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许世友担任中顾委副主任,为何退居南京,不顾不问?

知道历史 2024-06-12 17:12:59

1982年,在邓小平和陈云的倡议下,中共中央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的规定》,于是,这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领导机构在这一年正式成立。

那么,肩负重任的四位副主任是谁呢?为何当年大将粟裕只是中顾委常委,而上将许世友却担任副主任?而且,许世友在担任中顾委副主任后,又为何选择退居南京,不再过问事务呢?

四位肩负重任的副主任是谁?

在第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会议上,一百多位委员一致推举邓小平同志担任中顾委主任。同时,委员会还选举出了四位副主任,他们分别是薄一波、李维汉、谭震林和许世友。这标志着第一届中顾委领导核心的正式形成。

中顾委副主席的职位实际上享有与中央政治局常委相当的地位。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中顾委副主席的待遇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常委,而中顾委常委则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待遇。

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事业起步的关键阶段,中顾委和其他领导机构一样,主要工作集中在经济建设上。经济建设需要有丰富行政经验的领导干部。

副主任薄一波同志

在建国初期薄一波就担任了财政部部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资深成员,在1956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薄一波在任内推行和完善了新税制改革,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恢复。在刘少奇的推荐下,薄一波升任国务院副总理,协助周恩来处理日常经济工作,为我国的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当时薄一波的身体状况也比较健康,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顾委的第一副主任,实际主持日常行政工作。

副主任是李维汉同志

李维汉1922年入党,是四位副主任中党龄最长的老党员。自1932年起,他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李维汉出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长期负责协调与党外人士的关系,并与许多国内外知名人士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后,李维汉这些关系极大地维护和促进了我国的发展和稳定。

副主任是谭震林同志

谭震林虽然是老红军,拥有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曾被列入拟授大将名单,但建国后,他逐渐淡出军界,进入人民政府工作。在1958年的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兼任国务院副总理。

谭震林主要负责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他在工作中始终坚守毛主席的“实事求是”原则,鼓励各地领导干部根据本地情况规划农业生产。

由于工作的原因,谭震林很早就意识到了农业过度集体化的弊端,并一直与这种“歪风”做着坚持不懈的斗争。在后来的“拨乱反正”时期,他也是最早提出农业承包制的领导人之一。

副主任是许世友同志

建国后,许世友没有脱掉军装,而是继续在军队系统工作,曾担任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的司令员,并三度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在中共“九大”、中共“十大”和中共“十一大”等关键时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获得了上将军衔。

许世友之所以能出任中顾委副主任,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国防安全的需要。当时,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局势,一方面与苏联尚未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又要警惕西方国家的图谋。

由于许世友的资历深厚,虽然建国后他主要在外地任职,但从1969年开始,他就当上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一直到1982年,前后长达14年。这段时间是当时在职的上将级别军人中最长的,所以这个职位非许世友莫属。

担任中顾委副主任的这段岁月,是许世友这位“少林将军”生命中最辛苦但也是最光荣的时期。

为什么大将粟裕仅是中顾委常委?

排在开国大将之首的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一位独当一面的方面军级指挥员,曾担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和代政委。华东战场上我军的多数大捷,都是由他精心布置并指挥完成的。

粟裕被公认为是十位大将中军事才能最强、指挥战绩最突出的。然而,以其卓越的军事水准,粟裕为何仅是中顾委常委呢?

建国之初,粟裕的职务并不低。1954年,他被任命为全军总参谋长,1956年被增补为军委委员,尽管是增补,但在元帅众多的情况下,这已是相当不错的职位。1958年12月30日,粟裕被调往军事科学院担任副院长,后兼任副国防部长。此后,粟裕在军内的职务一直不高,直到1975年才担任军委常委。

更重要的是,粟裕在1984年2月病逝,享年77岁。在去世前的几年里,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长期住院治疗,无法胜任高强度的工作,不适合担任重要职务。

因此,在选举中顾委副主任时,也考虑到了这一因素,最终选举了薄一波、许世友、谭震林和李维汉担任副主任。

然而,中顾委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机构,存在两届后便被取消,因为它已完成了传帮带的历史使命。

许世友担任中顾委副主任,又为何退居南京,不顾不问?

按照当时的惯例,许世友担任中顾委副主任需要留在北京工作。相关部门在玉泉山已经为他安排好了住房。

邓小平曾表示,中顾委副主任在党内的地位相当于政治局委员,虽然许世友退出了政治局,但他的级别并没有降低。可以说,许世友作为中顾委副主任的职位是令人非常羡慕的。

然而,许世友却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大家选我当这个中顾委副主任,我是一不顾二不问的副主任。”

许世友本人似乎并不是很珍惜这个职位。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萌生了退意,选择回到南京过上安逸的晚年生活。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许世友是一个极具政治眼光的人,对时局以及人和事的了解非常深刻。中顾委的设立是为了让德高望重的老干部顺利退休,而不是突然间就退下来,先过渡一段时间。这是对老革命老干部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他们共和国功臣的肯定。许世友看透了这一点,他不需要这个过渡,而是选择了一步到位,完全退下来。

在南京,许世友参加了中顾委华东组的几次会议,但并非作为领导指导会议,而是作为普通成员参加座谈。除此之外,他几乎与中顾委的其他活动没有联系,已经完全退休。许世友的行动表明了他的果断和清晰的退休决心。

许世友曾感慨:“人生七十古来稀,多少风光不同居,都是朝八十过的人了,何苦还揽那么多事。我是不干了,向中央要求退下来。”

在1982年时,他已接近八旬,身体和精力已跟不上。

他想退休,不只是说说而已,标榜自己淡泊权位。他是真心想退,而且想彻底地退,一退到底,做个老农民。

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主动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呈送了一份报告,表示自己不适应北京的气候,希望能搬到南京住,退居二线。就这样,许世友离开北京,搬到了南京中山陵8号。

在南京,他真正过上了退休生活。除了中顾委华东组集会、列席中央全会和一些节日庆典活动外,他婉拒了其他政务性活动,不再“抛头露面”。你在报纸、电视上看不到他的形象,听不到他的声音,见不到他的文字。可以说,他真正做到了离职离岗。

除了写回忆录、看书外,许世友最喜欢种地。每天的日子都很充实。在退居二线后,他开始注重身体健康。他锻炼身体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打猎、爬山、捕鱼等。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他患上了痛风病,导致足部关节疼痛难忍,睡觉时会因疼痛而醒来。因此,他每天只能散步、坐车来保持身体活动。

用许世友的话来说:“坐车子颠一颠也是运动。”

某一天,许世友在与工作人员闲聊时听说国家汽油紧缺,军区领导用车都是定量供应。从那时起,他便不再坐车“颠一颠”,只是每周坐车两次去汤山温泉疗养院治疗痛风病。

尽管退居二线,许世友心里依旧关注着国家的发展。搬回南京后,他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接待家乡的乡亲们。他常说:“我很想念我的故乡,是故乡的母亲生育了我,又是故乡的人民用生命保护了我。”

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生前未能回到梦寐以求的故乡。

1985年10月,许世友将军去世,享年80岁。根据他的遗愿,他被安葬在新县许家洼,终于回到了家乡。他的坟墓崭新而朴素,没有任何装饰,只有一块花岗岩石碑上刻着:“许世友同志之墓”。

这些老一辈的领导人见证了中国的巨变,为国家和党的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为中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也为中共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9 阅读:5442

知道历史

简介:熟读万卷书,感悟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