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最大运输机制造厂沦落到造家电因不履行中国订单失去重生机会

雅彤看军事 2023-02-16 23:46:07

契卡洛夫大门口标志性的伊尔-76模型

说到前苏联最大的运输机制造厂,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是制造安-124和安-225重型运输机的基辅飞机制造厂(已并入安东诺夫并改名AVIANT——安东诺夫批量制造厂)。但要论规模的话,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塔什干契卡洛夫航空生产联合体(TAPO)其实更大,制造的重型运输机数量也远超基辅飞机制造厂,其重型运输机制造量至今未被其他飞机制造厂打破。苏联解体后订单骤减导致经营情况恶化,如今契卡洛夫已无法生产飞机,其厂房内还有多架未完工的飞机在吃灰。契卡洛夫后来本有过一次重生机会,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把握住。

曾经繁忙的契卡洛夫伊尔-76组装厂房

契卡洛夫航空生产联合体于1932年在莫斯科州的希姆基成立,以试飞员瓦列里·契卡洛夫的名字命名,当时叫契卡洛夫航空工厂。二战爆发后该厂的员工和生产设备通过铁路疏散到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并于1942年1月恢复生产工作。二战期间该厂主要负责制造里-2(Li-2)运输机,也就是美国道格拉斯DC-3的许可生产型。冷战军备竞赛期间,苏联前期研发的中大型运输机几乎全交由该厂生产,包括安-8、安-12、安-22、伊尔-76。此外,安-124、安-225和安-70运输机的机翼都由契卡洛夫生产。

安-22PZ运输契卡洛夫制造的安-124的机翼

源源不断的订单使得契卡洛夫赚得盆满钵满,该厂鼎盛时期拥有30000名员工,是苏联乃至整个中亚最大且最重要的飞机制造厂,同时也是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最大的企业。著名的安-12运输机总产量1248架,但其中后续的830架都交由契卡洛夫制造。安-22重型运输机的首架试飞原型机和68架量产机全由契卡洛夫制造。契卡洛夫共制造了近950架伊尔-76系列,苏联时期只有该厂负责制造伊尔-76,如今在世界各地服役的伊尔-76运输机绝大多数都由契卡洛夫制造,包括中国空军所有的伊尔-76/78。

契卡洛夫工厂内才下线的伊尔-76机体

契卡洛夫制造的首架量产型伊尔-76运输机于1973年5月首飞,1978年,生产完首批10架量产型伊尔-76后,开始生产经过现代化改进的伊尔-76M/T。在生产了约170架伊尔-76M/T后,契卡洛夫开始转产加强机翼结构和换装新发动机的尔-76MD和伊尔-76TD。苏联解体时,契卡洛夫已经制造了700多架伊尔-76,平均年产量超过50架,可见该厂的生产能力非常强。苏联解体时该厂还有很多未交付的新机以及大量未完成的机身,此后的几年间,契卡洛夫还在用库存的机体和部件组装伊尔-76,由于零件供应出现问题,产量下降非常快,到1995年只用库存机体拼凑出一架伊尔-76。

契卡洛夫厂房内未完工的伊尔-76MF机体

苏联解体后,契卡洛夫和俄罗斯合作制造过使用PS-90大涵道比发动机并且加长机身的伊尔-76MF。由于俄罗斯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有限,PS-90发动机当时可靠性也较低,伊尔-76MF的研发进度很慢,直到2010年9月约旦空军订购的首架伊尔-76MF才进行了首飞,并且是用库存旧机身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契卡洛夫靠维修飞机和用库存机身组装伊尔-76出售勉强维持运转。近些年来许多国家收到的伊尔-76/78其实都是用旧机身制造,包括印度空军的3架A-50EI预警机的IL-76TD机体(PS-90发动机),俄罗斯伏尔加-第聂伯和阿塞拜疆丝绸之路航空公司的5架民用IL-76TD-90(PS-90发动机)。

契卡洛夫工厂内的伊尔-76MF原型机(注意俄罗斯国旗)

1995年乌兹别克斯坦总理请求美国提供援助,以将契卡洛夫由国家控制的军工企业转变为私营商业公司,但美国人显然不是救世主,勉强给了160万美元,这笔钱对于契卡洛夫这样一个大型企业来说根本起不来太大作用。1997年1月,俄罗斯成立了伊留申制造联合体,由伊留申设计局、沃罗涅日飞机制造联合体、契卡洛夫航空生产联合体组成,当时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提出以3亿美元价格将契卡洛夫控制权转让给俄罗斯,但俄罗斯认为要价过高,即便是当时契卡洛夫正为俄罗斯空军组装伊尔76运输机。

厂房内遗留的未完工伊尔114客机机身

由于缺乏大订单,契卡洛夫的经济效益逐年下降,人员不断流失,许多高级技术人员移民到了俄罗斯。2005年,契卡洛夫迎来了一个彻底重生的好机会。2005年,中国向俄罗斯订购了34架伊尔-76MD和4架伊尔-78MK加油机,合同价值15亿美元,按照合同约定,由契卡洛夫负责组装,定于2007年交付首批飞机,2012年完成合同。本是雪中送炭的一笔大单,但契卡洛夫由于人员流失导致生产力大幅衰退,无法按时完成订单。2006年3月,随着时间流逝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契卡洛夫以按照协议价格会亏损4亿美元为由,拒绝与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签署生产合同。有资料显示,契卡洛夫当时已为中国的订单制造了16架不同完成度的机身。

遗留的未完工伊尔-114客机机身

合同履行失败后,俄罗斯曾尝试取得契卡洛夫的控制权。根据2007年的一份报告,俄罗斯准备将其纳入联合航空制造公司(UAC),以继续履行中国的订单,不过订单修改成了生产24架伊尔-76MF。不过这次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还是没谈拢,契卡洛夫始终没能加入UAC。接着俄罗斯决定在国内重建伊尔-76的生产线,最终选择了航星飞机制造厂负责生产使用PS-90发动机的新版伊尔-76。俄罗斯将中国支付的订金用于伊尔-76生产线重建工程,但重建进度依然非常慢,无奈之下中国将合同变更为采购D-30发动机。几经波折后中国下定决心研发自己的大型运输机,几年后运-20横空出世。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则因为错过了这一次重生机会,彻底走向了破产。

契卡洛夫工厂现状

2010年契卡洛夫申请破产保护,同年9月宣布破产,2012年6月正式停止生产飞机。2012年,契卡洛夫更名为塔什干机械厂,转型制造家用产品、汽车和农用设备。期间俄罗斯曾几度试图让该厂恢复飞机生产工作,并且得到契卡洛夫的支持,但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坚持让该工厂专注于转型后的其他制造领域。2015年,塔什干机械厂被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公司收购,并计划将该厂改造成火车维修/改造厂。2020年,名为Technopark品牌的家居产品组装生产线在该厂开业,正式开始生产家电。

0 阅读:1

雅彤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