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大坝早该炸掉?
三门峡大坝在很多眼里是黄河流域水利工程的代表作,为黄河中下游地区阻挡了很多次水患。但没想到,其实在它上游的居民竟然对它深恶痛绝,甚至要求把它炸了!
这是怎么回事?三门峡大坝的建设到底是壮举还是败笔?
万里黄河第一坝很难想象,三门峡大坝竟曾经被很多人说“该炸掉”。这座宏伟工程解决了多少水患!怎么能炸呢?
但其实人家的要求还真的不算过分,而这事儿具体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它的建设说起。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但我们也都知道,黄河时不时就会决堤,严重威胁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黄河治理工程。专家们商议后决定在黄河上建造一座大坝,位置就挑在了河南的三门峡。
这里地处黄河中游的重要位置,两岸还有连绵的山,简直是建设大坝的绝佳位置。
于是经过多年的考察和设计,三门峡大坝终于在1957年破土动工。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河南旅行手账:行走黄河 观水之美 品文之韵》
这个凝聚了全国人民希望的超级工程承载了人们“降服”黄河、告别水患的梦想,大家都盼望着它早日完工。
而大坝落成之后,它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它不仅有效减少了下游水患,还带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堪称是那个年代的“工程奇迹”。
但这个“奇迹”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泥沙淤积。
三门峡大坝的功与过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泥沙在大坝上游被拦了下来,越积越多。而这严重的泥沙淤积给陕西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三门峡大坝修建后,渭河的河床因为泥沙堆积被不断抬高。这导致洪水经常在关中平原肆虐,直接威胁着西安的安全。
而且泥沙淤积还导致渭河两岸的土地盐碱化,好好的良田逐渐变成了“盐碱地”。
这下陕西人民可不干了,“炸坝”的呼声越来越高。
其实早在1957年三门峡大坝开始修建的时候陕西方面就提出过反对意见。毕竟为了修建这座大坝,陕西不仅要迁走70万人口,还要淹没大片肥沃的土地。
不过最后为了大局考虑,三门峡大坝还是建造了起来,可他们没想到建成后的三门峡大坝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当然,国家面对陕西人民的诉求也绝非无动于衷。
国家为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先后对三门峡大坝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改造。光是第二次改造就花了近1个亿,相当于当时一个省一年的财政收入。
但改造效果并不理想,陕西人民的不满情绪越积越高。直到2003年渭河流域再次爆发特大洪水,让“炸坝”的呼声达到了顶峰。
而这场关于三门峡大坝去留的争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河南和陕西之间的“口水战”。
河南方面认为,三门峡大坝是国家重点工程,为防洪、发电、灌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能轻易炸掉。而且泥沙淤积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大坝。
但陕西方面则觉得三门峡大坝弊大于利。如果泥沙淤积问题不解决,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就会一直存在,关中平原的安全就永远得不到保障。
更何况三门峡大坝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由河南和山西受益,陕西却要承担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公平。
信息来源:生活周刊《三门峡大坝存废之辩》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以张光斗、钱正英为代表的一批水利专家站了出来。
他们认为三门峡大坝的存废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炸”或“不炸”来解决,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科学论证。
2004年,这场争论达到了高潮。陕西和河南的人大代表纷纷提请中央,要求对三门峡大坝的去留问题作出最终裁决。
最终中央政府决定对三门峡大坝进行综合治理,在保留其防洪、发电等功能的同时,也要采取措施解决泥沙淤积问题,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治理工作持续进行中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国家组织了大量专家学者进行调研论证,并投入了巨资对渭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治理工作包括了加固堤坝、疏浚河道、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炸坝”的呼声也逐渐平息。
这几年,科技的进步也为三门峡大坝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可以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大坝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风险,提高大坝的运行安全。
同时我们还将泥沙“变废为宝”。泥沙被转化为了建筑材料、土壤改良剂等,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如今距离那场“大辩论”已经过去了20年的时间,而此时三门峡大坝依然屹立在黄河之上。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网《【壮美黄河行】走进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它已经不仅是一座单纯的水利工程,而更像是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最初的设计到后来的改造调整,三门峡大坝建设的每一步都反映出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也体现了我们对待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在持续成熟。
过去我们总是习惯于“征服”自然,认为人定胜天,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随意改造自然。但泥沙淤积的问题让我们意识到自然的力量不容忽视,违背自然规律必将付出代价。
如今我们更加注重“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生态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比如在三门峡大坝的后续治理中,我们就不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是更加注重生态效益。
不过治理黄河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不能只盯着三门峡大坝一个点,更要着眼于整个流域的生态治理。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黄河在未来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治理,我们的母亲河必将继续哺育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笔者认为三门峡大坝建成后确实让下游的百姓安居乐业,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它确实利弊并存,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给陕西人民带来的苦难。
可尽管如此,将大坝直接炸掉未免过于偏激。我们应该继续探索治理三门峡大坝、治理黄河的办法,努力扬长避短。
相信在科学治理下,三门峡大坝必将继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真正成为造福百姓的“安澜之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