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脸识别技术实时监测学生表现是否是可取的教育手段

小莉话车途 2023-06-07 14:38:25

今年,教育话题成为社会焦点。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教育的话题就被频频推上热搜。 在今年的疫情中,教育成为了一个热议的话题。因为疫情,学生们在家学习,学校里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其中,人脸识别技术被大量使用,目的是为了精准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 但这种“精准”监测带来了很多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对学生隐私的侵犯;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技术进步,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到底哪种观点正确? 人脸识别技术究竟该不该被广泛使用?学生的隐私该如何保护?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郑雪倩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其数据比较敏感,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使用。” “人脸识别技术本身没有错,问题是用在什么地方、怎么使用才合适。”

郑雪倩认为,为了保障学生隐私和合法权益,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级管理。比如在某一级别内,不允许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在另外一级别内,可以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等。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都采取了线上教学的方式。 由于线上教学的效果与线下教学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一些教师便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 其中,人脸识别技术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普遍的方式。 据媒体报道,有的学校开始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精准”学习指导。 比如,对部分班级的学生在网络上学习的情况进行监测。如果有学生出现了上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就会被记录下来。 郑雪倩表示:“人脸识别技术虽然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但也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隐私和合法权益,不能随意使用。”

郑雪倩表示,学校在教室中安装摄像头,应该根据学校的规定来进行安装。 如果学校没有明确规定,安装摄像头会侵犯学生的隐私。郑雪倩同时表示,学生上课时的视频也属于个人信息的一部分,所以也要进行保护。此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通知》要求,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郑雪倩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监测在学校里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但是,由于人脸识别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所以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不同场景。比如,在教室里、图书馆等场所,就不能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0 阅读:6

小莉话车途

简介:爱生活,爱自我,爱美丽,科学使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