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篇3既非心动,亦非幡动,是仁者心动。这句话是不是太主观了

清风看文化 2024-03-19 20:45:29

六祖出山的名场面,是看到众多佛教弟子在争论是风动还是幡动没有结果,然后自己说了一句:既非风动,亦非幡动,是仁者心动。自此被认出,然后正式出山。

刚开始听到六祖慧能说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六祖慧能很有智慧,一句话就化解了争吵而且还是这么具有哲理的一段话,不禁让人感叹,不愧为能有衣钵传承的人,比我们这些普通人高出不止一星半点。因为脑海里经常浮现他的故事,突然一天发现这句话似乎欠缺点什么。

经过仔细思考发现这句话太过于主观了,太唯心主义了。其实一切事物都有他的自然法则,但是六祖慧能却强行用自己内心的想法去解释,脱离物体本身现象和规律,通俗一点的说法是太想当然了。

所以关于风幡论,我很长时间并不认同六祖慧能的解释,虽然他说的比较有哲理。也许众弟子在争论时候并没有得到答案,但是在不断地研究下可能会得出因为空气的流动而产生了风动,风动又影响了幡动,也许会有产生一些科学,因为佛教中不缺聪明人,持续的论证下去,大概率会有科学的诞生。但是就是因为六祖慧能的一句看似有哲理的话,却把一些科学扼杀了。

后来发现整个佛教的思想都是这种思想,了解到佛教的一个哲学思想是“缘起性空”,大致的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是因为因缘巧合才聚到一起的,也是因为缘尽才散的,同样太过于唯心主义。比如一个塑料瓶,现实是一些材料经过一些加工之后产生的,里面有材料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等,但是佛教却认为这是因为因缘巧合才形成塑料瓶。

我很长时间对这种思想表示不认同,有些排斥。但是因为六祖慧能的故事实在精彩,经常在浮现在我的脑海,于是就有了前面的开悟。大约又过了一年左右,当我再次想起“既非风动,亦非幡动,是仁者心动”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一下又想通了。

这句话六祖慧能让我们看事物不要只看表面,要追随自己的内心,佛教中叫“不住像”,要以我们本心看世界,要以自己为本,自己的内心为本。所以佛教更加注重的是我们自己本身和我们的内心,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心理学。

当我们身心疲惫、迷茫时去寻求指点,去寻求解脱,这个时候那些看似很主观、很唯心的话语,却道出了人生的大哲理、大智慧,有些可能有点玄学,有点迷信,有点不符合常理,给予我们内心的宽慰和理解,让我们不再执着于事情的表象,不再执着于那些痛苦的事,让我们从内心得到解脱。

以人为本,以自己内心为本,拥有一个强大且健康的内心,拥有一个强大且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的根本,一个健康的人有了之后才有了以后科学等等,也许这也是佛教存在的意义。存在即合理,那么长久的存在是就更加的合理。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下次再见。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1 阅读:50
评论列表
  • 2024-03-25 07:52

    因为没有明心见性,就以为眼睛看见的是实相,但你做梦,床上躺着你,梦里的自己有世界有他人,梦里的我在做事!但梦里不知梦,以为都是真实,甚至梦里也会开心或悲伤,但醒来呢?佛陀是已醒之人,还有六祖慧能,如果未悟相当于还在做梦,就以为梦里的东西是真实相……[流鼻涕]

  • 2024-03-25 10:20

    和尚头的意思是:仁者心动幡才动,别人看到幡动那个是假的,我就是不认。

  • 2024-03-25 07:54

    其实就是风动帆动也是方便语,因为彻悟之人已无法可说,汝也无法可闻!为什么?一切皆幻法,实不可得也!

  • 2024-04-07 21:12

    阿弥陀佛

清风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