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为政:正名是第一要务!

泛阅慧 2022-06-24 21:48:59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有一天子路请教孔子为政之道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一个重点先开始做什么?孔子说第一件事是正名。

什么是名?名可不仅仅是指名声,中国文化中讲名,是包含了逻辑、思想和文化的研究。正名就是指确定的思想和观念。为政要在逻辑思想上清清楚楚,才能叫做正名。孔子说,如果要谈为政,先要把逻辑理清楚。把文化思想的路线做正确的引领。

“名不正,则言不顺”。

在逻辑理论上都讲不过去的事,就是不合理的事,一定不会取得成功。

成功的执政离不开“名正言顺”的大原则。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没有名正言顺的前提,则影响社会治理的每一个环节。

没有文化的执政,就没有文化的社会,立法的制度就建立不好,法治没有良好的基础,普通老百姓都不知道该具体怎么去生活,不晓得走哪条路,怎么努力、怎么拼搏都不清楚,那社会的问题就大了。

所以孔夫子的结论:“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这个“名”代表了思想文化的内涵,在政治哲学中是很关键的。只有在理论上、逻辑上站得住,不是空洞的理论,就一定可以做得到的。所以我们平常做人做事,写文章做宣传,都必须要经过仔细推敲,也就是首先做到名正。

0 阅读:13