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曾在一封家书中说:“永远不要灰心,永远不要让消沉、颓废的情绪控制我们。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中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身不许他侵入。”
林徽因一生经历了很多,小时候父母不和,长大之后又遭遇时局动荡,四处躲避。
无论是情感的压抑迷茫,还是穷困生活的窘迫与疲惫,她都不曾消沉,没有被痛苦淹没。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与困境。
有人就此沉沦,淹没在人海,有人却能绝处逢生,走出一片坦途。
而真正决定结局的,是心中的信念,是遇事不灰心,遭遇苦难不颓废,永远心怀希望,砥砺前行。
改变不了的事情,不必执着
有句话说:“疗愈原生家庭的伤痛,不是等待父母认错、悔悟,而是进行自愈,把幼年遭受的伤痛减淡。”
有幸福的童年,这是幸运的,但如果没有幸运加持,也不需要为此伤感。
因为在幸福与不幸之外,还可以进行自我救赎,用自愈的方式冲淡童年的伤害。
林徽因的母亲14岁嫁给她的父亲,而出身商人家庭的母亲,与善诗文、才华超群的父亲并没有共同语言。
在学校叽叽喳喳的林徽因,内心当中并不快乐,她盼望着回家,回家之后,又是无尽的沮丧和压抑。
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父亲不喜欢母亲,母亲也常常抱怨父亲,在无人时哭泣。
后来,林徽因的父亲又娶了一位夫人,而林徽因的母亲就被彻底冷落,遗忘在后院。
新娶的夫人住在前院,林徽因时常到前院玩耍,也对前院新奇的小玩意儿倍感好奇。
每当她从前院回来,迎接她的都是母亲的责备,充斥在她耳边的不是母亲的诉苦,就是对父亲无情的抱怨。
小小年纪,林徽因就承载了母亲的忧怨,成为母亲发泄情绪的对象。
她爱父亲,却怨他的冷漠无情;
她爱母亲,又恨她不争气,离父亲越来越远。
她的郁闷得不到疏解,于是转战于读书和写作,曾发表过的小说《绣绣》,就反映了她那复杂的心绪。
后来,她更是跟随父亲出国游历,在不断拓展眼界,增加见闻的同时,童年的阴霾也逐渐消散。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曾说:“你可以爱一个人,也可以选择和他说再见。”
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但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完善。
当自己不断成长,达到某一种高度时,童年的伤害也会远离,不再影响自己。
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不必再继续执着,用尽力气丰盈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才是真正的自我救赎。
听从内心的指引,不计得失
陈果说:“你在做自己决定的时候,希望你不是在赌气。”
有些人在做决定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问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去征求别人的意见,试图找到最优解。
人生没有绝对,最有价值、不留遗憾的选择,就是根据内心的指引,选择自己的热爱。
只有在为自己的热爱付出时,才会不计较得失,才能心情愉悦,乐在其中。
林徽因在国外求学时,国内时局不稳,不由地担心回国之后的发展与出路。
在纠结之余,梁启超尽己所能地给予排解,其中一封家书中有这样一句劝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无论将来成就如何,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对社会总会有一些贡献。”
至此,林徽因游移的心才安定下来,踏实地完成学业。
完成学业后,她准备回国发展。
即使国内并不安稳,她也选择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后来,她和丈夫在国内教授关于建筑学的知识,更是不顾环境艰苦,四处测量古建筑,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数据资料。
她的选择,待遇不是最好的,但却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四处测量古建筑时,她踩过烂泥,坐过驴车,住过肮脏的床铺。
即使条件如此艰苦,她也不曾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过,相反,她还为测量古建筑拼尽全力。
林徽因对自己的热爱,不在乎得失,勇于献身的精神,正是她身上闪闪发光的亮点,也让后人铭记于心,给予尊敬。
乔布斯曾说:“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被世人的喧嚣掩盖了你的心声。”
意志不坚定的人,总是很容易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
在听从别人意见的时候,也就是忽视自己,自我放弃的开始。
而有意义的人生,是听从内心的声音,选择自己的热爱,并为之倾尽全力,不计得失。
追寻自己的热爱,无愧于心
陈果说:“喧闹任其喧闹,自由我自为之。”
如果被外界的声音轻易影响,那说明,自己的意志还不够坚定。
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是一种修养,而自己不被影响,则是一种气度。
无论外面的声音如何喧嚣,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林徽因与丈夫迁居北平后,每逢周六都要举办一次沙龙,和各种优秀的人才交流想法,共同探讨。
林徽因和朋友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总是妙语连珠,思路大开,成为人群中耀眼的存在。
然而当时,和林徽因没什么私交的冰心,曾发表过一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
小说的人物进行了模糊处理,和林徽因的沙龙完全不同,但影射的痕迹依然明显。
这篇小说发表以后,引起了文化界的高度关注,并挑起了外界对林徽因的讽刺与抨击。
面对如此误解,林徽因并没有大动干戈,反而平静地给冰心寄了一坛陈醋,以此来表明态度。
事后,林徽因并没有取消自己的沙龙,依然和朋友谈天说地,相互交流彼此的看法,共同探讨各种问题。
林徽因没有对此揪着不放,外界的舆论也逐渐消散,归于平静。
林徽因的大度与坦然,让舆论得以平息,也让她大度更显得明亮、清晰。
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有修养的人,能允许彼此发出不同的声音,相互借鉴,共同探讨。
而小人总是看不惯别人,从中作梗,费尽心力,满足自己的小心思。
而真正的坦然,是内心的坚定,不轻易被影响,总是坚定地做自己的事,无愧于心。
▼
《人民日报》上说:“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人生在世,总会被各种各样的流言裹挟,偏离航道,越过越衰,越来越不开心。
其实,人活一世,真正应该做的就是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轻易被人带偏,踏实地走自己的路。
不执着改变不了的事,听从内心的声音,做自己热爱的事,遇事不灰心,不抱怨,永远心怀希望,努力向前。
作者 | 诗漫·离小鱼,像鱼一样畅游在文字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