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厮杀逐鹿,都想在这乱世中谋夺一番事业,草莽出身的刘备也是如此。刘备幸得一众良臣猛将,才得以建立蜀汉政权。
而为人君者,刘备也具备识人慧眼,否则他也不会去请诸葛亮出山相帮。在刘备临死前他还提拔了一员猛将,这位猛将不但为关羽报了仇,还给诸葛亮出了气。
临终之前,提拔王平《甄嬛传》中,雍正在下定决心杀年羹尧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即“成功易,守功难”。创下不世之功后,要如何守住这份功绩?
这对于古代君臣而言,都是一个难题。于刘备,同样也是如此。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建立曹魏政权,是为魏文帝。但在此之前,刘备早已生出了称帝的念头,只不过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
刘备在集结军队之时,他打出的旗号是“匡扶汉室”,他是自诩为汉朝刘氏后人。所以,如果东汉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还存活于世的话,刘备是绝无可能称帝的。而曹丕篡汉的这个行为就给了刘备一个正当的称帝理由。
此时曹丕篡夺了东汉的政权,似乎是在昭告天下,汉献帝已经死于他手,因此刘备就有了继承汉室正统的资格。于是,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建立了蜀汉王朝。
在刘备称帝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发兵征讨东吴。
这是因为在赤壁之战后,东吴眼见蜀汉势大,就单方面撕毁了合作的协议,趁关羽不在,对关羽驻守的荆州发动了进攻。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关羽因误判军情而丢了荆州,自己也因兵败被斩杀。
所以,刘备在登基后对东吴出兵,而他进攻的理由就是为关羽复仇。可刘备不单单只是为了关羽,实际上他是贪图东吴江山,因此就算诸葛亮对其再三劝阻,他都没听进去。然而,这一战,刘备败了,并且在出兵之前张飞就被部下给害死。
所以,刘备原本打算着先灭东吴,再取曹魏的谋算落空了。战事失利后,刘备也病倒在了白帝城。即便寿数将近,刘备仍旧一心挂念着蜀汉命运,为了早做打算,他开始物色人才。
那么,刘备选择了谁呢?他提拔的是王平!
解困战局,斩杀叛臣王平的前半段人生可能是平平无奇的,但到了后期他却得以步步高升,这实际上也是与当时蜀汉朝中人才稀少有关。
起初,王平是曹魏将领,但在汉中一战中魏军大败于蜀军,王平被俘。于是,为了生存,他只得投诚于刘备。虽然王平曾效忠于曹操,但刘备却觉得他是一个有用之才,就将他升迁为牙门将军。
在刘备的军中,赵云也是这牙门将军,但他可是一早就跟着刘备打天下的下属。由此可见,刘备对王平很是器重。或许是这份知遇之恩,王平也决意忠于刘备,愿为蜀国而死。
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之战。在这场重要的战事中,诸葛亮安排大将马谡驻守街亭,王平则为前锋。可这马谡对自己的战争经验非常自信,没有听从诸葛亮的排兵布阵。
虽然王平对其加以劝阻,但马谡却根本不听。无奈之下,王平只好向马谡要一千人马,率领他们驻扎在山下。
而马谡果然也为他的自信付出了代价,由于他驻军在山顶,如潮水般涌来的魏军将高山包围,围困住了马谡大军。而且,军中物资也会随着时间消耗一空。
所以,在街亭的这一战失利了,蜀军也落入了被围剿的险境之中。幸得,此时的王平带军坚守营地,擂鼓震慑敌军,拖住了魏军进攻的脚步,给蜀军争取了撤退的时间。
这一战,诸葛亮败了。为了以儆效尤,诸葛亮只能含泪斩杀了不服从他军令的马谡。经此一役,王平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蜀汉在诸葛亮的坐镇下,还算太平,但诸葛亮却在公元234年病逝了。
失去了诸葛亮后,蜀汉旧臣魏延就坐不住了,生出了谋逆之心。王平在得知此事后,率军征讨魏延,最终将其斩杀于马下。
猛将王平,打败魏军杀死了叛将魏延后,王平在蜀汉可以说是占尽人心。
由于诸葛亮已死,所以曹魏也开始对蜀汉发动了进攻,公元244年,曹爽率十万将士攻打汉中,可此时汉中兵力连魏军的1/3都不到。
在军心震荡之际,王平站了出来,他认为应当迎面抵抗魏军,等到蜀军的增援方为上策。虽然军中也有反对的声音,觉得此时应当抛下汉中撤退,但王平对此是坚决反对的。
王平先是让手下将士据守在关隘处,利用险峻的地势抵御魏军来袭,另一方面他也在向涪城请求增援。在王平的带领下,蜀军守住了汉中,等来了援军。
经此一战后,汉中一直都是由蜀汉所掌控,再未落入曹魏之手。在王平的指挥下,蜀军击退了曹军,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为关羽报了仇,是替诸葛亮出了口气。
结语关羽虽然是被孙权大将吕蒙给斩杀的,但关羽之死与曹操也是脱不了干系的。在荆州之战前,曹操早已与东吴联手了,关羽受到曹魏与东吴的两方夹击才落败的。
而诸葛亮与曹魏之间争斗完全是处于国家政权层面上的,因为诸葛亮一心要完成刘备遗志,带领蜀汉实现天下一统的帝王伟业,所以曹魏就是诸葛亮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可无论是关羽还是诸葛亮,他们都没有见到曹魏覆灭的那一天就死了。而,在王平打败了魏军后,这就相当于给他们出了一口恶气。毕竟,能赢得魏国的狼虎之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在这次战役后,王平也病逝了,他算是为蜀国的江山基业献出了生命。倘若王平能活得更久一些的话,曹魏的司马懿可能就不会那么容易就摧毁了蜀汉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