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养儿育女,虽然不是一定要有所图,但如果孩子将来不孝又冷漠你,那真是为人父母的一大悲哀了
医院病房里认识的徐奶奶,一生要强、命运却凄风苦雨
年轻的时候执着于“兜里有粮,心里不慌”,即便丈夫是开药铺的,收入也不错,她每天依旧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卖力下地干活
后来,丈夫有了红颜知己,徐奶奶大闹反抗,可最后还是抵不住“感情破裂”
两个人离婚后,徐奶奶为了赌气很快就改嫁同村不同组的另一个家庭
当时,徐奶奶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大儿子判给了前夫,小儿子判给了她自己
可当时由于怨恨前夫,就不曾管过小儿子
而改嫁到另一个家庭后,那个家庭也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女儿虽然已经出嫁,大儿子也结婚了,可剩下的两个小儿子还是跟随一起生活
大概是徐奶奶在第一段婚姻里受过伤害的缘故吧,再嫁之后情绪一直很暴躁,总是跟现任丈夫大吵大闹,有好几次还拿菜刀要砍人
虽然最终未曾酿下大祸,可这些暴躁行为却被两个继子尽收眼底,也自此埋下了深深的隔阂与厌恶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徐奶奶的这些过往经历,也是从她跟子女们通话时得知的
特别是那次提起“住院需要陪护”这件事时,继子们总说:“人家有儿有女,不需要我们管”,而亲生子女又说:“她是改嫁的人,和我们无关”…
那一刻,我看到徐奶奶眼里藏不住的泪花,她也告诉我:“不怪他们,怪我,如果当初我没有抛下他们不管,如果我能再控制一下脾气,或许现在就不会被他们如此厌恶了”
讲真的,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或许徐奶奶作为母亲有错,让自己的孩子承受了童年苦楚,也或许徐奶奶的子女也有错,面对重病的老母还依然说狠话
但事实上,任何关系都是需要靠经营的,和孩子也不例外,亲生、非亲生亦是如此
特别是当你发现孩子有以下3种表现时就要当心了01
贪得无厌
一次没满足就忘记所有好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吃过的苦不会在孩子的身上重演
可事实上,我们为孩子扫清路障、倾注一切的“富养”,很容易让孩子沉迷享乐、变得贪得无厌
单亲妈妈小向,就是那个“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牺牲性格
从小到大,不管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基本上都是等她女儿吃完之后,再去吃那些剩下不要的
一直以来,小向也认为:“女孩儿就应该富养,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满足,内心才不会因为羡慕别人而自卑,长大后也不会因为缺爱随便就受人引诱”
事实上,轻易满足的富养就等于溺爱,看似爱孩子,实则很危险
小向的女儿就是如此,小时候要什么都能得到满足,长大后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过分
比如,从穿衣穿鞋、到手机,那必须要用名牌的
有一次逛商场,女儿看上了一款刚上市的新鞋,说什么都要买回家
妈妈看了看价格,2千多,有些犹豫
她开始跟女儿商量说:
“你家里已经有好几双鞋了,像上个月买的新鞋还没穿几次,更何况你现在长个子,年年买鞋都得朝大一号买,现在买穿不了多久就变成闲置的小鞋,不如我们把这个钱省着,以后年年买更合适你鞋码的当季新鞋,好不好?”
女孩听后生气地拒绝了,甚至当着店员的面就直接开始吐槽妈妈
她说:“你要是买不起就直说,找那么多借口,打发谁呢”
当时,场面变得一度尴尬,
不想继续跟女儿争吵,小向还继续耐着性子哄娃说:“运动鞋都差不多,穿着舒服就行了,干嘛非要买新款的鞋呢”
可自始至终,孩子是半句话都没有听进去,还一个劲儿地指责妈妈没用,挣的钱连买双鞋都舍不得
这就是典型的:“一次没满足,就忘记你之前对他的所有好”,若继续如此发展下去,孩子也会更贪得无厌,继续向父母索取更多
等到你无法满足那天,也是孩子厌你弃你之时
所以,“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这句话,本质上就是一个错误的开始,牺牲教育下的溺爱也永远养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不想孩子成为这样的人,那就要跟孩子成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关系,遇到困难时一起去共同克服,有好吃的东西最好也是你一口、我一口
如此环境下,才能更好地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然后再带着感恩之心去爱别人…
02
情绪巨婴
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把什么好东西都留给孩子,对孩子的话也做到有求必应,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就要多一些反思了
有一位妈妈向我求助说:
“我的15岁儿子整天玩游戏,喊他吃饭不理人,让他早点睡觉也装着没听到,就因为我没收手机不让他玩,居然还暴躁地拿拳头打我,这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我又该如何管教呀”
看得出,妈妈很焦躁,也充满着无奈与无助
而孩子之所以会形成如此局面,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一开始就没有管好
就像孩子刚接触手机的时候,妈妈没有制定明显的时间界限、娱乐底线,孩子想玩多久就玩多久的不良习惯一旦形成,那出现问题后才想起来管教孩子,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这需要家长慢慢感化、更需要时间去见证孩子慢慢成长,这个过程会复杂、也会很漫长
我们家长想要防患于未然,最简单的方法也是从一开始就把孩子管好
还有这样一位妈妈
每次煮汤面时,都把面里的鸡蛋和肉丝单挑出来放在她女儿的碗里
看着女儿大口大口地吃着碗里的鸡蛋和肉丝,妈妈则是在一旁吃着面条、喝着面汤
后来,有那么一次,家里没有鸡蛋和鲜肉了,妈妈就炒了几个青菜,然后煮的清水面条
结果,她女儿看到后一脸嫌弃,拿着筷子在碗里挑了又挑
当挑到碗底还是没看到鸡蛋和肉后,女儿仍然不信,认为是妈妈把鸡蛋和肉丝藏起来了
妈妈解释说“家里没有鸡蛋和鲜肉,这次就委屈你先吃点青菜”
没想到,女儿非但没有理解,反而生气地把筷子一扔,然后留下一句:“不吃了,你自己吃吧”就扬长而去
讲真的,这件事搁在谁身上都觉得受不了
明明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也总是把孩子放在家庭C位给予特殊优待
可孩子呢,动不动就发脾气、不理人,甚至还故意跟父母顶嘴作对…
这些都是属于把孩子捧得太高的“情绪巨婴”,也俗称:被惯坏了
如果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事事以孩子为先,总是把他们捧得高高地,那孩子享受的优待多了,自然而然就会觉得他们高人一等
这种恃宠而骄、以自我为中心,还有不懂得尊重人的孩子,将来只会把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更不知道感恩
所以,想要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就不要给他们特殊优待,就像好吃的东西之所以馋嘴,那是因为食物本身给人提供了味觉享受
我们培养孩子懂得感恩之心也是一样,好吃的食物并不一定全部省给孩子才是爱,在孩子啃一口鸡腿的时候也调皮地抢一口吃,孩子会觉得“哇塞,原来我妈妈也那么贪吃呀”
自此,两个贪吃的人就凑成了一桌,你成功打入孩子的阵营,孩子也乐意跟你分享所有,这样的关系将来又怎会抠门得了呢
03
贪玩性野
只要出去了就不想回家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会成长为什么样子,也不是突然就发生了
就像长大后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们的“不孝“早在很久前就有所体现,只不过没有被家长发现和重视罢了
表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从小贪玩性野、二儿子从小体贴恋家
用表哥的话来说,大儿子就是你离开家一年,他从来就不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的无所谓态度
而二儿子呢,刚离家就打电话说:“我想你了,什么时候能回家”,平时但凡有时间也想知道妈妈今天吃了什么、有没有吃饱、睡得好不好…
两个孩子有如此之差距,表姑也时常拿他们作比较
特别是在大儿子面前,每一次只要出去了就不想回家的野性贪玩,让她总是不自觉拿二儿子的体贴恋家做对比
不是批评说:“你看看弟弟是不是像你一样,整天野在外面不回家,一点都不恋家”
就是唠叨说:“你要像弟弟一样,该出去玩的时候就出去玩、该回家的时候就回家,不要一说回家就哭哭啼啼、还乱发脾气,我就喜欢那种拿得起也放得下的性格”
可是这些批评唠叨完全不起作用,反而让本身就贪玩,性子野的大儿子变得越发叛逆
有的时候放学出去玩了根本就不给家里打招呼,一玩就是半夜才回家
倘若不是要回家睡觉,恐怕他根本就想不起来要回家这件事
看着油盐不进、如何教育都不起作用的大儿子,表姑也渐渐放弃了,她不再整天对着孩子唠叨,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想什么时候回家就什么时候回家
本以为如此对待,大儿子就不会因为管得太紧而叛逆冷漠
不曾想,长大后的大儿子却因为此事记恨起来,就连表姑生病住院都一个电话也没有
后来,某次过年的饭桌上,看不惯儿子不孝顺的表姑父就把那件事拿到桌面上来说,本来是希望通过团圆之际,促进一家人的感情
可大儿子始终跟大家冷漠疏远,试着打开心结问及原因时,他说过最多的话就是:
“反正你们也讨厌我,自始至终都觉得弟弟才是你们的宝贝儿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反正你们也不会感到惋惜,更不会有所在乎”
话说到这里,表姑不知道他的大儿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想法,但自始至终作为母亲对两个孩子都是同样的期盼、也付出同等的爱
可事实上呢,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而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发现优点,更需要包容他们的缺点
表姑的两个儿子就是如此,完全不同的性格,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让他们感受到爱
就像大儿子的贪玩野性,这或许是缺点,但也是孩子的成长天性,无贪玩不童年,我们要允许孩子有这样的缺点,然后再通过明显的时间界限(包括玩多久,什么时候回家),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概念
反之,如果我们总是拿孩子的缺点和另一个孩子的优点作比较,那就是在埋汰孩子了,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妈妈不喜欢,讨厌我”的悲观心理
所以,好的教育就是包容孩子的缺点,再用孩子能够感受到爱的方法产生改变
没有人喜欢承认自己的缺点,孩子也是一样,你能包容孩子的缺点、保护孩子的自信心,那孩子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和你相处
那么,关于孩子不孝的“前兆”表现,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