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三妯娌家族群约好,大年三十不聚餐。”
帖主介绍,老公兄弟三人,公公婆婆已离世。
平时各自在外忙碌,他们是老三在城里上班,并且买了房子定居,二哥是公务员,二嫂是老师,也在城里定居,唯独大哥大嫂在老家。
原来过年,都是轮流聚餐,大年三十回老家,在大哥家吃饭,初一去二哥家,然后约个时间去老三家。
老二和老三不会做很多菜,而且城里地方小,客厅也坐不下那么多人,大多去饭店吃,他们的儿女也已经成家,再加上小孩,大大小小加起来,至少要坐三桌,忙完年夜饭,腰都直不起来。
大哥大嫂比较节约,他们都是在家准备饭菜,关键是菜也不丰富,有次去聚餐,就是简单的鸡汤,和几个蔬菜,大家都没吃饱。
不过是聚餐,谁也没说什么,该给红包给红包,还拿了不少礼物。
在大哥家简单吃了饭,大家就都离开了,回家感觉还是饿,只能再吃点。
眼看又到年底,二嫂在家族群里说,这次过年就不聚餐了,各过各的。
她的话一出来,就引来孩子们的点赞,老三一家也很赞同,只有老大没说话,显然心里有点不舒服,觉得大家没有了家族意识。
帖主说,二嫂说出了我的心声,我早就不想回去聚餐了,吃不上什么菜,还要帮忙洗菜收拾碗筷,还不如在自己家吃饭,想吃什么做点什么,人少吃得开心。
下面很多人留言。
有网友说:“我最烦的就是一年一次回婆家过年,因为顾忌公公婆婆在老家,春节都尽量回去,还要给兄弟姐妹礼物,以及孩子们的压岁钱,都心安理得接受,有事都找我们,我们自己挣钱买房,孩子自己带大,老家人谁也没帮过,这样的亲戚谁愿意来往啊。”
也有网友说:“我们家也是大家庭,我家的又是厨师,每年过年就让我们干活,他们吃饭不管别的,等我们忙完,也就剩下残羹剩菜,婆婆走了后,果断不跟他们来往。”
还有网友说:“我们姐妹五人,弟弟最小,刚开始是初二在父母家过年,然后姐妹们轮流待客,年还没过完,就要上班了,真的很累,现在就是初二在父母家聚,姐妹们轮流招待,别的时间自由活动,大家都觉得好。”
不得不说,大家的思维改变了,亲情的好坏,真的不在于过年的聚餐。
拿我们家举例,我父亲兄妹四人,我妈也是姐弟四人。
每次过年,8个亲戚家都要走动,挨个轮一遍,也要8天,那时候没有私家车,距离又远,最远的有20里地,要么骑自行车,要么坐公交车,真的累啊。
有次坐父亲的自行车,回到家才发现,脚上的棉鞋不见了,脚都冻得没知觉,什么时候掉的鞋子都不知道。
年轻一辈长大后,就很抗拒走亲戚,本来年假就少,回来还要应付亲戚,觉得很烦。
于是大家就商量,过年在一家亲戚聚餐就够了,每个人都带礼物,去的时候也主动帮忙,一家人做饭,其乐融融,这样做的好处,跟亲戚相聚了,也多了一些自由时间。
其实对于父母来说,聚餐也是很大的压力。
需要提前一天准备好饭菜,至少18个菜吧,从洗菜到做菜,都需要很多精力,而且冬天水冷,谁洗菜谁知道。
随着网络发达,给孩子红包也不需要见面了,大年三十那天,在群里就给完了,该拜年也拜年了,见不见面真的没什么关系。
聚会的意义,是兄妹们团聚,让老人看到家庭繁荣的热闹,讲真,如果没有了老人,兄妹们还是各过各的好,减少了做饭菜的压力,也能让大家都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