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名讳庆蓉,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可他说自己更愿意是文科生,对艺术和文学更有兴趣,也有较多的基础。
建国后父亲任职于龙南师范学校,负责管理学校的行政和教务工作。学校的事务很多,父亲很忙,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在一起。
记得我刚上小学时,有一天,父亲难得抽出点时间带我去看师范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
刚刚进入展览厅,我远远就看到一幅画很美,可当近前看的时候却发现画面凹凸不平的很难看……父亲告诉我这种画叫做油画,是西洋画也就是外国画种,这种画的颜料不同于旁边其他的水彩画水粉画以及中国画。
油画的特点是可以用颜料覆盖以修改画作,而中国画水彩画等以及中国书法都是笔笔留痕,是不能也无法修改的。
父亲说看油画不同于欣赏国画和书法,是不能靠得太近的,要有一定的距离才会更好看。
当时我还没有“距离产生美”的概念,也不知道有这个词语。
后来当我接触到“距离产生美”这个词语时,脑子里就立刻联想到了父亲带我看油画时说的话,甚至天真地认为这个词语就是针对油画而说的,后来才知道这是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
距离产生美,说的是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时,必须与被欣赏方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产生美的距离大致可分为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如果离得过近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
从理论上讲距离饱含着美学因素,不仅要求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同时必须遵循和体现"距离美"的原则。只是这种美,是首先需要我们要懂得如何欣赏,然后才能选择适当的距离去感受,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欣赏美的效果。
时间距离
根据美学的审美距离论,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要获得最佳审美感受,必须把握好审美的时间距离,就是审美时间不能过长。人们所说的"久居之处无美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就是由于审美时间过长而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影响审美效果。
而秦砖汉瓦、古景旧迹等等,则说明被欣赏物存在的时间越长,越能给人以深沉、古朴之美。这些例子都是审美的时间距离因素在起作用。
空间距离
根据美学的审美距离论,审美主体要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必须使主体和客体之间保持合适的空间距离。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距离太近,就领略不到事物的整体美。
如果距离太远,看不清事物的细微之处也难以欣赏事物的美。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空间距离的位置关系上,这种空间关系在特定的环境中传递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在友好时接近,在对立或关系疏远时保持一定距离。所有这些都说明:在审美活动中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是必要的,必须把握好空间合适的远与近,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心理距离
审美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最佳的审美效果就产生于适当的心理距离。
距离产生美与道教哲学中“物极必反”的意思相似。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不是静止的,而所有事物的“动”都是沿着一个“圆”在发展,所以任何事情都追求“圆满”;当事物发展到极致也就是完成了“圆”形的相交后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周而复始”,开始第二个“圆”,这就是“物极必反”。
距离产生美不仅是美学的一个命题,现实生活当中也存在许多这种现象,人们把这些现象归纳成直白朴素通俗易懂的话,如“喂狗别喂饱,对人别太好”、“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
在为人处世这方面,我们的老祖宗也是深有体会,他们总结了很多经验,他们用俗语的形式表达出来流传给后人,希望我们从中能够悟出其中的道理,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启发。“喂狗别喂饱,对人别太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养狗的时候不能把它喂的太饱,而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也不能对他们太过于好了。
老祖宗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有什么道理吗?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喂狗不能喂的太饱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家庭都养的有宠物狗,狗狗很忠诚,也很可爱。可是在以前农村,养狗都是为了看家护院,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都不好,给狗吃的都是剩饭剩菜。如果把狗喂的太饱或者太好的话,就会出问题,其实狗也是很贪婪的,如果为的很好的食物,他就会吃得很饱,如果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你再喂他别的食物的时候,他就会不好好的吃了,所以不能太纵容她们。还有狗是要看家护院的,喂的太饱就会犯困,还有吃的太胖,这都会影响他看家护院的本领。
我们再来说说对人为什么不能太好,其实人也是很贪婪的,只不过人就会显得更复杂一些。如果你对一个人太好,有时候她并不一定会感激你,反而会记恨你,朋友之间,你对他太好的话,他就会习惯了你的好,他们把这种好看做的理所应当,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稍微对他不好那么一点点,那么他就会心生怨恨,想想我们周围的人,是不是有这样的人存在。
还有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对自己的上司过于好的话,可能会被别人认为你是一种奉承,讨好的表现,这种人往往是会被同事看不起,认为你的行为就是巴结上司,是为了升职加薪。即便是这种行为得到了一些上司的好感,提拔了你,但是周围的那些人也会厌恶你,将来对你也会是不服气,有一些人甚至还会在背后给你使坏。
老祖宗的这些忠告,有着很深邃的道理,值得深思。
在平时,我们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掌握好分寸,把握一个度,不要被别人利用还不知道,也不要不择手段去做一些事情,被别人看不起。
人和人的相处,是一门学问,要做好这一点,真的不容易。离得太远了,关系就淡了;可靠得太近了,恩恩怨怨就来了。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别越界。
“人海茫茫,狼在两旁;大千世界,毒蛇隐藏。暖不热蛇,喂不熟狼;擦亮双眼,不得不防。”你的善良,需要理性的锋芒。
还有一句古话,叫“帮困不帮懒,救急不救穷”,意思是说在别人遇到困难急需帮助的时候,帮他一把让他渡过难关,他会感激不尽;如果帮懒救穷,只会让对方贪得无厌,更加依赖你,就像填一个无底洞,最终把自己拖垮。
物极必反,距离产生美……
记得当时父亲曾对我说:人生就如同在欣赏一幅幅油画以及其他艺术作品一样,不能靠得太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样才能欣赏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美,才能感受到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好。
可我由于当时年纪太小,对父亲说的话听不很懂,只是在心里留下了一些朦胧的印象。
而在后来人生的道路上,我才慢慢地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体会……
(1997年随笔于龙南自怡斋)
相关推荐
文史颜如玉
2021年06月03日 ·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蒋介石晚年在日记中痛斥三人:若不是这三人捣乱,不至于败退台湾
09:26
分享
22
536
鉴史论
2021年04月20日
关注
1983年,河北50多人被执行枪决,怎么回事?
06:23
分享
187
9058
祖国网
2021年03月27日 · 祖国网官方账号
关注
为了等一位特殊的人物,这位开国将军的葬礼推迟了五天 1994年3月27日,开国中将陈仁麒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81岁。临终前,他用微弱的声音对守候在身边的亲属说:“董存瑞是我部队涌现出... 全文
分享
22
9049
写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