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高官谭延闿,母亲去世他躺在棺材上,妻子去世后他终身未娶

田畴谈社会 2023-01-04 00:09:06

自古文人多风流,在民国时期有很多大师有三妻四妾,或移情别恋,这也构成民国时期独特的“饭圈文化”。但有一人被誉为“民国第一完人”,他身居高位,妻子早逝后,他终身未娶,真正做到从一而终,还曾拒绝过民国大美女宋美龄。

他就是民国大佬谭延闿,他与孙中山、蒋介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复杂多变的动荡时局,他始终“屹立不倒”,被称为官场上的“不倒翁”,对妻子从一而终,对母亲非常孝顺,近乎完美的一个人,他为何会变得如此优秀?这与他成长的家庭环境及母亲的教育有关。

官二代出身,但母亲是妾

谭延闿于1880年出生在浙江杭州的官宦之家,祖籍湖南茶陵,他的父亲谭钟麟是浙江巡抚,清朝大官。他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无疑是幸运的,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但由于他的母亲是婢女出身,给他的童年又带有悲情色彩。

据说他出生时,他的父亲还在睡梦中,梦见已故同僚何凌汉来拜访,突然他的父亲在梦境中被惊醒,这时下人来报:老爷,李丫头给你生了个儿子,谭钟麟喜出望外,随即来到李丫鬟的房中表示慰问,看着襁褓中的婴儿,又联想刚才的“梦”,觉得此孩子是何凌汉投胎转世将来必定不凡,将他取名为谭延闿,字祖安(也是何凌汉的字)。

谭延闿自幼聪慧,5岁开始入私塾,接受良好的教育,父亲谭钟麟对他要求很严格,要求他3天写一篇文章,5天做一首诗,邀请名师给他上课。

谭延闿果然不负父亲的重望,在他13岁那年中了秀才,尽管儿子很优秀,但他的母亲李氏在家中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还是不能与丈夫谭钟麟同桌吃饭,其他妾室的夫人对她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李氏也丝毫不敢怠慢。

吃饭的时候,母亲李氏只能在旁边站着为正牌夫人与丈夫添饭夹菜,等他们吃完后,母亲才去偏房吃残羹冷炙。年幼的谭延闿这一幕幕看在眼里,母亲受尽委屈,为母亲挽回脸面成为谭延闿前进的动力。

有一天,谭延闿放学回家,问母亲“小老三”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他的伙伴骂他是“小老三”,母亲李氏沉思一会儿,眼泪不自觉流下来,抱着谭延闿说:“母亲是你父亲的小老婆,是卑微的妄,所以他们叫你“小老三”!”

谭延闿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大声说道:“他们是坏人,我不问了,妈妈别哭!”

母亲李氏对谭延闿说:“你们兄弟要努力学习,好好做人,将来干出大事业,做个大人物,才能让人尊重,也不枉我在这个家里所受的委屈!”

谭延闿牢记母亲的教诲,从此以后,更加努力学习。当同龄人在嬉戏打闹时,他在挑灯夜读,当别人懵懵懂懂时,他却有了清晰的目标,就是为了科举取士,为母亲争光。

母亲教他隐忍、耐得住寂寞,在谭延闿的努力之下,他的人生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实现了他儿时的梦想,他的母亲喜极而泣,终于能坐下来一起吃饭了。

科举中第,母亲终于能坐下来吃饭

母亲李氏出身卑微,自幼被卖到别人家当仆人,在杭州时,李氏因不慎打翻主人家的东西,而被滞留在谭家,成为谭家的仆人,照顾谭钟麟的母亲的生活起居。

李氏长得眉清目秀、心灵手巧,深受谭家老太太的喜爱。在老太病重期间,孝顺的谭钟麟来到房间里看望母亲的次数多了起来,与李氏相处的时间自然多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谭钟麟对聪明能干又漂亮的李氏就多了几分注意,而李氏也很仰慕谭钟麟,毕竟他人高大帅气又是高官,哪个女人不心动。

虽然谭钟麟有三妻四妾,但丝毫不影响他再次纳妾,于是收了李氏做小妾。

不久后,李氏一连为谭钟麟生下3个儿子,尽管为谭家生儿育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没有根本性改变李氏在谭家的地位,这是古时封建制度惹的“祸”,妾始终是妾,始终上不了台面,不能与丈夫同桌一起吃饭。

李氏为谭家生下儿子后,并没有“母凭子贵”,只是不用干那些粗重的活,其他妾室的夫人对她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服侍正牌夫人丝毫不敢懈怠。

丈夫谭钟麟看在李氏为谭家生儿育女的份上,对李氏的关心似乎多了起来,情到深处时,还捏了一下李氏的脸,让李氏受宠若惊。

然而,当她看到丈夫与原配陈夫人做出抚摸动作时,李氏瞬间人间清醒,她在感慨“摸脸与捏脸”的不同,丈夫对李氏做出捏脸动作,是出于不平等的怜惜之情,而与陈夫人却是平等的爱情。

谭钟麟对李氏只是因色起意的怜惜之情,李氏看透这点,将重心放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上,只有孩子有出息了,父母脸上才有光。

好在她的儿子很争气。22岁时,谭延闿中举人,24岁时高中会元,填补湖南200多年来没有会元的空白,在殿试中,他差点高中状元,据说快要放榜的时候,慈禧太后查看名字时,觉得第一名是谭延闿,让慈禧联想到她的死对头谭嗣同,又是湖南人,是不是有点沾亲带故!

于是将他的名字划掉,将状元让给刘春霖,而谭延闿被排到30多名,被赐予二等进士出身。

当谭延闿科举中第的消息,传到谭家时,父亲谭钟麟非常高兴,大摆宴席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喝酒。母亲李氏还是一如既往地忙碌着,忙前忙后招呼客人,不同的是其他妾室的夫人对她的脸色有所转变。

吃饭的时候,谭钟麟对李氏说道:“你坐下来一起吃饭吧!以后就不用站着啊!”。李氏等这句话,等了24年,今天终于等到了,坐下吃的第一顿饭是含泪咽下去的,是那种喜极而泣。

李氏的言传身教教会谭延闿隐忍与圆滑,与世无争,暗自发力,这对他为官之道产生了一定影响。

官场上的“不倒翁”,“谭延闿已死,送我出殡”

谭延闿因是庶出,遭受其他族人的冷嘲热讽,母亲李氏则告诉他学会隐忍,与别人搞好关系,懂得中庸之道。

他历经两个朝代,科举中第后,他进翰林院为官,此时的清王朝已摇摇欲坠,他进行改革图强,成为“君主立宪治国”的倡导人,只不过腐朽的清政府让他失望透顶,未能成功实行。转而加入到反清的队伍当中,加入孙中山建立的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等人推翻了清王朝。谭延闿被任命为湖南都督,后来袁世凯想当皇帝,他又加入到讨袁的队伍当中,被罢免官职。

在孙中山危难之际,谭延闿挺身而出,支持孙中山闹革命。革命初具成效,谭延闿再次担任湖南都督,这时他敬爱的母亲李氏因病去世。

再次督湘,立足未稳,如果此时离湘,对谭延闿极为不利,朋友劝他不要离湘。谭延闿说道:“母亲离我而去,未能见最后一面,深表遗憾,一个都督又算得了什么?”

1917年,谭延闿不听劝阻,回到上海奔丧,并将母亲的灵柩扶回长沙举行隆重的丧礼。母亲生前卑微、默默无闻,死后应该风风光光下葬。

可是因为母亲生前是妾,愚昧的族人阻止母亲的灵柩走正门。谭家长辈极力劝阻谭延闿,愚昧地说道:“祖宗之法,不可违背,如有违,族人必遭殃!”

谭延闿苦口婆心地劝说,那族中长辈油盐不进,硬是不让灵柩走正门。情急之下,他做出一个举动,让族人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他爬上母亲的棺材板上,躺在上面,大声说道:今日我谭延闿已死,送我出殡!

族人听到这话,不敢不放行!此时的谭延闿又是湖南都督,掌管湖南地区的军政大权,还是要给他几分薄面。

放行后,谭延闿趴在母亲的灵柩上痛哭流涕:母亲,我们走正门了!走正门了!

谭延闿不惜诅咒自己、牺牲自己的仕途,这次他据理力争,也要确保母亲风光下葬,体现出他对母亲的孝敬。

中华民国建立后,谭延闿成为孙中山的忠实的伙伴,最为器重的人,历任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建设部长、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当政。在纷繁复杂的党派之争中,谭延闿仍然身居高位,担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面对老蒋的排挤与打压,谭延闿“不建言、不负责、不得罪人”三不原则,热衷于美食,开创了“祖庵湘菜”,让他逃过一劫,却没能逃脱病痛的折磨。

民国完人:不续弦,从一而终

谭延闿这种处事态度,让他混成民国官场上的“不倒翁”,被称为“混世大魔王、水晶球”,也不可否认他的才华及超出常人的谋略与眼光。

他对待母亲尽孝,对国家尽忠尽职,是近乎完美的一个人,对待感情亦是如此。他奉行一夫一妻制,在民国时期实属罕见。

他与发妻方榕卿从小青梅竹马,门当户对,虽然是父母包办婚姻,但他们很幸福。谭延闿在外当官,方榕卿则在家尽心尽力服侍婆婆、抚养子女。

只可惜方榕卿芳年早逝,没有更多享受到谭延闿功成名就所带来的福利。妻子在临终之际,嘱托谭延闿:不要另娶,将我们的子女抚养成人,谭延闿含泪答应。

妻子逝世时,谭延闿才40岁,正值壮年,他不近女色,遵守诺言,实属难得。

当然这么优质的男人肯定是很吃香的,尽管他是离异单身男人,追求他的女人很多,朋友为他做媒的也多,他都一一拒绝,其中还拒绝过宋美龄。

孙中山为了博得谭延闿的支持,决定将自己的小姨子宋美龄介绍给丧偶的谭延闿,不过被他以“答应妻子不续弦”委婉拒绝了。

拒绝之后,谭延闿为了不失宋家脸面决定亲自去宋家拜访,他认宋家老太太为干妈,宋美龄则是干妹妹,自然没有哥哥娶妹妹的道理,巧妙化解了两家人的尴尬处境,还使两家人的情谊更深!

后来谭延闿将宋美龄介绍给蒋介石,并且极力撮合两人。他不仅让美人给老蒋,还将黄埔军校校长职位让给蒋介石,蒋介石有后来的势力,谭延闿功不可没,这也使得他能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并且还能得以保全。

他善于把握未来的政治方向,从三次任湖南总督到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到最后出任第一任行政院院长,构成了他整个民国时期名位鼎隆的煊赫篇章,从而成为群雄纷起的动荡时局中为数稀少的“政坛不倒翁”。他不爱美人,爱美食,对妻子从一而终。

1930年,谭延闿突发脑溢血在南京病逝,享年50岁。

他逝世后,当时上海某报刊刊登一副对联,概括勾勒出他一生之特点:

“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能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这副对联话糙但理不糙,形象描述出谭延闿的人生历程。谭延闿虽然在政治上庸庸碌碌,但他的为人处世值得我们学习!他还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美食家。

0 阅读:30

田畴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