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再看《山月记》:打工人的矫情,都是病

乐人看情感 2024-08-26 02:43:41

有这么一本书,介绍很有意思——

“此书专治文艺青年纠结虚无,疏肝理气,药到病除。”

这本书,名叫《山月记》。

书中的故事多取材于《左传》《论语》《西游记》等古典名篇,但故事中说的人和事,在今天看来,依旧让人深有感触。

其中,《山月记》里的开篇,被称为东方的“变形记”。

它讲述了唐代李征的离奇经历。

李征本是天之骄子,但他不愿在官场卑躬屈膝,又不愿意为梦想付出努力;不甘心自己混得太差,又没付出行动彻底改变什么……各种纠结和抑郁,让他最终幻化成猛虎,消失在了世间。

李征的遭遇,像极了职场打工人的写照。

一边不甘现状,一边又觉得努力没用,卷不动也躺不平,庸庸碌碌混到中年,最后才发现:

绑架自己的,不是枯燥的工作,不是遇到的挫折,而是自己的矫情。

工作中的内耗,原来大多都是自找的。

1

《山月记》中,有段话戳中了很多人: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这段话是故事主角李征,饱尝生活艰辛后的自我独白。

故事还要从他少年时代说起。

李征,少年博学,二十多岁就中了龙虎榜进士,被朝廷封为江南尉。

可是他天生狷介、自命不凡,只把江南蔚视为稗官贱吏,刚上任没多久,就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毅然辞官回乡。

他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华,一定会成为李白杜甫那样的大诗人。

可却不知道,对于无钱无势的打工人来说,失去了工作,就失去了做梦的权利,光柴米油盐就能把一个人的自尊摁在尘土里摩擦。

没等熬出名,他的生活就已经家徒四壁、窘迫不堪,妻儿连饭都吃不起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等他人到中年才发现,自己蹉跎多年,竟一事无成。

回顾这段年少轻狂的时光,李征幡然悔悟:

“我哪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我后悔那蹉跎的光阴,后悔那眼高手低的曾经的自己。”

没经过职场毒打的年轻人,总是高估自己,为自己浅薄的才华沾沾自喜。

到了中年就会发现,不是工作配不上你,是你盲目抬高了自己。

一个网友分享自己的故事。

网友是英语翻译专业的高材生,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公司做文案翻译。

工作清闲、离家挺近、工资也还行,但她像很多年轻人一样,不满意每天只做细碎重复的杂事,经常反问自己:“我真的只配干这么没技术含量的工作吗?”

为了证明自己,她对领导提了很多改革建议,对公司战略指手画脚。

时间长了,领导的态度从“年轻人有想法很好”,最后变成“让你干啥就干啥,别想太多”。

逐渐地,她自己也开始摆烂,经常迟到,连自己的基本工作都频频出错。

一年实习结束后,公司没有与她续签,她竟然连这份曾经看不起的工作也没保住。

时隔多年,网友经历了职场沉浮,再回想当时年轻的自己,感叹道:“那份工作确实不完美,但绝对没有配不上自己。可惜那时自己太年轻,好高骛远,没法沉下心来做事,所以才会觉得处处都是委屈。”

将自己看得太高,只会摔得更惨;把自己看得太重,只会期待落空。

作家蔡崇达写道:

“能切实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的狂热,而是务实的、谦卑的,甚至连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真正厉害的人,没有沾沾自喜的优越感,也没有不甘平庸的胜负欲。

因为他们知道,任何成就的获得,都是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考验和努力。

与其反复纠结和内耗,不如尽早认清自己、认清现实,积蓄真正能够改变的底气。

2

有人说:“人到中年,最大的无奈,就是家境撑不起梦想,能力配不上野心。”

而书中的李征,基本全占上了。

为了养家糊口,他只能再次出门求官。

然而职场是现实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哪里会等一个无权无势的穷小子。

李征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委身谋求比当年江南蔚更低的官职。

重回职场后,他发现世道早已变了。

昔日那些不如他的同僚们,经过这几年的苦熬磨砺,早已身居高位,官运亨通。

面对自己曾经瞧不起的凡夫俗子们,李征现在只有点头哈腰、言听计从的份儿。

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心中抑郁悲愤没有一刻平息。

终于在某一天,这些情绪使他彻底发了疯。

书中写道:“他从床上无端跃起后,口中莫名其妙地狂呼着夺门而出,突入漆黑的夜幕,一去不返。等回过神来,已然变成了一只老虎。”

李征变成猛虎,或许只是神话的演绎,但李征的人生,却是芸芸众生真实的缩影。

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头猛兽,在被戳破自尊、没有余力扮演自己的时候,就会彻底陷入癫狂。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作者哈珀·李,曾经有一位少年时期就交往的好朋友,卡波特。

二人在文学写作道路上互相支持鼓励,甚至成为彼此作品中的人物。

直到哈珀写出《杀死一只知更鸟》,一举跻身文坛大家行列,卡波特的心里失衡了。

他渐渐疏远了哈珀,在公开场合也不愿多谈哈珀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

尽管自己随后也写出了声名大噪的作品,但自尊心让他无法释怀好友的先一步成功。

他竟然公开诋毁哈珀,甚至说自己才是《杀死一只知更鸟》的真正作者。

在谎言被戳破后,卡波特慢慢丧失了信心,再也无心创作,终日沉迷声色犬马的生活,最终,59岁,便患肝病去世。

年轻时候,我们以为面子大过一切,岁月渐逝,才猛然惊醒:人生最无用的是面子,让自己骑虎难下的是自尊。

职场没有那么多的顺风顺水,工作不顺心,有点小挫折,一时不公平都属于正常情况。

如果让这些所谓的意难平,幻化为我们心中的猛虎野兽,就会不断消耗你的心智,让你连一个小坎都过不去。

《山月记》写道:“人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性情。”

当命运的暗流席卷而来,能否驯服性情、化解执念,决定了你之后会有怎样的人生。

消极对抗或许能短暂维持内心的秩序,但只有放下那些不甘、少一些敏感的自尊心,才能让你破除心中的迷障,坦然面对生活里的得与失。

3

化为猛虎后的李征,最后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是在故友袁傪出差的路上。

猛虎李征对着故友哭诉内心的挣扎,哀叹自己命运不幸。

他对自己倾力所作的诗作还抱有幻想,希望他的诗集能摆放在长安风流人士的案头……

对于过去,他有诸多悔恨感伤,殊不知,这些悔恨都是自己当时矫情种下的苦果。

其实,李征辞职后,本有两次重塑人生的机会。

第一次,是他辞职追求梦想时。

李征本就饱读诗书,资质不凡,如果他坚定追求梦想、拼尽全力,未必没有机遇。

可是仗着少年进士的骄傲,他回去以后便以诗人自居,既不投师访友,与他们切磋琢磨;也不论诗之巧拙,闭门造车。

他全然忘了书中的教诲,纵观古今,凡事有所成者,无不保持谦逊,不秀优越。

最终,李征一篇闻名于世的佳作都没写出来,仅有的一点才华也付诸东流。

说着说着,李征突然话锋一转,悲切地说道:

其实我哪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无非是害怕暴露自己才华不足之卑劣的恐惧和不肯刻苦用功的无耻之怠惰而已。

李征的第二次机会,是他再次回到官场时。

虽已蹉跎多年,他当时也不过二十多岁。

如果就此放下自尊,踏实工作,依然可以有个很好的未来。

但他每天唉声叹气,逐渐对工作失去了耐心,上级交代的任务也总草草了事。

回到家里,他更是自暴自弃,怨天怨地,情绪越发难以抑制。

曾经意气风发的俊朗风姿也褪去,李征看上去瘦骨嶙峋,容貌尖刻。

上司不再重用他、同事不敢信任他,他的仕途,再一次断送在自己手中。

工作,是磨炼灵魂的道场,委屈常有,辛苦常在。

混到中年的打工人,谁不是一把辛酸泪,谁又不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任何一次对矫情的放任,都是在加剧精神的捆绑,都会将人生推向更大的无助和恐慌。

在经历很多后再回头看,漫漫人生路,过于看重一时的名利得失,只会让自己陷于不断的内耗当中。

人生下半场,拼的就是心态,只有心态平和的人,才能把生活牢牢掌控在手中。

当你有一天不再将委屈渲染得惊天动地,不再陷入负面情绪的内耗里,而是用工作雕塑自己、修炼自己。

即便遭遇职场低谷,你也能等到被机遇眷顾、被工作成全的那一天。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

一味地去忧虑遥远的将来,则眼前必有忧患,所谓达人,是不去登高望远的。

年少时,我们总有着明媚的忧伤,恨不得呼唤全世界来看见自己;

人到中年,才发现职场不相信眼泪,没有人应该无条件地理解你,包容你。

工作中的很多焦虑,其实都是你的胡思乱想在作怪;生活中的很多心病,都是自己的矫情惯出来的。

上班而已,不要上头;工作而已,不必内耗。

点个赞吧 ,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职场上的纷纷扰扰,不矫情、不做作、不多想。

当你收起多余的情绪,你就不再惧怕任何风浪。

0 阅读:5

乐人看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