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霸凌,铁窗和墓碑能不能不选?能

沛春娱娱 2024-03-22 08:55:32

对于“宁愿去监狱探望,也不愿在坟前绝望!”这句话,坊间争论不止。

以暴制暴要不得,但是当孩子被别人像羔羊一样地被折磨,甚至在充满恐惧和哀求中失去生命的时候。作为家长,即便温顺如羔羊,可能大概率也会因愤怒而红了眼。

这事无论摊到谁身上,或许都是一种绝望。

所以,与一个绝望的人去探讨理性问题很难。

但是,铁窗与墓碑能不能不选?能!

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性,其实只是因为社会道德和法律约束下的规则意识,这种意识在一个高度上掩盖了动物的自然属性,例如凶与恶,但请注意,它只是掩盖而不是不存在。

什么时候这种动物属性会被激发出来呢?

譬如战争,譬如危及生命而求自保,这些极端状况使得人的自然性因暴怒而毕露,会以命相搏。

所以,我并不以为在极端情况下的不还手就是对的。

那么,什么才是极端情况呢?这其实很难有明确的定义,危机的界定或许只有受害者才更清楚,所以,他需要做出应急反应以躲过危机。

而这种危机状况,如果非得让受害者用第三者的理性去逐点分析,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是对自己权利或生命的不负责任。

所以,过去备受诟病的正当防卫界限,其实扼杀了很多自卫权,也因而造成了悲剧。

未成年的自卫权也一样。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别惹事,这是对的,不侵害别人,也就不会产生法律后果,但是,如果在家庭、环境和社会的某种高强压力下放弃了这种自然性,那其实才是悲哀的,不仅是个体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纵观受害的这些未成年人,难说不是因为完全放弃了这种自然性而导致了结果。

这其实让人愤懑和压抑。

所以,有些家长告诉孩子,别人打过来你要打回去,我觉得有道理。

当然,这种打回去,仅限于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自卫权。对于孩子的小伙伴来说,时而的戏耍打闹很正常,而很多时候更像是玩伴间的调情,所以孩子间有时所谓的打起来,其实更多的是无心而为,是玩耍,这是要搞清楚的。

所以我常对孩子说,你自己要学会辨别别人是否对你具有伤害的故意或敌意,你可以避让,可以不跟他一般见识,但是,如果被击打的是身体的重要位置,比方说腹部、头部、眼鼻子太阳穴等,你就得做好自卫的准备,必要时一定要打回去。

如果对方是毫无节制地频繁攻击你,那你必须打回去,但不要轻易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除非你觉得不这么做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人性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自然性,其实就在于能够学会控制,能控制住脾性和欲望,并掌握好分寸,并有判断是与非的能力。

人是需要有点脾气和欲望的,这是活着的本性,所以不要抹杀它,这其实也是人性。

所以,究竟什么是以暴制暴,定义往往很模糊。

危机状态下的应急处理有时是不得不为,否则,只能成为被伤害的人。

所以,如果被杀害的孩子在被霸凌的时候能够具备自卫意识和反抗能力,可能结果完全不同。

而对于那些常喜欢霸凌别人的人,如果因而被反击过并付出代价,他可能也会收敛,这其实也是人的自然性,能够有选择的避重就轻。

当然,校园霸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影响因素有很多,而教与导是主因。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相关功能因为不尽完善而无法杜绝霸凌的时候,唯有鼓励孩子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才好。

我们总是在事后分析认为,那些霸凌的孩子属于人格缺陷者,但其实,那些被霸凌的孩子同样也属于人格缺陷,而且,他们的这种缺陷更影响一生,因为,在高强压力下形成的人格缺陷,怯懦与恐惧症就像恐高一样,很难改变。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有人格缺陷的孩子都好似处在了一个“隐秘的角落”。

他们会挣扎,如果父母、家庭、学校、社会都不留心他们,不去发现并导引他们克服某种缺陷,让他们长期隐秘下去,就有可能成为加害者或者受害者。

结果都是让人不可接受的。

人格缺陷的形成因素有很多,也很复杂。遗传、环境、教育等内外因素都能影响和决定孩子的行为模式、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如果他们因为被忽视或排斥解决不了这方面的困难,那么后果就很难预料了。

所以,如何导引孩子走出来是一个关键课题,但是很遗憾,在当下或许并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尤其如留守儿童这些特定群体,或者是家长长期忙于生计而忽略心理导引的孩子。

他们缺失的短板,或许急需学校、社会和相关机构救助。

让有人格缺陷的孩子尽量从社会和心理的隐秘角落里走出来,这其实是学校、有关机构和社会应该具有的功能,也应该是责任。

少年霸凌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所以有些责任不能避而不谈,相关机构必须尽快拿出更为完善的改善措施或机制,这其实是个很大的挑战。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有是非观的、阳光的、善良的、温暖的人。

…………………………………………………

我是鲁八两,感谢你的阅读!

原创不易期望鼓励,您的每个点赞转发都值得我努力,➕关注。

0 阅读:9

沛春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