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开授:任目凭远眺江川皆入诗——吴菊梅《任目江川》诗词读后谈

凉州文化 2024-07-26 02:25:12



任目凭远眺

江川皆入诗

——吴菊梅《任目江川》部分诗词读后琐谈

汪开授

前言

爱好诗词并不能说明会写诗词或者写好诗词,就此而言,凡人皆知写诗填词是我的短板弱项;瓶子不满爱咣当,因了向来皮实不怕人诟,十三年前心血来潮出了本诗集《智叟吟草》,领导作序,数位诗家题贺,书界同学题签了书名,送的送卖的卖,煞有介事的兴奋了好几年,后来竟敢为《铭行履痕》、《布衣诗钞》、《春天·适合在纸上抒情》等几本诗集作序点评,至今还觉脸红心跳!

这是强辩遮羞的闲话,离题较远,接下来言归正传。

初识吴菊梅老师还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她在广场中学任教,我在黄羊购销站工作,虽然一步两近,偶尔见面也是擦肩而过,从来没有面对面交流过,加深对她的影响还是听她同校的老师们说她是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和出色的班主任,且谱曲唱歌,爱好音乐,样样都很出色云云;后来她随爱人去了张掖,再后来定居兰州。通过网络常见她的诗作在多家文学期刊、报纸和微刊平台发表,还有数首诗歌在“中国诗人抗疫诗歌大奖赛”中获奖。近两年来她的诗词创作大有井喷式的发展趋势,几乎每日有诗,我在赏读点赞后,经常留言交流,并雅称她为“高产诗人”、“凉州才女”。

吴菊梅老师秀外慧中,讲台授课,循循善诱,执教严谨;操琴放歌,旋律优美,悦耳动听;持笔作诗,直抒胸意,意象新颖,是位材全能钜的合格教师。

癸卯年末,吴菊梅老师的诗集《任目江川》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三册分上中下三篇八辑,共精选作者近年来创作的诗词共1700余首,内容广泛,风格多变,大抵涵盖了家国情怀、社会万象,时代变迁,观景咏物、抒怀纪行、即兴怀古、状物言志、自然物化等等,才情涌动时信手拈来,洋洋洒洒,无所不包,无所不及,如果按每天一诗计算,用时四年有余,谓“高产诗人”实之名归!

《任目江川》在编排上采用的是“编年体”,即按创作时间先后顺序排列(2019.1——2023.3),这给读者阅读给予了很大方便。四年来,一路欢歌一路诗,不管喜怒哀乐,历经风吹雨打,作者的创作经历不堵不塞,自然顺畅,作品的艺术思想和发展脉络十分清晰明了。

“一轮红日出云悬,山水有约寄深情。”收到吴菊梅老师诗词集《任目江川》,首先跳入眼帘的是封面山、水、船、鸟远眺图和左上角的书题字“无论山水林田湖草沙,还是云雨风雪鸟鱼花,都视为生命共同体”;这个饱含诗情画意的封面创意,立马吸引了我。我想,山水有约,桑梓情深。任目远眺,江川入诗,不正是诗者“时来花木开希望,粼入江河自润田。无限风光寰域秀,笔尖走爱问诗篇”对整部诗集的立意与诠释吗?

菊梅老师生长于凉州庙山,家乡山高地薄,过去十年九旱,对童年缺钱少衣的窘迫生活铭心刻骨!一首《童年记忆》道出了作者对那段饥馑岁月的记忆:

莫道风撩皱纹见,

童年记忆暗沉香。

怀思美好爽情荡,

追念芳华喜自扬。

虽幼缺钱衣食少,

却栽快乐稚心房。

休言岁月沧桑变,

永驻青春重健康。

作品意境十分鲜明,诗句流畅,语短情长,浅显易懂,对童年的回忆,宛如一副逼真的画面,即使时过境迁,依旧能唤起心中那份最美好的向往。

诗歌是通过抒情的方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加之,诗词是对生活的高度集中地进行艺术概括,就使作者在诗词中洋溢的感情显得尤为强烈、鲜明、生动、感人。

古往今来,据说写黄山的诗词约有两万余篇。李白遗篇自辉煌,一山具象胜五岳。故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作者游历黄山时看山看水看云雾、写树写景写历史,一篇佳作《览罢黄山不看岳》跃然纸上:

轩辕故事至今传,

黄帝炼丹情愫藏。

千古望高峰壑抱,

四时风转绕云祥。

著篇两万恢弘赞,

遗墨中华李白章。

览罢黄山谁看岳,

人间仙境胜天堂。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名句,意指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实际的旅行来增长知识和见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诗人“万水千山脚下量”之博大胸怀略见一斑。借助黄山的名气与灵气,她对这座世界名山格外钟情,一口气写了近十首赞美诗!她游历名山大川,亲近自然风光,出游似乎成了她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春也游,冬也游,喜也游,闷也游。随时说走就走,沿途风光,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思,都摄入诗篇,任目远眺江川,何等潇洒乐哉!

祖国的万里河山给了诗人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无形中也悄悄塑造了诗句的古典情味和传统意境。日常居处或匆忙行旅中,诗人用自己的眼光撷取场景,一方面刻画自己独到的观察,一方面情不自禁地想象曾经置身其间的古人,默念刻写在那一时、那一地的前贤诗句,用自己当下的感受与古人对话,碰撞,从而生发出自己的新意。

南宋诗人陆游《闲居自述》中有“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的名言。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咏石颂石的诗文不计其数,因为石头拥有独特的纹理和色泽,无论是光滑圆润的鹅卵石,还是五彩缤纷的彩色石,都充满了无尽的变化和韵味。色彩斑斓的石头,宛如大自然的调色板,为大地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它经历过岁月的洗礼、蕴含着深邃的思考、传递出迷人的故事。菊梅老师亦爱石并爱的有点痴迷,否则是写不出对石头如此的精湛的诗句来。

如《彩石》:

彩石莹莹遍四方,

灵通天地赤橙黄。

山间盆地独坚韧,

海底湖河是故乡。

磊落仁良心底善,

缤纷色彩众人扬。

玲珑剔透呈精致,

磐稳金身做栋梁。

《彩石》诗新颖流畅的口语加上个人独特的诗风,给作者与读者带来了亲切有味的生动格调。遣词是本色的,立意是实在的,唯其这样,才能心口无碍,觅得时语新词,尤其最后四句是这首诗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堪称“诗眼”实不为过。

一方普普通通的五彩石,在菊梅老师的笔下绝不是一块简单的形体固定、色泽鲜艳、供人欣赏的物体,而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赏石写石就是一种发现石、歌颂石的艺术,诗者一定要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把人的思想与自然交融统一起来。

这首赞石诗,作者语言鲜活,灵活多变,利用情景相融、暗喻具象的出色组合,使诗作清新脱俗,形象丰富而让读者产生共鸣;

我们知道,诗歌和词同其他的文学作品一样,都是靠语言来塑造形象,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从而感染和教育读者。因此菊梅老师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特点,特别在运用文字上下了颇深的功夫,做到了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言简意赅,恰到好处。使得每首诗情真意切,努力做到语不感人不罢休。一首《晨光摇落千花色》的咏冬作品情、景、意相融,韵、律、声相济:

一地叶绒天骤凉,

立冬满树冷催霜。

晨光摇落千花色,

寒影婆娑万里床。

有梦苍苔冰乍起,

无衣高木裸枝长。

辞红百丽护根去,

瑞雪欲飘银裹装。

这首诗作者用简洁而深刻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冬日“瑞雪欲飘银裹装”的壮丽景色——寒影婆娑,天聚变凉,遍地枯枝败叶,呈现出“晨光摇落千花色”的别样景致,充满了冬日的诗情画意,达到了以最通俗的语言,写最常见的小事,成最有韵味的诗篇之目的。

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从以上几首诗作的学习,不难看出作者在诗词内容上,刻意求新,富于创新,使人读有新鲜感;在诗词结构上,巧妙构思,精心结构,让人体味有耐人寻味感。在诗词语言上,通俗流畅,生动感人,给人以神来之笔感;在风格上,平淡而不俗气,使读者更容易接纳,并愿意读乐意读,给人以亲近感。由此,充分显示了作者驾驭传统诗词的能力和乐观豁达的广阔胸怀、积极探索、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怡情悦性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境界。

通观作者1700多首诗词,它的可喜成就至少有四个方面:

一是传统诗词形式又焕发了生机,格律不再像某些人说的是非摆脱不可的一种限制。诗是离不开形式的,无形式即无诗。格律是一种形式,自由体也是一种形式。如“太阳花里看朝霞,染彩晨曦照亮家”等诗作,语意明快,不生硬,不古涩,有时代气息,有诗意韵味;

二是思想内容丰富,艺术高度概括。作者运用少而精的语言,尽可能反映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广阔的现实生活。诸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歌颂,对新生活的热爱及情趣的抒发,对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的感悟、眷恋与自豪等等。表现了作者弘扬做人的理念和爱憎分明的立场,比如“万里九州心向党,恰逢盛世好时光”。简单明了,老妪能解。

三是在格律的运用上,菊梅老师的诗词达到了不错的高度。众所周知,古典诗词的格律是很严格的,正因如此,古典诗词才有不朽的生命力。但掌握它,运用它,并用到好处很难。作者有此功底,敢攻坚,不畏难,肯钻研,令我敬佩。她不标格律标词牌,是她的高明之处,但大量作品还是十分讲究,尽力达其完美,尽量按平仄运作,不因形害意,也不因字、因意伤形。我赞成这种写作态度,既然标明格律形式,就应该严格遵守,否则,不标明格律为好。

四是运用诗词这样一种文学体裁,旨在以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并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来教育和感染人们,启迪人们正确的认识社会,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培养人们的生活理想及情趣,给人们以美的教育和艺术享受。像《中国梦》中前四句“荣举共圆中国梦,沧桑正道德勤真。同赢夙愿千家乐,憧憬神州万户春。”以诗言志,讴歌抒怀,奋发向上,令人鼓舞!

菊梅老师在生活的转折点上,依据自己的志趣和条件,选择了诗,尽管古人说:“诗能穷人”,只能“穷而后工”,她也在所不顾。可见人生的座标是可以改变的,她的人生座标,她的成就也许就在诗上。

众所周知,目前好书难出,严肃文学似乎境况不佳,尤其是诗词作品,不仅不能赚钱,还要自费出书,从退休薪资中往外掏,在有些人看来就很难理解:干这种傻事有什么图头?我肯定的说,有!她图的是一种精神的富有。所谓图,就是各种“追求”的意思吧。各种各样的人,各有各的追求。我所认识的这位诗人所追求的不是闪光的黄金,而是晚年任目江川的黄昏。退休之后,在一般人看来,就应该含饴弄孙、享享清福了,可她不会享不会停。反而根绝犹豫,自讨苦吃,万里奔波,寻诗觅句,正如作者在《砺霜更见骨高节》中所自道:“银光闪烁照梢头,柏影垂青亮纯洁。霞色怀中翠逼天,砺霜更见骨高节”。诗言志啊!没有这种肯于呕心沥血的一片痴情,缪斯女神是不会轻易眷顾你和赐予你诗的灵感!

溢美之言过了反倒让读者觉得味同嚼蜡,对作者有敷衍塞责之嫌隙,要我对《任目江川》说些不足的话,我觉得作为晚年之作,似乎可以更多地在发掘人生哲理上下功夫,在字句锤练上下功夫,在深沉含蓄上下功夫,放慢脚步,深思熟虑,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最终自可期于大成。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希望作者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总而言之,我以为一个人一生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为此付出足够的努力与代价,你的初心目标、你的人生价值就一定能够实现!这是因为人生最大的失败,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中途放弃了你为之奋斗的初衷!所以专注你的目标,保持你的信念,付出你的努力,超越你的自我,就一定能够实现你的梦想——关于这一点,我毫不夸张的说,吴菊梅老师做到了!

结语

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物质生产是一样的,欲求丰产也必须得下本钱,还得高投人。作者写的纪游诗不少,关在屋里苦思冥想是不行的。必须迈开脚步万里遨游,遍历名山大川,借助自然之灵气,疏通活水之清源,方能“任目江川醉自然”。菊梅老师退休后,不甘寂寞,主宰自己,依然精神饱满,充满活力,“万水千山脚下量”,竟以“驾轻高速稳穿梭”自慰。游历神州大地、万里河山、青山绿水,名胜古迹,他毫不犹豫地背起锦囊,去寻觅诗和远方,先后多次南下广州,西去新疆,四川、西藏、厦门、西安等地“世外桃园景一流”、“峻巍步步留踪迹”,从而使得这部《任目江川》,凭添了一些异域风情的新鲜色调和青山叠翠壮诗情的万千气象。

以散文随笔形式话说诗词,妄评佳作,信笔漫游想到那里写到那里,杂乱无章,浮光掠影,只侧重介绍了菊梅老师和她写诗的一些情况,至于三卷八辑1700多首清词丽句,就只好留给读者朋友们轻轻翻开诗集《任目江川》去慢慢品、细细赏了。

《吕氏春秋》中有句话“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明知故犯,远离肯綮地说了许多夹被摩疼的外行话,尚望诗家朋友与诗集作者批评指正,以祈达到矫枉过正,互相学习,分享快乐之目的。

(定稿于2024年7月14日)

作者简介

汪开授,西北师大函授大专学历,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理事;福建亚泰科学院特聘谱牒研究员,武威市姓氏与谱牒研究会发起人,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及监事会监事;凉州区首批特聘地名专家;政工师职称。《甘肃消防》、《甘肃供销合作报》特约通讯员;协助、合作编撰部门志书两部,区内私家谱牒二十余本。常有文学作品散见于省、市报纸、专业文学刊物和文学网络平台。

0 阅读:0

凉州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