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朱厚熜先后册立的三位皇后结局均十分悲惨

史海撷英 2024-06-26 16:54:06

明世宗朱厚熜作为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明神宗朱翊钧),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长期为人津津乐道,例如长期不上朝却牢牢掌控朝政,又如重新道教修炼长生,再如“壬寅宫变”差点被宫女刺杀……等等。朱厚熜的一生先后册立三位皇后,结局却一个比一个惨。

孝洁陈皇后:因惊吓过度流产,并因此患病崩逝

陈氏生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乃北直隶大名府元城县人士。按照明朝后妃选自民间的祖训,陈氏于嘉靖元年(1522年)经选秀入宫,同年九月被册封为皇后,彼时明世宗朱厚熜15岁,陈皇后14岁。

陈皇后的父亲虽然只是个秀才,陈皇后并不算什么大家闺秀,但毕竟多少沾染了一些书香气,倒也颇为知书达理。入宫之初,陈皇后与朱厚熜的关系倒也和睦,并因此惠及家族,其父陈万言以秀才出身得以先后升任鸿胪寺卿和中军都督府同知,并加封为伯爵,其母冀氏亦被封为一品夫人,兄弟陈绍祖则被封为尚宝司丞,钱财田宅的赏赐更是极为丰厚。

朱厚熜

嘉靖七年(1528年)春,一天朱厚熜与陈皇后坐在一起聊天,张顺妃和方妃进来奉茶,朱厚熜一时兴起,将两人的小手拉住翻来覆去查看。女人嘛,容易吃醋也是正常的,再说孕期的孕妇情绪更容易波动,结果这一次的情绪波动直接让自己命丧黄泉了。“世宗孝洁皇后陈氏,元城人。嘉靖元年册立为皇后。帝性严厉。一日,与后同坐,张、方二妃进茗,帝循视其手。后恚,投杯起。帝大怒。后惊悸,堕娠崩,七年十月也。”

这明世宗可不是宋光宗,陈皇后也不是李凤娘。这一幕其实和当年宋光宗的那一出很类似,“帝尝宫中浣手,睹宫人手白,悦之。他日,后遣人送食合于帝,启之,则宫人两手也。又黄妃有宠,因帝亲郊,宿斋宫,后杀之,以暴卒闻。是夕风雨大作,黄坛烛尽灭,不能成礼。帝疾由是益增剧,不视朝,政事多决于后矣。”这宋光宗懦弱,李凤娘狠辣,结果李凤娘直接把宋光宗吓坏了。但是明世宗可不是好惹的角色,连杨廷和这样的官场老油条都拿他没辙,更何况没什么心机的一个孕妇了。而且陈皇后也是,一把便将手中的茶杯给摔碎了,站起身便向外走去。这么一闹让嘉靖帝颇没面子,最后自然是玉殒香消了。不仅如此,就连身后的葬礼规格都下降了:“丧礼从杀。帝素服御西角门十日,即玄冠玄裳御奉天门,谥曰悼灵,葬袄儿峪。葬之日,梓宫出王门,百官一日临。给事中王汝梅谏。不听。十五年,礼部尚书夏言议请改谥。时帝意久释矣,乃改谥曰孝洁。”

继后张氏:不知因何被废,废居冷宫两年后去世

这位张氏便是之前导致陈皇后被废的张顺妃。张氏乃河南新乡县人,她与陈皇后同一年因选秀入宫,被册立为顺妃。陈皇后病崩之后,张顺妃于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被册立为皇后,成为朱厚熜的第二任皇后。

张氏被册立为皇后之初,同样极为受宠,并因此惠及家人,根据《张楫六代宗亲世次记》的碑文记载,其父张楫因此被授为锦衣卫千户,后又被晋升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并被居京都长安丰城里。

然而五年多后,即嘉靖十三年正月初六(1534年1月19日),张皇后突然被废,“废后张氏,世宗第二后也。初封顺妃。七年,陈皇后崩,遂立为后。是时,帝方追古礼,令后率嫔御亲蚕北郊,又日率六宫听讲章圣《女训》于宫中。十三年正月废居别宫。十五年薨,丧葬仪视宣宗胡废后。”史料并未记载张氏被废的原因,但有一种说法。嘉靖帝的皇伯母皇太后张氏(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妻、孝康敬皇后)因与嘉靖帝关系不睦,在两个弟弟张延龄和张鹤龄因罪被下狱后,请张皇后帮忙求情,结果张皇后因此触怒嘉靖帝,并因干政而被废。

张延龄

按照《明史》记载,张延龄和张鹤龄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十月被捕,不久张鹤龄便死于狱中,而张延龄则被长囚狱中,最终在张太后崩逝后,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被斩,因此这种说法有一定根据。

在被废之后,张氏独居冷宫长达两年,最终于嘉靖十五年十二月初三(1536年12月15日)郁郁而终。张皇后死后,被按照明宣宗废后胡善祥的葬仪规格葬于金山。嘉靖十八年(1540年),张氏被恢复皇后称号,改称“继后”。

孝烈方皇后:正史称病逝,另说被大火烧死

方氏是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由于嘉靖帝即位多年却一直没有儿子,于是礼部尚书张璁等人便纷纷上书,建议朱厚熜趁着年轻多纳后妃,争取多留皇嗣,于是朱厚熜于嘉靖九年(1530年)再度选秀。次年三月,方氏与郑氏、王氏等九人被选入宫册立为嫔,其中方氏为德嫔。

嘉靖十三年(1534年),张皇后被废,方氏被立为皇后,其父方锐随后亦被晋封为都指挥使,后又官拜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壬寅宫变”中宫女杨金英等刺驾谋逆,幸好方皇后及时赶到,才救下朱厚熜一命,“二十一年,宫婢杨金英等谋弑逆,帝赖后救得免,乃进后父泰和伯锐爵为侯。初,曹妃有色,帝爱之,册为端妃。是夕,帝宿端妃宫。金英等伺帝熟寝,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走告后。后驰至,解组,帝苏。后命内监张佐等捕宫人杂治,言金英等弑逆,王宁嫔首谋。又曰:曹端妃虽不与,亦知谋。时帝病悸不能言,后传帝命收端妃、宁嫔及金英等悉砾于市。并诛其族属十余人。然妃实不知也。久之,帝始知其冤。”事后为表感激,方锐被晋封为安平侯。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方皇后病崩,嘉靖帝为此特别下诏:“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其以元后礼葬。”于是称方皇后葬地为永陵,谥号孝烈皇后,后来朱厚熜更是因为方皇后升祔太庙问题而与徐阶、杨思忠等大臣发生争执。“预名葬地曰永陵,谥孝烈,亲定谥礼,视昔加隆焉。礼成,颁诏天下。及大祥,礼臣请安主奉先殿东夹室,帝曰:‘奉先殿夹室,非正也,可即祔太庙。’于是大学士严嵩等请设位于太庙东,皇妣献皇后之次,后寝藏主则设幄于宪庙皇祖妣之右,以从祔于祖姑之义。帝曰:‘祔礼至重,岂可权就。后非帝,乃配帝者,自有一定之序,安有享从此而主藏彼之礼!其祧仁宗,祔以新序,即朕位次,勿得乱礼。’嵩曰:‘祔新序,非臣下所敢言,且阴不可当阳位。’乃命姑藏主献皇后侧。”

孝烈方皇后

按照《明史・后妃传》的记载,方皇后应当是病崩。不管是《明世宗实录》还是《明史》中方皇后的崩逝记载十分简单,就一个“崩”字,联系方皇后崩逝时才31岁,这很明显不是自然死亡。但明朝皇后的崩逝记载基本都很简单,比如明英宗的钱皇后42岁崩逝也就是“太后崩”,明武宗的夏皇后也是“庄肃皇后崩”等等,可见简单记载皇后崩逝原因并不是方皇后独有。结论就是方皇后虽然可能不是自然死亡,但即使是病逝也就是一个“崩”字而已。这并不能作为方皇后是死于非命的证据。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紫禁城真的发生火灾了吗?当然,此事在紫禁城档案和《明史》中都有记载,“二十六年十一月壬午,宫中火,释杨爵于狱。”而最关键的是方皇后就是这一年的这一个月崩逝的。但《明世宗实录》和《明史》都清清楚楚记载着,方皇后崩逝于己未,也就是十一月十八,但是那场紫禁城火灾发生在壬午,也就是十一月初五,前后相差13天,那有没有可能是方皇后被火烧了,但是过了13天才崩逝呢?这个当然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就说明“皇帝坐视方皇后被烧死”是彻头彻尾的谣言,因为相隔的13天证明,方皇后有可能是被救出火海中受伤了,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医治无效而逝,不可能是一场大火烧了13天吧,那紫禁城岂不是早就烧没了?

明朝对后妃的嫡庶尊卑要求极严,虽然同为正妻、太后,但还是要排嫡庶,其中原配的待遇最好,其次是继妻,然后才是嗣君生母。最为典型的就是明穆宗时,原配李氏虽然早逝,但穆宗依旧追封她为皇后,后来也只有李氏一人得以系穆宗的谥号、祔太庙,陈皇后和李贵妃虽然一位是继妻一位是嗣君生母,依旧不得系谥、祔庙,而这一制度就是最终在嘉靖帝手中最后定型的。

朱厚熜

按说嘉靖帝最终确立了这样一套制度就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可是他竟然带头破坏自己确立的制度,他命继后方氏按照元后的礼仪举行丧仪,如此也就罢了,大臣们想着方皇后毕竟对皇帝有救命之恩,按元后丧仪规格办就办吧,可是嘉靖帝又进一步提出了更过分的想法,他要方皇后祔葬太庙、于自己身后系帝谥,这两条都是原配皇后才有特权,于是群臣就分为了两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对,而反对者又拿着嘉靖帝自己确立的制度来反驳自己,嘉靖帝无奈,只得采取办法,把孝烈皇后的灵位暂时安置在母亲蒋太后的灵位旁。可是嘉靖帝岂能是如此轻易放弃的人,当年面对杨廷和他都不曾退却,何况是一群他提拔起来的官员,于是经过了一番争论,又过了数年,嘉靖帝把五世祖仁宗皇帝祧迁出太庙,将孝烈皇后(方皇后)的灵位迁入太庙。

虽然嘉靖帝把孝烈皇后灵位迁入太庙也有预防后世之君不祧仁宗而祧睿宗(嘉靖帝生父)的考量,但嘉靖帝对方皇后的用心并不能忽视。嘉靖帝笃信道教,自然把死视为大事,他会允许一个自己厌恶且被自己间接害死的皇后与自己同享祭祀吗?像朱厚熜这样爱憎分明的人会做出这种事情吗?

综上几点,已经可以证明,所谓“嘉靖帝坐视方皇后被火烧死”纯属谣言,嘉靖帝虽然在历史上争议颇多,但是这件事情还是要给他澄清的。

0 阅读:38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