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曹雪芹赋予众儿女花的品性,各有不同,探春就是那朵又香又扎手的玫瑰花。
她朴而不俗,直而不拙,具莲社雄才,不让须眉。
清朝文人涂瀛评探春:既温且肃,玉节金和,能润而坚,殆端庄杂以流丽,刚健含以婀娜者也。
但人这一生,并非仅凭精明能干就能活得自在。
私下里,探春始终对庶出身份无法释怀,自卑感如影随形,很长一段时间,她活得很累。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太多的痛苦,源于过度在乎。
只有放下心中的执念,才是一个人走向强大的开始。
01 不能选择的,接受红楼梦里众多女孩的父母或高贵或普通,再或者低贱,不管摊上哪种,她们都得认命,因为没得选。
只有一种情形例外,庶出的孩子。比如迎春、探春,不仅有生母,还有嫡母。
探春是二房庶女,生母赵姨娘常向人抱怨探春亲疏不分,不管亲弟弟贾环和她这个亲妈。
探春说她见识阴微鄙贱,从不和她理论。
在和生母赵姨娘的关系上,探春历来受人批评,被人认为趋炎附势、天性凉薄。
难道探春真是如此样的一个人吗?
当然不是,她生活的那种年代,讲究的就是宗法嫡庶。
赵姨娘生再多的孩子也还是半个主人,她的儿女只能认王夫人这一个“母亲”,主子们随时可以对她瞪眼斥责。
探春认王夫人为“母亲”,在封建时代是再正常不过的合法行为。
何况,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探春熟读诗书,胸怀抱负,又怎么甘心被赵姨娘往泥坑里拽。
所以,读者前60回看到的探春都在努力靠近王夫人,极力撇清和赵姨娘的关系。
赵姨娘咽不下这口气,为亲兄弟赵国基领抚恤金时又跟探春掰扯不清:
“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
这句话惹得探春更加气恼伤心,王夫人老早就知道赵国基死了,若有意加恩早就发话了,但并没有。
借赵国基之事看探春如何对待赵姨娘,王夫人这是在考验她,聪明如探春焉能不明白这道理。
想想没有领证的袭人奔母丧时,王夫人给她的钱,给的排场就知道,王夫人有多厌恨赵姨娘。
所以,凤姐派平儿来传话时,探春一语双关:
“你主子真个到巧,叫我开了例,他做好人,拿着太太不心疼的钱,乐得做人情。”
没有谁像探春这样,心每天都被撕扯来撕扯去,在宗法与良知中煎熬。
又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不愿接受自己的平凡,也始终遗憾自己的不成功。
有人说:人生中大多数痛苦,其实都是你在和自己较劲。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办法让所有人都满意,也无法周全每件事。
放下执念,让自己透口气,才是给生活最大的诚意。
02 捂不热的心,松手贾赦要讨小老婆,打起了贾母的大丫鬟鸳鸯的主意。
众人面前,鸳鸯剪发明志,贾母气急,不分青红皂白冲着王夫人发火:
“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顺,暗地里盘算我。”
当时,婆婆训媳妇天经地义,媳妇根本不敢当面顶撞,否则是大不孝。
王夫人再冤,再难堪,也得听着。
是探春挺身而出,入情入理地提醒贾母训错了对象。不仅巧妙化解了王夫人困境,还为嫡母找回了颜面。
要知道,贾母还没老糊涂,一开始就是想借题发挥,敲打敲打阳这个阳奉阴违的二儿媳的。
肯为王夫人当面顶撞贾母,探春此举不仅有仵逆的风险,还可能费力不讨好。
因为,王夫人在某些方面宁愿做木头人。
好在探春的一番话被贾母接受,连带王夫人也不好意思对这个女儿视而不见了。
于是,就有了探、纨、钗三人共同管家的局面。
但是,王夫人给探春的定位只是个打酱油的,可没像委托李纨、宝钗那样叮嘱她任何注意事项。
可三人里偏只有探春最认真,不仅削减各种不合理开支,还各种改革。
王熙凤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探春不仅想了也做了。
有这么优秀的女儿,换成哪个做母亲的不得见面就夸,逢人就显摆啊!
但王夫人并没有,甚至总有意要挡住照向探春的阳光。
元春成了贵妃,王夫人隔三岔五就进宫看望,要带上探春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可她一次机会也没有给探春。
甄家母女来京进宫朝贺,派人来荣国府请安。作为回礼,王夫人也要去甄府回拜。
按说人家是母女,王夫人带着三姑娘探春去正合适,可她偏要母子同行,只带了宝贝儿子去。
有人说,女人清醒的脑子都是用眼泪换来的。
探春的确做过向元春姐姐看齐的梦,可惜王夫人并不是她生命中的贵人。
有道是抓不住的东西不如选择放手,对冷漠之人最好方式是不躲不媚不纠结。
既然登不上大舞台,不如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03 护不住的情,随风海棠诗社第一次作诗时,黛玉的诗明显高出众人一大截,李纨、探春却愣说宝钗的更好而让她夺冠。
究其原因,李纨无非是碍于婆婆王夫人,让宝钗出了风头做挡箭牌,免得自己被说多事。
探春则是要向宝钗示好,想和她成为好闺蜜,进入王夫人的小圈子。
说到底,探春深知王夫人心里理想的儿媳妇是宝钗,她不仅不能得罪嫡母眼前的红人,还要更亲近才好。
恰好王熙凤抱恙不能正常工作,王夫人立即成立李纨、探春、宝钗三人管家小组,探春和宝钗有了更多机会加深友情。
通过大观园改革,俩人都发现了对方的长处,探春赞宝钗是学贯古今的“通人”,宝钗夸探春聪明细致。
两人的人情往来也明显增多,岫烟是宝钗的准弟媳,探春送她碧玉珮,薛蟠带回南方土特产,宝钗送贾环一份。
众人眼里,探春和宝钗俨然亲如姐妹。
但大观园被抄后,这种感觉马上就走向了反面。
别处丫头的东西尽数被翻个底朝天,蘅芜院却秋毫无犯,秋爽斋的丫头在探春的坚定保护下才幸免。
“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置,我自去领”。
也许是宝钗自己也觉得太过特殊,为避免难堪,便要搬出去住避避。
来找李纨辞行时,别人一再挽留宝钗,只有探春说:
“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
这样说,无异于对宝钗下了逐客令。
探春突然转变态度,实在是因为抄检一事让她看清了现实,她对嫡母对宝钗都彻底死心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谓的亲情友情都是双向奔赴,一旦成了单方的努力,我们大可不必继续勉强自己。
不在乎你的人,就别去讨好了。
04探春的判词中说,才自精明志自高,她自己也说过: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尽管命运没有给探春宽广的天地,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她一边忧患激愤着,一边又务实悲悯地干着。
说着和赵姨娘划清界限,却多次为她化解困局。向王夫人一再示好,又不和她同流合污。
也曾为心结所累,但从未放弃理想。几经挫磨,终于跳出局限。
《小窗幽记》中说:“生命真正的悲剧,源于自己内心的偏执。”
生活是自己的,与其成为别人手里的一张牌,不如活出属于我们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