式,但结果却差强人意。
商业片固然有其优势,但前提是影片质量过关。很显然,《志愿军2》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值得一提的是,《志愿军2》能够获得将近10亿的票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这个档期中,此类型影片有着天然的优势。
然而,如果一部电影对历史毫无敬重之心,只顾着博流量、抢票房,那么早晚有一天会遭到口碑的反噬。希望陈凯歌能够早日认清这一点,不要再继续执迷不悟了。
03 结语
截至目前,《志愿军2》的票房即将突破10亿,预计内地总票房有望超过13亿。从数字上看,这个成绩似乎还算不错。但如果将其与《长津湖》相比,差距就显而易见了。这也再次证明,《长津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徐克与林超贤的执导。
陈凯歌曾幻想自己能够独挑大梁,拍出中国最厉害的战争片。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场痴人说梦。因为他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历史战争片不应该成为流量噱头,更不应该为了捧红某个演员而做出妥协。
虽然这个系列还会有第三部,预计将在明年国庆档上映,但我们不禁要问:它还能有所好转吗?希望创作团队能够认真反思,不要辜负了这个伟大的题材,更不要辜负了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敬仰的英雄先辈们。
作为观众,我们期待看到的是一部能够真实反映历史、触动人心的作品,而不是一部为了迎合市场、牺牲历史真实性的商业片。我们希望,未来的战争题材电影能够在商业性和历史真实性之间找到平衡,既能吸引观众,又能传递正确的历史观。
那么,你对《志愿军2》有什么看法呢?你认为它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还是一次失败的尝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探讨这部备受争议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