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中,他率全连二百多人投降越军,最终结局如何?

博韬侃球 2023-08-03 08:31:35

前言

上世纪70年代,越南利用我国对其援助的物资,对我国南方边境屡屡侵犯,为了边境人民的安定生活,我国决定反击给越南当头棒喝,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我军在即将大获全胜的时候,竟然有一位指导员率领全连200多人向越军投降。

当战争结束之后,有记者对他进行采访询问当年为何选择投降,他却感慨到:“是无奈之举,迫不得已。”

那么他到底是谁?又究竟为何会选择投降?

兵锋所向披靡,全军得令撤回

1979年3月初,我国出军越南不到一个月,前线部队面前已是越南首都最后的屏障——谅山。此时,我军震慑越南的目的已经达成。

但是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我国政府宣布,战争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全部部队有序撤回,

当命令下达后,前线的作战部队里炸开了锅。因为还有很多人正在陆续到达,他们刚过边境线,就收到了撤退指令,战士们觉得很憋屈,来到战场一枪都没有打,就要回去;更有些战士以为前线的部队是打不过越军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50军150师便是刚到达越南的一支部队,曾经参加了抗美援朝,该部队秉承了志愿军的气势和高昂的战斗意志,150师接到撤回命令时,还积极向指挥部发送请战报告。

因为就在前几天隔壁的兄弟部队149师,打了大胜仗,三天推进30多公里,突破了越南最坚固的沙巴防线,将越南部队王牌“决战决胜师”,打的溃不成军。

“这一枪都不放,回去还不得被人说‘观光团’,看看隔壁149师,那才叫威风。”150师448团的一名战士羡慕的说道。

“不要抱怨了,我们都是一个军,会有仗打的,首长是想着我们的。就怕你们这些新兵啊,刚上战场听见炮声吓的尿裤子。”一位排长打趣道。

战场练兵,戒骄戒躁

总指挥屡次接到150师强烈的作战请求,查看了其部队所在的地区。向150师下达指令,撤回时对沿途越军残余势力进行清剿,包括一些军事设施和小股的越军游击部队,意图通过小规模的作战达到战场练兵的效果。

150师的448团,是开进越南腹地最深的部队,他们得知,能在战场上奋勇抗敌,便一个个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想要和越军交火。

然而这次出征前,448团队伍中的大部分老兵,被抽调到了最前线的作战部队。现在一大半都是战前扩充的新兵,没有战场经验,也不具备战场的应变能力。

年轻的战士们,听说了之前我军对越军打击如此沉重,于是有了轻敌之心,认为越军不堪一击。因为刚开始他们遇到的抵抗并不顽强,所以这让他们更加低估了越军的实力。而战场上形势多变,任何时候都要戒骄戒躁,不能轻敌。

448团在撤回的途中,还是引起越军的注意。竟然是他们炸毁越军军事设施的行为,暴露了踪迹,越军经过分析推测了他们的行军路线。

越军前一阶段在我军面前屡吃败仗,这次他们决定趁着我军撤回,部队无心恋战,对我军穷追猛打。

而448团指挥部,并未意识到战场上的危机临近,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敌人的包围圈。

遭遇突袭,紧急求援

经过一片山区的时候,越军已经在山地的制高点布置兵力,要伏击从这里经过的448团。

等他们前面的主力部队过去后,向部队中间的二营展开猛烈攻击,这使的部队前后无法照应。

越军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展开进攻,二营的新兵顿时乱作一团,指战员也没及时组织部队进行反击,慌忙之下,就通过电报向指挥部请求支援。

指挥部收到求援电报,调查发现越军没有大股部队向那片山区集结,判断只是小股部队的伏击,便下令二营自行突围。

收到了命令,此时二营才只得指挥着部队先冲出这片埋伏区,往前面团部方向突围。

在此埋伏的越军小股势力,在意识到无法压制二营突围后,便隐蔽起来,跟在二营后面,准备伺机偷袭。

二营突围出去后,没发现追兵,却并没有抓紧时间找到团部集结。反而成了惊弓之鸟,担心继续遭遇越军设置的伏击,他们决定白天时间就地修整,等到晚上再悄悄行军。

然而白天一批部队修整,会更容易被敌人发现啊,更何况这里还是越南境内,不久二营为这错误的决断付出了代价。

刚才伏击的小股越军悄悄追赶上来,占领了二营周围的有利地形,准备再次伏击。

突然二营一名休整的士兵,听到猛烈的枪声,想要提醒身边的战友,却发现战友已经身中数枪,奄奄一息了。

“营长我们被包围了,走到哪里都是埋伏啊,快请求总部支援吧!”一名连长喊道。

二营长不知如何是好,只得硬着头皮再次向上级发电报,请求救援。

团部这次也收到了二营的求救电报,团部实在放心不下二营,猜想敌人只是小股部队,应该能速去速回,便决定直接命令一连和八连,前去求援。

指挥失利,率众投降

二营得到了团部支援前来的答复后,心里有了底气,组织战士进行反击,在这里等待支援。

然而越军也在注意我军的支援,越军研究并学习了我解放军的游击战术。一直追着二营,没有彻底歼灭,是想要一并击溃前来支援的部队。

越军的哨兵,发现了我军赶来的支援。根据他们哨兵的情报,越军也开始集结兵力,设置埋伏圈,想要将二营和前来支援的部队一网打尽。

于是前来支援的一连和八连,刚到二营驻扎地附近,就遭遇到了越军的突然进攻。

前来支援的八连副连长王立新当机立断,带领三排在枪炮中,率先抢占周围一个山头,想要借助地势,组织反击。

在占领的山头上稍作整顿后,王立新观察着战场形势并发现了端倪。结合刚才和敌人交火的情况,他推测敌人是要对他们形成分割包围,继续被围困下去不是办法。当下只能选择突围,不能等敌人完全形成包围圈。

他找来通信员,将这个消息通报一连和二营,希望大家能尽快突围。

这时,二营还在承受着敌人猛烈的火力,下午2点开始,他们遭受敌人不间断的炮火袭击,期间数次与越军展开白刃搏杀,却始终没突破越军的包围,二营长也在一次冲锋中阵亡。

王立新率领的三排战士身先士卒,不断冲击敌人的包围圈,以其坚强不屈的意志,指引战士们拿起武器,战斗到底。他告诉战士们:“身为军人,要倒也要倒在冲锋的路上。”

在一次冲锋中,王连长不幸负伤倒地,命令身边的小战士回阵地准备下一次冲锋,自己把手榴弹留下。在敌人走进他时,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了,跟随他的三排战士,在后续的冲锋中无一幸免,全部壮烈牺牲。

之后几天,越军把一连和八连,围困在山头上。被围困的战士们也缺乏弹药粮草,越军还在向他们喊话:“投降吧,你们的大部队马上就都撤走了,你们的抵抗是没有意义的。”

听到这些八连的指导员冯增敏,想到眼前的困境,心里求生的欲望逐渐强烈,与其鱼死网破,或许投降还有活下去的机会。

冯增敏叫来了战士们,开始向大家说:“我们没有支援了,主力已经撤了。现在我们在这是等死,我也不想投降,可客死他国,魂都回不到亲人身边啊。”

“投降”这两个字格外刺耳,战士们听到后,纷纷安静下来。

这时,一位排长站起来说:“俘虏是军人最大的耻辱,中国军人,只有战死的,没有投降的。还有没有要和我一起突围的,冲啊”

说完,这位排长拿起武器冲出去和敌人拼命,只有他一个人冲了出去,随着一阵枪响,敌人的子弹无情的打在他的身上,他倒在了一片血泊中。

冯增敏的声音再次响起:“我不想死在这,我想投降。”

在冯增敏的动员下,战士们同意了投降,最终由八连干部冯增敏出面向越军宣布所率连部投降。

结语

越战结束后,我国和越军交换俘虏,越军俘虏中国军人名单一共240人,而冯增敏所率领的连部就有206人。

回国后,冯增敏受到法律的制裁,被判十年有期徒刑。受到这次影响,冯增敏之前所属50军,后来番号被取消。

冯增敏有一次在面对采访中回答,当时为什么选择投降,只用了四个字“无奈之举”。

那些曾经血洒战场的,不惜牺牲捍卫祖国利益的军人,岂不是更值得我们尊崇和铭记。

7 阅读:2797
评论列表
  • 2023-08-04 15:47

    西方军人的军事理念,弹尽援绝可以投降!与中国军人的战斗精神格格不入!团师级军事主官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也有责任

  • 2023-08-04 14:10

    你知道一个连有多少人吗?

  • 2023-08-14 15:53

    派两个连去救一个营!真厉害!

博韬侃球

简介:专业分析五大联赛,一起上车,一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