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上,由于经验不足、能力有限,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为了让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做父母的,也难免会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
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作为新时代的父母,已不再像老一辈那样轻易用体罚来管教孩子了。
相反,我们更喜欢用“语言”来引导和纠正孩子,希望他们在我们的语言激励中,更好的成长。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言多必失”,作为父母,即使我们是真心的、全心全意为孩子着想,也很难做到“言出必益,语无虚发”。
所以,生活中,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无意间使用负面的言论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比如,以下四类话语,便是心理学家公认的对孩子伤害最深的,然而,许多父母却在不经意间天天把他们挂在嘴边。
01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为人父母,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一路成长,一路优秀。
但有时候,看到孩子老犯些简单的错误,或者他们的行为不如同龄孩子,或者跟我们的预期相差太大时,心里难免会有些焦虑和失望。
比如,我家邻居,每次辅导刚上小学的女儿写数学作业时,面对连最基本的数学计算题,都迟迟不会做的孩子。
就总忍不住用“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我看你永远都学不会这个,真是太笨了!”,等类似这种贬低性的词语来批评孩子。
却不知,以上种种贬低性的话,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孩子的内心,严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持续的贬低和羞辱性的言论,会导致孩子内心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感,认为自己真的如父母嘴里说的一样笨,一无是处。
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信,性格变得内向,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对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02 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如果你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奶奶家去!”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无计可施,压力过大或者情绪失控,甚至是跟孩子开玩笑时,总会下意识的对孩子说出类似上述恐吓性质的话语。
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迅速听话,改正错误,但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往往适得其反。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曾指出:父母的威胁和恐吓,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困惑,从而影响他们的自我认同和情感发展。
相比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他们往往很难区分父母的哪些恐吓是真的?哪些恐吓是假的?
偶尔说一两句可能没事,但这样的话说多了,孩子就会感到焦虑压抑,恐惧不安……
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开始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否真实?
从而导致他们变得胆小、敏感,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甚至使得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发展。
03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人都是有攀比心的,作为父母更是如此。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或者孩子的成绩、某项能力能超越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当他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表现的比自家孩子更出色时,总会忍不住说上一句“你看看人家小明,你再看看你!”
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能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更加奋发向前,变得更加优秀。
殊不知,父母的这种比较,多半都是拿别人孩子的优点,与自家孩子的缺点对比,本身没有什么可比性不说,还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众多负面影响。
在某乎平台上看到一个“当父母对你说别人家的孩子,你什么感受?”的提问。
其中一位网友的回答,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
从最开始的愧疚、无言以对,再到后来的愤怒,到现在的麻木……
深深的自我否定以及不自信,原来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不优秀的我不配得到他们的爱!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成长速度,如果总是拿孩子跟别人比,特别是只看学习成绩,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只在于考高分,忘记了自己还有很多其他优点和潜力。
时间久了,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自卑情绪,甚至失去自信。
04 忽视与冷漠语言有显性的,就有隐性的!
对孩子而言,父母的语言暴力,除了以上三类显性的、肉耳可听的显性的语言,还有一类嘴巴不说,耳朵听不见的,隐性的语言暴力——忽视与冷漠!
一项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跟踪研究发现:那些长期遭受父母忽视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他们可能在学校表现不佳,社交能力较弱,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比如,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震惊世界的连环杀手案——泰德·邦迪案!
泰德·邦迪的母亲未婚生子并遭人抛弃,他从小便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这种家庭背景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情感上长期被忽视。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邦迪,逐渐形成了害羞、不自信的性格,不善于与同龄人交流,难以建立亲密的社交关系。
中学时期,他就表现出侵略性和性偏执的行为,通过盗窃、伪造身份等方式来包装自己,试图掩盖内心的空虚和不安。
直到1970年,邦迪开始实施一系列谋杀案,其犯罪手法残忍至极,令人震惊!
据统计,邦迪在1973年至1978年间至少杀害了30名年轻女性,真实的被害人数量可能超过100人。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邦迪的这些罪行不仅是他内心孤独、愤怒和不满的爆发,也是他试图通过暴力来填补自己童年情感被忽视的一种极端方式。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很多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较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对孩子表达出的情感不予回应。却不知,这种冷漠的态度,逐渐就会在孩子的心中筑起一道高墙,将他们与孩子隔绝开来,
久而久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便会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比如性格懦弱胆小,孤僻执拗,在学校表现不佳,交不到朋友,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最后写给父母的话】语言,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积极激励的语言,可以成就一个孩子,消极负面的语言,亦能摧毁一个孩子的信心和希望。
作为父母,希望你看完此篇文章后,能反思下自己,是否经常无意间对孩子讲以上4类话。
如果没有,希望你能继续保持,如果有,请一定要从现在开始,立刻改正,因为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远超于“棍棒”。
最后,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用爱和智慧去陪伴他们,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我一般都是鼓励孩子,孩子奶奶喜欢说一堆不好的话,拿孩子跟别的孩子作比较,我女儿也会回嘴,说你咋不去做别人的奶奶,作为一个老人都不知道别人的奶奶对孙女多好,而她满眼偏心她大儿子的小孩,看不起我这两个孩子,势力眼太过明显
有父母这么对孩子吗
我父母可比这个厉害多了!最侮辱人的话用最狠的毒打对我们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