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饭渣”竟成“惩罚饭渣”,家长都踩了哪些坑?(四)

宛爸育儿日记 2024-08-06 22:20:35

我们分析网络上一位爸爸连续多天的“整治饭渣”行动已经三篇了,如果你还没看过,可以从头看一看

不知不觉这位爸爸“整治饭渣”的行动进行到了第五天的晚上,宝宝没有好好吃饭,夜里翻箱倒柜找吃的。

宝宝找了半天没找到食物,这时妈妈伸出手说“我这儿有肉来吃吧”

于是一家人都从妈妈的手上假装拿取食物送进嘴里,妈妈还假装拿起一个肉丸送进宝宝嘴里。

爸爸说这是“精神食疗法”。

视频就在全家人假装吃肉吃菜中结束了。

看完这段视频我终于明白前几天视频中宝宝为什么会假装大口吃面包了。

前几天的视频中爸爸教育完宝宝问她还要不要继续吃?宝宝点点头,接着爸爸拿来一个面包,宝宝做出“啊呜啊呜”大口咬面包的动作,并假装咀嚼食物,原来根源是在这里。

爸爸已经忘记了前些天看到宝宝假装吃面包时自己的愤怒,更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感觉很棒的“精神食疗法”,让宝宝把吃饭当成了游戏。

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家长常见的错误就是认为“添加辅食就是让宝宝把食物吃进去”。

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影响下,为了让宝宝把食物吃完,家长采取了哄着喂、追着喂、吃饭看动画片、吃饭可以玩玩具、给宝宝吃大人的食物、盛多少饭必须吃完等行为。

正是家长把吃饭这件事儿想得过于简单,不认为食育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才会出现各种“双标”的行为:

宝宝看书时不能打扰,否则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但吃饭时却可以看动画片

宝宝想玩玩具时可以自由选择玩具,但吃饭时却不能选择不吃

宝宝一岁前不能吃盐要严格执行,仔细检查每一种食物的配料表,但辅食制作却是各种食材混合在一起打碎再混合米糊做成“一碗烩”

像视频中的爸爸这样,平常应该经常和宝宝一起玩这种“假装吃东西”的游戏,在用“饥饿疗法”解决孩子的挑食问题时,晚上宝宝饿得翻箱倒柜找食物,也要用“假装吃东西”这种游戏来哄孩子。可是当宝宝终于学会了,有样学样,在自己不想吃东西时用“假装吃东西”来回应爸爸的时候,爸爸却又愤怒了。

这就是有些家长不自觉行使自己权威的表现——有的事我可以做,你不行!但宝宝是无法理解家长的愤怒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的。我们也不建议家长使用暴力、权威压制强迫宝宝吃饭。

吃饭就是吃饭,玩游戏是玩游戏,在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帮助宝宝认识各种活动场景,区分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不同的活动非常重要。

宝宝受到智力发育的限制,对世界、事物的认识是单一的,简单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孩子才可能理解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下采取恰当的行动。

所以添加辅食时必须在餐椅里进行,要给宝宝提供餐具、辅食勺,饭前洗手等等这些看似繁琐的要求,都是帮助宝宝认识吃饭,理解“什么叫吃饭”,而不仅仅是把食物吃掉。如果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家长不注意细节,比如为了让宝宝把饭吃完,就允许宝宝在餐椅里玩玩具,这时餐椅就变成了游乐场,吃饭变成了游戏时间。宝宝分不清游戏时间和吃饭时间,就会出现吃饭时不想吃,要去玩玩具,玩玩具时要吃东西。

今天这段视频中爸爸犯的第二个错误是虽然是假装吃东西,但爸爸和妈妈都用手拿着食物喂宝宝吃。这样的行为就等于在向宝宝示范:吃东西不一定要使用餐具。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在视频中很少看到宝宝用餐具进食的画面。一方面是家长主动喂饭,一方面是宝宝更习惯用手抓取食物,而不是用餐具。但这些行为明显会引起网友的反感,所以爸爸都剪切掉了没有展示。

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用手拿着食物喂宝宝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拿着水果直接喂宝宝吃的家长比比皆是。家长是孩子最直接、最好的模仿对象,家长喂宝宝吃东西不用餐具,孩子就有样学样。但当宝宝真的只会用手抓取食物,家长又要求宝宝使用餐具吃饭,这就像家长告诉孩子1+1=10,但孩子真的写下答案1+1=10的时候,家长又急了,认为全都是孩子的错。

我们常说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家长是什么样,都能从孩子的言谈举止中看出来。所以想让宝宝好好吃饭,家长的意识和行为非常重要。

这位爸爸“整治饭渣”的行动快要结束了,我们明天继续分析。

0 阅读:6

宛爸育儿日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