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这么强,为什么3次败给从未上过战场的文人铁铉?

呱呱看国际 2023-02-17 11:34:0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就是名正言顺,不仅打仗要师出有名,继承皇位也是需要的,而明成祖朱棣,登上皇帝这一宝座靠的既不是朱元璋的遗言,也非朱元璋的遗诏,反而是编造了一个借口,通过造反,从侄子朱允炆手中抢走了皇位。

在造反途中,朱棣买通了宁王的朵颜三卫的首领,加上自己的数十万兵力,打着“清君侧”的口号一路反上京都,虽然众人不认同,但朱棣凭借着长期镇守边关的领军经验,几乎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可半路杀出个“铁铉”,这人不过是一个文弱书生,还是半路自发跑去守城了,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在济南城三败朱棣,铁铉是凭借了什么手段?

铁铉,得朱元璋赐字“鼎石”

铁铉,乃明朝初年一名臣,凡是他所任过的职位,没有哪件事情办得不妥当的,凡是他所审过的案子,一应证据俱全,不因权势而低头,不应银钱而枉法,也因如此,朱元璋十分看重他,甚至还为他赐字:“鼎石”。

但不管他如何清正廉明,他的身份地位远远抵不上朱棣,而作为一个文弱书生,平时也没机会领兵,故而,行军打仗的经验也是远远不如朱棣,可朱棣却在他身上连败三次,此是为何?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元璋从小便不待见这个儿子,一整颗心全都扑在了太子朱标身上,至于朱棣,不仅直到七岁那年才被赐名,更是在他二十岁时时,就被赶去了藩地——北平。

故而,一开始的朱棣,其实对于皇位并没有什么胜算,朱元璋心爱太子朱标,一直对他教导有加,也会为其登上皇位铺路,而且这位太子不如朱元璋般狠辣果决,反而是十分温和仁厚,颇得众人爱戴。

只是朱标早早地就死了,朱标死后,朱元璋伤心了好一阵子,却意外地发现,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与其父亲颇为相似,于是朱元璋又将爱都倾注于朱允炆身上,为其选定了三员辅佐大臣,并为其清扫了朝中势力,以确保他顺利即位。

但即使朱元璋为朱允炆考虑颇多,机关算尽,却还是没维护住孙子朱允炆的帝位,他死后不久,一切还是按照他的预想在走的,然而,他自己都想不到,意外会出在身为辅佐大臣的齐泰和黄子澄身上。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顺利即位,按说此时新皇登基,尚且还根基不稳,其他藩王却年长新皇帝不少,此时该是稳固根基,徐徐图之,可齐泰和黄子澄这二人却急功近利,给新皇献上计策——削藩。

想法是好的,这两人是想给新皇集权,然而朱元璋在位时都未削藩,新皇初登基,便如此大张旗鼓,实乃隐患颇多,只是当时的他们还未意识到,因为刚开始推行削藩时,藩王们并没有过多抗拒。

周王、代王和齐王等,都乖乖配合此次削藩行动,也正因为前期如此顺利,朱允炆也觉得听从齐泰和黄子澄的话没错,而这时朱棣还是没敢起兵造反,期间一个和尚不断在他耳边劝说他“造反”。

这个和尚名叫道衍,说是和尚,却是热衷于研究阴阳术数,是当初朱棣就藩时就跟随在身边的,他经常跑到朱棣耳边劝说造反一事,只是朱棣一直都拒绝了,但这些话却为之后的造反打下了不少基础。

削藩风波

当削藩进行道湘王那,朱允炆给他安了一个伪造宝钞、肆意杀人的罪名,但他坚持自己没做过,拒不从命,在被抓之前,把家人都聚集到一处宫殿里,点火自焚道:“忠义之臣,如遇昏君,大多自尽而死。我乃皇子,怎可受宵小之辈凌辱?”

于是,当湘王以一种如此壮烈的方法自尽,当他自尽的消息传到朱棣耳中时,朱棣终于坐不住了,他心知,自己的侄子,当今的圣上是断断容不下自己了,于是造反的的火焰窜出头来,一发不可收拾。

朱元璋为朱允炆留下了不少军队,虽然藩王不少,但无一人能与之相敌,只有朱棣手中的军队稍多一些,但面对朱允炆的军队依然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他盯上了宁王。

宁王手下有一支由蒙古人组成的军队,十分骁勇善战,但是面对削藩这样政策,宁王心中虽也有“兔死狐悲”之感,却也没想过要造反,朱棣探过口风,遭到了对方的强烈反对,无奈之下,只能另寻捷径。

而宁王在感知到朱棣有造反之意,便不想让其久留,朱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宁王最终同意朱棣多待几天,这几天可谓是至关重要,虽然没能争取来宁王的支持,但却买通了蒙古部落首领。

于是,在宁王还被蒙在鼓里,单纯送朱棣出城之时,朱棣拉着他的手说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宁王一听连忙撇清关系,却被告知自己的军队已经听命朱棣了,震惊之余,还被“挟持”带着一起造反去了。

得到蒙古朵颜三卫的加持,朱棣的造反道路也开始顺风顺水起来,他打着要去京都“清君侧”的口号,直接“起义”了,而朱允炆还是年轻,他不仅下令不允许冷箭伤朱棣,还在老将失利之时频频换将,导致胜利的天平直接向着朱棣倾斜。

而在朱棣的征战生涯中,居然三次栽在了同一个人手里,而这个人还是个文弱书生,此人,正是前文提到的铁铉。

一三九九年,朱棣以燕王的身份正式发起兵变,而朱允炆派了一个纨绔子弟来和他对战,这人名叫李景隆,是个实打实的废材,在朱棣手下撑死了都守不住一个城,山东各城守军见此情形,也都纷纷弃城逃跑。

朱棣和铁铉的第一个交战,就是李景隆再次被朱棣打爆的时候,当时朱棣刚大胜一场,在济南城外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可此次的守城将领是盛庸,他并没有弃城逃跑,尽管敌众我寡,但在明知道很难取胜的情形下,他依然选择了坚守。

铁铉此时任山东参政,正受命在为李景隆运输粮草,途中听闻济南城被围,万分焦急之下,日夜兼程赶到济南城与盛庸会和,两人对于朱棣的造反都嗤之以鼻,于是一拍即合,一同表明了誓死守城之决心。

而朱棣并不知城内的情形,试探性的用箭矢插上劝降书,射入城内,铁铉拿到手上,转身就将《周王辅成王论》插到箭上,射还给了朱棣,朱棣一看,也不打算劝降了,心想道:一个小小的济南城而已。

朱棣和铁铉:至死方休

于是朱棣开始攻打济南城,然而这回却像是撞到了钢板一般,足足三个月,济南城还矗立不动,实在是磨光了他的耐心,于是他也和秦朝白起水淹鄢城一半,打算将黄河的堤坝挖开,让水淹了济南城。

铁铉得知之后,虽然不满于朱棣的阴狠,但也不能让无辜的老百姓白白死亡啊,于是他想出一个计策,所谓“擒贼先擒王”,只要那个“王”一倒下,就如同两军交战,帅旗倒下,其他士兵必将溃不成军。

于是铁铉挑选了一个使者,使其去往朱棣大营外跪求要降,朱棣一看自己水淹济南的计策奏效,喜笑颜开,可那名使者却说让他一人前往,朱棣见那人说得恳切,自以为他们是真的投降,只带了几个护卫就跟着走了。

一走道城门外面,果然见众将士高呼:“千岁到!”朱棣心中一喜,可这喜还未上眉头,惊却上了心头,只见声音刚落,头上一道重若千斤的铁闸应声而下,直接将他身下的马砸得头身分离。

朱棣惊恐之下,却也快速反应了过来,很快便知晓此乃诈降,实乃是要他性命,直接换马飞奔而逃,回到军营之后,朱棣还是心有余悸,更是恼怒敌军敢欺骗自己,而铁铉见他逃走,扼腕叹息,并在城头上破口大骂。

朱棣见此,只觉得胸中有一股怒火直冲天际,直接召集清点炮兵,气势汹汹地朝着济南城下而去,这一回,也不再多费口舌,直接数炮齐发,颇有一股不胜不归的意味。

面对朱棣如此凶猛的报复,铁铉也知道济南根本扛不住他们的炮火攻击,果然不过一会儿,济南城就岌岌可危几近失守,万般无奈之下,铁铉只能选择剑走偏锋,想出来了一个有些许冒犯的法子——挂牌。

铁铉料定朱棣不敢攻打自家祖宗牌位,于是专门让人画了朱元璋的画像悬挂在城门口,光是这样还不够,他还找来竹片,将竹片刻写成朱家祖宗牌位的模样。

朱棣见此,气急败坏,但他偏偏真不敢炮轰城门了,他心知如今世人都说他是造反,虽然他喊的口号是“清君侧”,但也没多少人买账,如今若是轰了祖宗牌位,岂不是堂而皇之的承认造反了吗?

正当朱棣进退两难之时,铁铉也看出了他的为难,居然还反攻了起来,面对这种不利的境地,姚广孝及时给出了一个建议——放弃济南。

小小一个济南像茅坑里的石头般,又臭又硬,但始终无法改变大局,年纪善轻的朱允炆终究败给了自己的皇叔朱棣,当朱棣打进皇城时,发现了朱允炆的一道旨意,上面明确的表示不允许众人冷箭害他。

朱棣见此后悔莫及,但事实已是如此,虽然往事不可追,他对侄子朱允炆的愧疚也无济于事,而他对铁铉的做法却不见丝毫心软。

在朱棣夺位成功后,铁铉依然死守济南城,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城神”。

但此时的朱棣早已经不是之前的朱棣,他略施计策,活捉了铁铉,而此时的铁铉依然是之前的铁铉,面对成为皇帝的朱棣,依然不肯低头投降,铁铉见到朱棣,骂声不绝于耳,朱棣也被气得够呛。

最后,朱棣竟残忍地把铁铉的耳朵鼻子割了下来,还特意煮熟喂给他,问他好不好吃,然而铁铉依旧保持着铮铮铁骨的模样,还说道:“孝子忠臣的肉,岂不好吃。”

到了最后一刻,铁铉依旧不肯屈服,于是朱棣打算将其油炸,可滚烫的油锅中,铁铉依然保持着不愿朝拜朱棣的模样,至死都守住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参考资料:

《明史》

《明通鉴》

0 阅读:15

呱呱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