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类企业应该是价值投资者所绕不过去的一个领域,因为它比较简单,很容易被纳入普通人的能力圈,垄断外衣下,仅通过产能扩张,就可以大致看清未来的脉络。
瀚蓝环境大体上也属于这一类型,所以在很早之前,我也曾有过关注这只股票。
初次接触瀚蓝环境的时候,第一印象其实很不错。
首先公司的增长数据很漂亮,2009-2020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从4.65亿、1.04亿、9472.78万,增长至74.81亿、10.57亿和10.2亿,年化增速分别可以达到28.73%、23.47%、24.12%,可谓妥妥的高增长。
同时,公司同期的ROE均值也可以达到14.79%,大体能称得上优秀二字。
此外,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公司清晰的产能扩充计划,考虑到垃圾固废处理垄断背景下,几乎可以免于市场竞争,很容易让人感到高增长可以继续维系下去。
然而,后续的情况显然没能尽如人意。
2021年,随着新增产能的扩张,瀚蓝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57.41%,达到了117.77亿,但是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的表现相对滞后,分别仅仅只增长了10.01%、10.17%。
紧接着2022年,营业收入继续增长9.33%,达到了128.75亿,可当年的盈利不进反退,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反而分别下降了1.46%、1.07%。
到了2023年,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终于恢复增长,分别上升了25.23%、27.07%,不过这次营业收入却下降了2.59%。
综合来看,2020-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提升了67.64%,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则分别提升了35.29%、37.94%,折合年化三项增长数据分别为18.79%、10.6%、11.32%,相对于2020年之前出现了明显的降速(特别是盈利端)。
增速放缓的同时,公司的资本支出始终居高不下,2021、2022、2023这三年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高达20.03亿、23.94亿、20.48亿,远高于这三年的净利润。
或许正因为如此,所以公司的股价每况愈下,从2020年9月的高点向下,到2023年2月的最低点,足足缩水了52.99%。
为什么表现与预期会相差甚远?回顾总结之下,大概在于以下几点:
1、公司的四大业务板块固废、燃气、供水、排水,均带有典型的公用事业性质,也就意味着缺乏定价权。
比较典型的就是天然气业务,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因素影响,综合采购成本不断攀升,而自身又受限于限价政策,导致近几年毛利率出现了明显下滑。
2、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固废处理,但是此类项目有个重要特点就是地理环境、交通运输优越的会优先被开发,越是后开发的,自身的先天禀赋相对就要差一些,所以新增产能的使用效率往往要弱于旧有产能。也就是说,随着体量增大,经营效率必将逐渐下降。
3、重资产高资本支出是个回避不了的Bug,这导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长期高企,即使账面盈利持续增长,也没有能力给股东提供太高的分红,而这两点都是资本市场的扣非项。甚至严苛一点说,基本不具备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
鉴于上述情况,于是我早早的选择了放弃该股。
不过,进入2024年之后,瀚蓝环境反弹颇为强劲,月线上看已连续6个月K线收红,年内累计涨幅也达到了28%,明显要好于大盘的表现。那么,其中又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呢?下一篇,咱接着聊这个话题。(未完待续)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